让领导的腰包鼓起来容易,让老百姓的腰包鼓起来难


让领导的腰包鼓起来容易,让老百姓的腰包鼓起来难

----对中国老百姓收入途径分析后的担忧

/汪华斌

今天我们几个朋友聚集在一起,又畅谈起“两会”的热议话题;最后大家认为:这次让老百姓‘腰包’鼓起来恐怕又是幻想。因为我们改革开放以来一直做的是如何使领导的腰包鼓起来,结果使得百分之八十的老百姓离开了公有经济而成为自谋出路的人;最后占用或占有公有资源领导的腰包真的鼓了起来,如这次公开的国企高管一次分红就是500万;因为这是我们政府的特权。可是说要老百姓的腰包鼓起来,恐怕只是一道美丽的彩虹;因为它可没有让领导干部的腰包鼓起来容易。它不仅是绝大多数人的问题,而且还与公有经济没有联系;既然没有关系,我们的政府又如何管呢。

首先我们分析一下中国老百姓的构成,它百分之八十地集中在公有经济之外;如我们社会的下岗人员,无法就业的大学生;农民工等。还有就是我们社会的贫困群体,他们主要是没有劳动能力的社会弱势群体;如残疾人和因病失去劳动能力的人。这些人的腰包如何鼓起来,实际是一个十分渺茫的问题。

第一我们社会的贫困群体,目前主要由政府救助;也就是我们社会的低保概念。别以为任何人都能吃低保,它可是有相当严格的审核过程;如果是领导要你吃低保,估计低保就能送上前;如果是你想吃低保,那可是一个十分漫长而又复杂的过程。然而即使你真的吃上了低保,什么概念;也就是每月仅够你维持生命的最低收入。如我们武汉市2000年的低保是每人每月200元,现在也只是增加到了每人每月300元;虽然增加了百分之五十,可我们的物价上涨了多少呢;翻番了都不止。如果你吃低保,你的腰包能鼓起来吗;难道我们的低保能与国企高管的年薪持平吗。也正因为如此,我们社会的贫困群体腰包永远也鼓不起来。

第二是我们社会的下岗人员,这实际是一个上亿人的群体;我们正规统计的下岗人员就有6000多万。这些人并没有因为离开公有经济而成为富翁,相反却有相当多的人加入到了吃低保的行列;而更多的人却还在社会上飘零。因为自从失去公有经济的支撑,他们的日子实际是一天不如一天。本来他们认为吃低保是他们的归属,谁知吃低保的人太多;使他们相当多的人连低保都没有。试想这些人能腰包鼓起来吗,恐怕连生存都是他们需要考虑的问题。

第三是我们社会的大学生,这些人有知识却没有用武之地;因此靠父母亲养活的大学生越来越多。他们没有工作既没有失业救济金,也没有低保费;全部是自己的家人养活他们。在一些困难家庭里的大学生,只好自己去与农民工争饭碗。试想大学生连就业途径都没有,他们的腰包又如何能鼓起来呢。

第四是农民工,现在的农民工成为了中国农民的总称;因为他们没有种田而致富的,所以体力劳动成为中国农民工的代名词。以前这些人靠在大陆港澳台老板的企业或民营体力劳动的企业打工而养活自己,因为这些企业全部是粗放型的体力劳动;在金融危机时,是靠国家的四万亿项目支撑着他们的生命,因为我们的项目全部是基本建设等体力劳动项目。这些人不是直接受国家项目的管理,而是经过多层次包工头的管理。试想如果国家想要这些人的腰包鼓起来,那我们社会又有多少包工头成为巨富。如果这些包工头自己都不富,他们能让民工的腰包鼓起来吗。这些人不拖欠农民工的工资就不错了,还能指望他们带领农民工致富;这不仅是幻想,连农民工自己都知道这是不能做的梦。

第五再看我们政府能管的退休人员,很多退休人员看着自己的养老金存折就深有感受;退休人员每年增加100元也能露出满意的笑容。我们知道在2005年养老金调整前,每月只能拿到800元的应该是富裕的退休人员;即使是我们社会养老金的“六连涨”,可到2010年养老金超过2000元的有多少人;绝大多数人还是在1300元左右,这就是我们养老金的翻一番。按照这样快速增长的养老金,我们的退休人员的腰包能鼓起来吗;这些最大的感觉只是生活无忧。如果他们的子女要他们买商品房,这一辈子的养老金都不够呀。这些人的腰包如何鼓,恐怕同样也是一道美丽的彩虹;能够每年增加100元就不错了,起码可以应付一个同步增长的物价嘛。想通过这样的步伐使退休人员的腰包鼓起来,连我们政府官员自己都不相信;因为政府官员退休金最少在3000元以上,它可是我们养老金的两倍呀。

最后再看我们国企高管与—线职工的收入差距,从2006年的6.72倍扩大到2008年的17.95倍;更为重要的是,我们现在同工不同酬是社会主要现象;因为我们的报酬是因人的身份而定的,而现实任何单位都是多种身份共存。如我们现在有正式工、合同工(还有不同年限的合同工)和临时工,这些人在同样的岗位却有天地差别的收入;这个问题不是现在才存在的,而是自从下岗开始后就一直存在的。连同工同酬的问题都难以解决,又如何能保证这些人的腰包鼓起来呢。

自从进入新世纪后,我们每年都讲改革收入分配制度;坚决扭转收入差距扩大的趋势。然而最后却是高收入的人收入更高,而低收入的人却永远是低收入。如这次两会公开的国企高管分红一次就有500万,可我们社会的下岗人员竟然一分钱的补偿都没有。这不是收入分配格局的政策问题,而是我们社会把全民所有制资源定义为占用或占有者的私有概念;所以才在初次分配中就出现偏差。的确,中国经济是到了公平可持续发展的新阶段;但收入差距拉大和分配不公的矛盾突出,因此现在想改革合理也难;因为我们现在人的身份变了,因而分配制度改革也难以照顾到老百姓的身上;因为他们现在是自谋出路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