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制不变,造假不止!


如今,学术腐败、剽窃抄袭在国内的各种论文写作、职称评聘、成果鉴定等领域泛滥成灾,成为中国科技和教育系统的一颗颗毒瘤。而各种科研课题、科技奖励、项目经费等申报过程中的弄虚作假,简直就是一剂剂猛烈无比的鸩毒,虽暂时能解渴,但却会令中国的科技、教育、道德逐步走向衰落甚至死亡。

 

如果说,学术腐败、剽窃抄袭还仅仅是个人道德问题,那么,公然造假、骗取资金,则属于明目张胆的违法犯罪行为。为什么曾经是最纯洁、最高雅、最神圣的大学,现在却沦为污浊、肮脏、腐败的角落呢?为什么一些曾经守清贫、耐寂寞、做学问的最令人敬仰的教师、导师,现在却沦落为学术造假、课题造假、评奖造假的带头人呢?为什么这种情况得不到制止、惩处、纠正,反而愈演愈烈、不断恶化呢?可以肯定,我们的科研体制、教育体制、评奖机制出了问题,我们的政府、院校、官员出了问题,我们的学术风气、教育风气、社会风气出了问题。

 

就拿时下最吃香的各级政府的科技进步奖来说吧,申报凭关系,审批看材料,如果在政府科技部门有关系,你想申报奖项,就能够掌握到申报的各种信息和诀窍,随便报个什么项目,反正不是以前得过奖的就行,关键是材料要写得好,要体现一定的理论水平和造假水平,只要有企业能给你盖章,证明应用了你的科技创新成果,取得了不错的经济效益就行,当然不能有太明显的错误和漏洞。只要科技部门往上报,上面一般只看申报材料、经济效益和企业证明文件,根本不去核实、查验、论证,即使要组织专家组进行鉴定,往往碍于邀请者的情面,也是走过场,只看邀请者早就准备好的检测报告,并不会去认真检测、鉴定、把关,做做形式就通过了,因此,评审机关很容易就批下来。

 

如果不是西安交大有这几位正直、较真、执着的老教授,如果他们不是了解李连生没有专门从事过报奖专业的研究,如果他们没有看到申报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公示,如果他们不是在向学校举报无果后将这一情况在网上公开,这一奖项应该就是铁板钉钉的了。正是这几位老教授看了公示之后产生怀疑,认真去查对资料、核实情况、搞清真相,详细整理出材料中的30多处造假信息,还顶住了学校领导的各种压力,连续两年多对李连生涉嫌学术造假进行实名举报,并将有关情况在博客上发表,才使这位取得“长江学者”称号的博士生导师露了馅。李连生造假并不是第一次,前两次就可能是没有进行公示而没有被发觉,或有人发觉而没有去深究,或是上报了被学校领导压了下来,让他得逞了,通过谎报利润先后获得陕西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和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等两个重要大奖

 

再来看看西安交大校领导对骗取国家奖励金的做法是什么态度:在接到举报后,校领导约见了几位老教授,一见面就说:“现在高校弄虚作假成风,你们不要大惊小怪。”“这涉及到不只是西安交通大学的脸面,也涉及到国家的脸面。这几年造假的成分越来越多,越来越厉害了。”“你们这个举报,弄得校领导50天来日夜不得安宁,你是始作俑者。我现在宣布,如果你们愿意退出6人,马上举手,回头说明也行,还为时未晚。你们如果是为了利益,我们可以转达李连生们,让他们把教育部一等奖匀给你们一些。”就在老教授把有关情况在博客上发表约一个月后,校领导第二次约见了他们,校领导的话是这样的:“你们能不能停止你们网上的检举揭发?”“网上和报纸现在是揪着不放,(对学校)造成的伤害是不可估量的,就希望不要再到社会上去渲染,对大家来说,都是个比较好的结果。”而对记者关于利润造假的疑问,学校方面一直没有予以正面回答。

 

作为学校领导,本来应该对学术腐败、评奖造假、骗取经费等行为深恶痛绝、切齿腐心才是,为什么竟然对这种行为消极袒护,还不惜充当保护伞甚至是做起帮凶来呢?这样虽然能暂时为学校换来些许浮名、虚荣、奸利,但长远对学校只能是祸害。而且,到底是只有西安交大一间大学的校长这样还是所有的大学校长都是这样了呢?应该说,这绝不会是个别现象,这从近年来各所大学纷纷被揭发出学术腐败事件就可作出判断。那么,如果绝大多数大学校长都这样了,我们的大学还有救吗?我们的学术还有救吗?我们的教育还有救吗?

 

自推翻清朝以来,中国的教育改革就没有停息过,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更是不断推进和深化,为什么还会出现这种局面呢?答案只有一个,那就是我们科技和教育改革方向错了,我们的体制发生病变了,我们的社会价值观被扭曲了,特别是教育产业化、行政化、政治化,把学校、教师、学生导向逐利、务虚、求名,学术走向庸俗化、功利化、数量化,过去那种勤奋、严谨、创新的校风不见了,淡泊、求真、钻研的学术风气没有了,守法、诚信、节俭的社会风气消失了,这是学术的悲哀!教育的悲哀!社会的悲哀!

    要彻底改变这种状况,营造良好的学术环境、学术氛围和学术风气,就必须改变现有的教育和科研体制。体制不变,造假不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