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中国粗钢产量7亿吨(修订版)?


2010年中国粗钢产量7亿吨?
(修订版)
国家统计局日前公布了今年我国12月各项国民经济主要经济指标。其中粗钢产量前两月累计为10,289万吨。分月数据,元月5,253万吨,25,036万吨。
我试想从这一数据简单推算一下全年产量。结果初步得出以下结论:
预测1全年产量6.37亿吨。方法:按12月平均日产量(174.4万吨)推算。  10,289/59 X 36563,652(万吨)
预测2全年产量6.53亿吨。方法:按2月平均日产量(179.86万吨)推算。   5036/28 X (365-31)+525365,325(万吨)
   预测3全年产量7.12亿吨。方法:根据2009年产量(公报数)与12月同比增速25.4%计算。  56,803.3 X (1+25.4%)=71,231(万吨)
   预测4全年产量7亿吨左右。方法:按历史正常年份12月累计产量占全年产量比推算。见下表:
200409年各年1-2月和全年粗钢产量

年度
1-2月累计产量
(万吨)
全年产量
(万吨)
年产量/1-2月累计产量(倍)
2009
8204.94
56803.3
6.92
2008
7944.76
50048.8
6.30
2007
7425.41
48924.1
6.59
2006
5962.65
41878.2
7.02
2005
5009.01
34936.2
6.97
2004
3905.29
27245.6
6.98

   注:2009年数据根据国家统计局公报数和近期月度数据调整,其他为月报数。
    以上6年数据,按简单算术平均,年产量为12月累计产量的6.8倍。那么,以此推算2010年产量为:  10,289 X 6.869,931(万吨)
如果扣除2008年这一不正常年份,那么,其他5年的平均数约为6.9倍。以此推算2010年全年产量约为70,994万吨。
当然,以上数据的推算全部都是按简单的趋势外推法算出来的,而我们大家也都知道这一方法的局限性。对本博文已有评论指出,“去年1-2月经济形势不好,基础较差,所以今年同比增速较高,不应该直接以现有的同比增速套算全年”(大意)。事实上,我国钢铁工业的低谷是08年11月,09年初已在国内各行业中率先走出低谷(虽然产量水平仍不算很高),所以上述评论只能说是部分正确。我也承认,2004--09年(除08年外),正是中国钢铁工业高速增长时期,所以年内环比增速也较快,直接以这几年全年产量与1--2月产量的倍数去套算今年产量也是有一些问题的。但是今年2月份已实现的粗钢日产量是实实在在的现实产能(年产能接近6.6亿吨)。如果中央政府从宏观经济调控的大局考虑,真打算对钢铁工业适度降温,各地方政府也真正配合执行,估计最终产量很可能在6.6--7亿吨之间。即使今后几个月日产维持在2月份的水平上,今年产量也将比去年增长7000万吨以上,和去年比前年的增量几乎相同。
我本人在去年四季度所做的对2010年我国粗钢产量的预测,仅仅相当于上述各项数据中最低的那一组(大约6.4亿吨)。所以,12月产量数据确实使我感到意外。特别是时逢春节的2月份竟创出了粗钢日产新高(近180万吨),有点反常,打破了历年春节期间产量会略低的惯例。2月尚且如此,以后呢?
与生产相比,我们更关心需求。12月产量所对应的需求(因同期净出口增加,表观消费的增长比产量增长低一些)中,有多少是真实的终端用户需求,又有多少是因预测后市看好而出现的投机性需求?投机性需求比例有多大?库存到底比正常状态(历年春节库存都会增长)增加了多少?超常增量有多少在经销商手里,又有多少在用户手里?我们还需要更细的调查和研究才能得出更为确切的结论。
如果上述需求中含有泡沫因素,这种泡沫什么时间会破灭?是由于自发因素所致,还是政府针对性政策的结果?泡沫破灭后的后果又会怎样?如果上述需求主要是由于“稳增长”的大局和出口市场改善所带来的不可免的副产品,我们是应该从根上抓起——削减投资,还是重点抓流通环节整顿即可解决问题?或者是要忍痛认可这种增长?这更是我们需要特别关注和研究的问题。
不管怎样,上述简单推算确实给我们展示了今年产量的一种可能情景(哪怕这种情景和我们的预期是多么相悖!)。如果真出现这种情况,会对钢铁运行各方面产生什么影响?产能利用率、钢材价格、矿石、焦煤等原料需求和价格又会怎样变化?我们必须要统筹考虑,未雨绸缪,多考虑几种预案(plan the worst, hope the best.)!不能再单凭想当然和主观愿望按照一成不变的方案行动,否则主客观不相符,难免会陷入被动不利的局面。去年的教训还不深刻吗?!
(博主注:昨天本文发表后,一些朋友提了一些意见。我根据意见进行了一些修改。)
 
                                          2010年3月16日初稿,3月17日修改稿。

 

作者注:本文首发于我在新浪的博客。链接:http://blog.sina.com.cn/s/blog_6599aedb0100hqc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