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成飞
吉利,来自中国的“丑小鸭”,发迹于“草根”,渐渐成长;沃尔沃,来自欧洲小国的大企业,自诩为一只“白天鹅”,她雍容典雅、实力不凡,更傲气十足。当吉利遇到沃尔沃,费力的“软磨硬泡”,终于“泡”出了爱情的小火花:吉利汽车于瑞典哥德堡时间下午3点,北京时间3月28日21点,和福特正式签约,以18亿美元收购沃尔沃轿车100%的股权以及相关资产(包括知识产权)。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李毅中出席了签约仪式。
双方签订的协议还有待监管部门的审批。在对退休金缺口、负债、现金和运营资金核算的基础上对收购价格进行常规性的调整后,吉利和福特预计今年第三季度完成交割。
1999年福特汽车花费64.9亿美元入主沃尔沃,如今经济好转了(注意,即使是最困难的时期,福特也没有申请美国政府的援助)却非得卖掉沃尔沃?因为福特烧掉了百亿美元,也没能令沃尔沃“身体倍棒、吃嘛嘛香”,烫手山芋不得不扔。更重要的是,对于福特来说,出售沃尔沃获得的资金虽然不多,却可以但用于发展核心品牌福特 (Ford)、林肯(Lincoln)和水星(Mercury)了,也免于遭受瑞典政府和工会的责难。
吉利集团董事长李书福表示:“中国这一全球最大的汽车市场将成为沃尔沃轿车的第二个本土市场。作为国际知名的顶级豪华汽车品牌,沃尔沃轿车将在发展迅速的中国释放出巨大的市场潜力。”
虽然收购的具体协议还没有公布,可以肯定的是对于吉利汽车而言绝对是好事,对于吉利汽车品牌提升以及的管理、销售、人才培养和技术的发展都有利,也有利于中国汽车配套体系的学习和完善。
不过,如何利用好这一机遇也至关重要。能不能在收购之后整合好、利用好才是检验收购是否成功的标准。
2009年的金融危机中,中国的汽车企业在外国人眼中也许是“土财主”,但我们绝不是搞慈善的,并购必有所求。可现在谁求到了,上汽的英国长桥工厂不久前停产了。上汽收购“罗孚”,本来是想将品牌和技术一起买过来,但最终福特将品牌留下了,宁愿束之高阁也不让你得到!上汽收购双龙,工会一再出来指责、诬赖上汽偷窃技术。如今,福特和吉利也在谈知识产权的事情,对福特来说,越少给你越好。
在人们的印象中,割肉的往往是弱者,要吃掉别人的往往是强者,其实在讲究实力和智慧的汽车业内,中国汽车厂家作为全球并购新兴力量,多数时候只具有强者的外表。北汽们要买,不意味着买家就是绝对的强者并能笑到最后;福特们要卖,也不意味着卖家就丧失了将己方利益最大化的能力。
有报道称,双方的协议中不允许吉利汽车将沃尔沃的技术用于吉利品牌等。吉利能不能百分之百的做主沃尔沃以后的发展?还有待于吉利公布协议的相关细节我们才能获知。
值得注意的是,上汽败亡双龙,名爵长桥工厂停产,工会、不同的文化、工作方式都起到了很大的负面作用。
前车之覆,后车之鉴。
吉利若能很好的整合好沃尔沃,对自身产品、研发的提升,好处显而易见,我们也希望吉利“丑小鸭”能降服“白天鹅”!(郑成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