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二次房改”的消息扑面而来,犹如雨后春笋般在各种媒体上涌现出来,在人人谈房价户户盼购房的今天,似乎为社会低收入者和“夹心层”带来了一丝曙光:我们离自己的房子是不是越来越近了?
在社会舆论和上百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推动下,二次房改终于有了部分实质性进展。全国人大代表宗庆后和迟夙生分别领衔30余位人大代表提出的深化二次房改加快住房保障法立法的议案,已经列入本次人大会议正式议案。
据媒体报道,全国人大代表宗庆后和迟夙生今年分别向全国人大提出了“加快《住房保障法》立法”和“深化二次房改加快《住房保障法》立法”的议案。两位代表议案的核心内容都是,由政府主导提供房屋住房服务,供应对象是占城镇人口60%左右的中等收入家庭,根本目的是解决夹心阶层的住房问题。概括起来,就是“三种住房制度,三类供地方式,三支队伍参与”。
三种住房制度指的是,针对低收入人群的保障性住房制度、针对中等收入家庭的公共住房、公共租赁住房制度和针对高收入家庭的商品住房体制。而相应的三类供地方式也分别为:政府划拨方式供地、“四定两竞”招标用地和商品房的“招拍挂”方式供地。三支队伍则是政府和民间非营利公益性建房机构及建筑开发商共同参与。
《老子》中有句话:“民各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至老死不相往来”,而《汉书·货殖列传》中也有“各安其居而乐其业,甘其食而美其服”的话语,我们日常生活中更是常常引用“安居乐业”的成语来祝福我们的人民。可见“居者有其屋”自古至今都是全社会的期盼。
我们自然不会再像老子那样怀念“小国寡民”的理想社会,但无论何时,“先安居,再乐业”都是人类亘古不变的追求。在改革开放三十周年之后,“有一套属于自己的房子”竟然成为百姓难以实现的梦想。
从去年底开始,国家开始了新一轮房地产调控,来“抑制房价过快上涨”,但现实的情况确是二月份全国房价同比上涨10.7%,创近年记录。在各地政府争相对高房价“亮剑”的同时,又不停的爆出“经济适用房小区地下停车场遍布高档轿车”、“某地32名政府官员集体低价购房”等挑战民众神经的新闻,让我们不得不去重新审视国家的房地产政策。
就在昨日上午,经过84轮激烈角逐,北京远豪置业有限公司以40.8亿元、逾2.75万元/平方米的楼面价,夺得北京朝阳区大望京村环境整治土地储备项目一号地,创下虎年北京新“地王”。但这一记录也就仅仅维持了几个小时,下午,北京中信新城房地产有限公司经过64轮竞价后,以52.4亿元、超过1.7万元/平米的楼面价,击败保利地产、中国烟草、金融街等房企巨头,将北京大兴亦庄住宅及商业项目(X1-1B)地块揽入怀中,再度刷新了北京“地王”纪录。此后,北京世博宏业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经过58轮竞价,以17.6亿竞得海淀区东升乡居住、商业项目地块,高出底价11.35亿元。该地块折合楼面价为28308元/平米,打破了大望京村一号地27529元/平方米刚刚创下的楼面价纪录,北京竟然拍出了一日三“地王”。
据说,北京市推迟这些地块的现场竞价时间,原因之一就是要避免在两会期间出现新“地王”,造成较大的舆论压力。然而,仅仅时隔两会结束一天的时间,北京市土地拍卖就迅即反弹,如此之高的地价只能说与政府“遏制房价过快上涨势头”的政策导向严重偏离。参与了大望京一号地拍卖的华远地产董事长任志强,在他的个人微博上首次公开承认自己失败,并表示“无法承受这样的天价”,公司将不得不“转入二三线城市,希望不是凭胆量而是凭品牌取胜”。一向语出惊人生猛国人的任志强表示,如此疯狂的拿地行为,有违中央遏制房价过快上涨的精神,将再一次推高城市整体的房价水平。
坦白说,各地政府以及国土部出台的政策中,没有哪一条能够有效抑制房价上涨,至少我没有看出来。就拿“政策性用地不少于70%”这条来说,虽然会增加一部分两限房以及经济适用房的供应,但面对目前“饥渴”的购买需求,依然难以满足广大中低收入者的购房需要;而另一方面,本来就供给不足的商业房产项目又会因为“拿地”成本的上升而提价销售,导致不能从“政策房”中受益的中等收入者只能去面对更高的房价。
再说说“两限房”、“经济适用房”和所谓的“廉租房”政策,从目前的执行情况来看,中低收入家庭并没有从中获得多少利益,至少我没看到多少穷苦的百姓从中受益,相反, 却看到了一些“有门道”的朋友们顺利的拿到了“经适房”的钥匙。俗话说“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在保障性住房的销售过程中可谓表现的淋漓尽致,有能耐的各显神通,用低廉的价格买走了本来属于“中低收入者”的那间房屋,而本来就处于弱势群体应该享受到政策支持的居民却只能“望房兴叹”了。从本质上来看,“经适房”和“限价房”只会加大人们的不平等感,却对改善居民住宅质量,实现“居者有其屋”的宏伟目标意义不大。
记得茅于轼老先生曾经提出过,政府建设“经适房”和“廉租房”之类的政策性住房,应该与商品房严格区分,采取有效的措施让富裕阶层自愿远离,比如建造“不再有私人卫生间而改用公共卫生间”的廉租房,只有如此才能真正为低收入家庭带来更多的购房机会,此话咋一听可能感觉有些“雷”,但细想之,不无道理,茅先生只是为合理解决政策性住房难题提供了一个思路而已,保障性住房政策也应该更多的聆听一下低收入家庭的意见。
我不是房地产行业从业人员,也不是关注地产行业的专家学者,只是生活在高房价社会中的一介草民而已,俗话说“三十而立”,但对于像我这样的80后,在而立之年想要“立”起来似乎并不容易,房子便是我们面临的一大挑战。平心而论,解决全社会的住房问题,实现“居者有其屋”是一个世界性难题,并不是那么容易的事,但重要的是我们需要朝着这个方向去努力,通过改革现有房地产政策让老百姓看到希望,至少让广大中等收入家庭认为拥有自己的房子不再是一个遥远的梦。如果“二次房改”如期而至,希望能够更有效的解决高房价带来的社会问题,让我们离“居者有其屋”越来越近,而不是越来越远。
我们离“居者有其屋”还有多远?
评论
6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