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记得温家宝总理在英国剑桥大学演讲时的一句话:“企业要承担社会责任,企业家身上要流淌着道德的血液”。对于新闻记者来说,这句话应该更加是振聋发聩、时时警醒,因为新闻记者比任何一个职业更应该流淌着道德的血液和浓稠的社会责任。
近些年来,我们不可否认,在市场经济转轨、人生价值取向多元、社会上的浮躁风和物欲化思潮的影响下,我们很多新闻工作者迷失了,我们曾经的坚持,迷失在物欲横流的利益旋涡中。
于是,纸馅包子新闻、华南虎照事件、藏羚羊照片造假事件和一些奇闻逸事、暴力犯罪新闻、耸人听闻的消息,以及种种软新闻、假新闻堂而皇之地充斥着人们一直坚信不疑的报纸版面和电视画面。
可以说,报业竞争、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给新闻事业带来严峻的考验与挑战的同时,也考量着新闻记者的职业操守。
新闻记者队伍目前出现的不正常的职业现状,是因为我们的新闻记者专业水平出现了问题吗?不是,而是新闻记者队伍中个别人的价值观、道德感和责任心出现了偏差。
什么是正确的价值观?价值观是一个人对周围的客观事物(包括人、事、物)的意义、重要性的总评价和总看法。做为新时代新经济新语境下的新闻记者的价值观,必须合乎社会发展的主流,必须具备正确而坚定的政治立场、无私无畏的献身精神和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正确的价值观必然来自于正确的道德感。范长江在《通讯与论文》一书中写道:“有了健全的人格,才可以配做新闻记者。”当然,我们如果做到了刚刚修订的《中国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准则》中确定的七个方面的新闻记者的基本准则,即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坚持新闻真实性原则,发扬优良作风,坚持改革创新,遵纪守法,促进国际新闻同行的交流与合作等,自然就能够恪守新闻职业道德,自觉承担社会责任,树立高尚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新闻记者的责任心,当然是对国家和社会的责任、对人民的责任、对职业的责任。新闻记者的社会责任、职业道德和所承担的义务比普通职业更具严肃性。我们都必须用一种平等的、严谨的、端正的工作态度去获得真实、生动、有用的材料。但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却难。现实中很多事情由于或客观或主观或突如其来的变化,尤其是面对错综复杂的局面,或需要揭露、鞭挞的事实真相,势必会影响到新闻记者了解真正的事实。而一名好的新闻记者会始终坚守职业的底线,因为客观、真实地报道是新闻记者的使命所在。
社会发展到关键时刻,文化体制改革的深入阶段,对于新闻记者来说,更是强化价值观、道德感与责任心的关键时刻,因为我们手中的笔在影响着经济发展的步伐,影响着一个国家文明的进程,所以,记者的血液里必须流淌着道德与责任!
首发2010年1月(下)《青年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