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交通大学土建学院教授、中国工程院王梦恕院士2009年“十一届人大二次会议”期间提案《对“央视新楼不是安全绝对没问题,而是安全存在致命问题”的说明》的依据为陈一文顾问《央视新楼是“世界第一危楼”》研究报告。
陈一文:央视新楼是“世界第一危楼”序
-- “第十一次征求意见稿”
《中国科技战略研究网》转载《王梦恕:一个院士的“两会”生活》报道:[1]
---------------------------------------------------------------------
北京交通大学土建学院的教授、中国工程院王梦恕院士2009年“十一届人大二次会议”期间提交了七个提案之六:《对“央视新楼不是安全绝对没问题,而是安全存在致命问题”的说明》
“王梦恕认为,央视大楼应是一座在任何灾难条件下,震不倒、炸不坏的重要建筑,让中国之声、中国之影24小时的传播给国民和世界,应是一座百年不垮的历史建筑。因此,许多学者的关心说明他们的责任心是可敬的,应予重视,并应组织讨论,得出正确的结论,拿出正确的是否需要修改的意见。
前段时间,王梦恕收到了一篇有关央视大楼存在七个不安全隐患的文章,该文章出自中国灾害防御协会灾害史研究专业委员会顾问陈一文先生。王梦恕希望对陈一文提出的七个不安全原因进行讨论,议题从以人为本,优先考虑央视上万名职工、精英人才的生命安全与家庭幸福出发,而不是指责设计方案的好坏,本着实事求是、关爱、科学的理念来讨论这个至关重要的问题。
目前央视新大楼是一座“双斜塔高空非平面三维悬臂结构”,该结构头重腰轻、脚轻,沿高度是重量不均匀结构,当地震的纵波、横波从任何方向先上下颠簸、左右摇摆而来时,由于结构重量的不均匀过大,产生不同的惯性力,引起不同时间、不同振幅的摆动,会把结构本省撕开、断裂。
地震结构专家提出在“悬臂”结构下边再支起一座同样角度内斜的塔楼,将央视新楼从目前的结构改为“三条腿板凳”结构,这样能够显著减少新楼目前“悬臂”结构存在的不安全感。改变实属当代世界建筑“第一危楼”的帽子。
---------------------------------------------------------------------
作为中国灾害防御协会灾害史研究专业委员会顾问,笔者强调,王梦恕院士2009年提案依据的是笔者“第四次征求意见稿”论证的“七条依据”。
在“第四次征求意见稿”基础上,笔者进行了更为全面深入的研究,获得许多院士、专家的指点与资料,2010年完成了“第十次征求意见稿”,提出论证《央视新楼是“世界第一危楼”》的更加全面深入的23条依据!
研究报告第七部分中列出多位院士、专家对本研究报告“第四次征求意见稿”的评论与看法。
研究报告中《九、央视新楼“世界第一危楼”案对我们的教训与启示》特别提出: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等中国所有建筑专业大专院校必须高度重视培养(1)具有强烈社会责任感;(2)有独立思考能力;(3)继承发扬中国古代建筑遗产科学精华;(4)掌握天文学、地球科学与减震相关影响基本知识;(5)对自然保留合理程度敬畏之心;(6)关心建筑相关学科前沿与非主流研究发展动态;(5)现代建筑人才,否则中国当代老一代建筑界专家之后的中国建筑发展动态令人担心!
鉴于更为全面深入的“第十次征求意见稿”的内容远远超过原先“第四次征求意见稿”的内容,诚请组织专家对本《央视新楼是“世界第一危楼”!》“第十次征求意见稿”进行审评提出他们的意见,因为到今天为止依然被高调肯定的这个“世界第一危楼”是中国与北京的耻辱!
如果同意央视新楼“安全存在致命问题”,而不是“安全绝对没问题”,建议向全国政协、全国人大、国务院与国家减灾委提出相应建议报告。
参考文献:
[1]《中国科技战略研究网》转载《科技中国》2009第4期《王梦恕:一个院士的“两会”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