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区房,又一种“纳粹”?!


学区房,又一种“纳粹”?!

 

2009727,中央电视台经济半小时中一篇题为《“一房难求”的学区房》的节目,引起了笔者对空前火爆的楼市中学区房这一现象的关注。中国人望子成龙的心情,到今天演化成为要给自己孩子争取在重点小学入学资格的现实需要。正所谓古有孟母三迁,今有为上重点而不惜豪掷重金买学区房的世象。

受益于学区房概念,地处中关村一、二、三小学学区内的房价取得了令人咋舌的上涨幅度,就连依70年产权计算只剩29年产权期了的老房子也被卖到23千多元/平米的价格。在这一区域,25千元/平米价格的二手房差不多也是基础价了。而同样在此区域内的非学区房,尽管其与学区房之间仅隔着一条马路,房子的新旧程度也不相上下,但这价格就因为“非学区房”而下降了1万元,二手房交易价格达到14千多元/平米。

让我们再来看看建成年代较近一些的学区房。位于海淀区巴沟村路的万泉新新家园,是200251开盘的一个楼盘,当时的均价是9700/平米,最低价为9000/平米。在这个楼盘里买房子的京籍人士,其子女可以享受中关村三小的免试入学待遇,中关村三小对在这一楼盘中居住的住户给予免试义务教育待遇。于是,这个楼盘的价格也由当时不到9000/平米的最低涨到了今天35410/平方米的均价水准,最高的二手房交易价格甚至有冲抵4万元/平米的。短短八年时间,涨价幅度达到了89倍之多。

无独有偶,位于海淀区长春桥北300世纪城(三期),是20035月开盘的楼盘,当时的售价为6600元—7600/平米。时值2009年楼市疯狂之际,这里的二手房价格最高有达34千元/平米者。其价格之所以能有如此大幅度的上涨,学区房的因素占了最大比重,因为在这里买房的人,其子女可以享受人大附小免试义务教育的权利,这对很多想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上的家长而言,是个极有诱惑力的砝码。有很多去这里买二手房的人,很多都是一上来就问买了这里房子孩子能不能上人大附小,并以此作为是否成交的唯一理由。

当然,这两个楼盘的价格之所以会获得如此大幅度的上涨并仅仅因为学区房概念,还包括其他很多因素,但我们也不能否认,周围环境上的文化氛围,尤以学区房的入学条件为甚,该是其价格上涨的最重筹码所在。

深入思考这一现象,我们会发现,对这种学区房,既不能单纯怪罪学校也不能一味归咎于开发商,这其实是涉及到我们国家的教育行政、地产开发制度等多个因素组合而成的矛盾体,有教育专家也对此评价称:教育资源分配的过度不公是导致学区房市场畸形繁荣的根源所在。

不管是什么原因导致了学区房的高房价,有一个事实是不容忽视的,非学区内原住居民要想让自己的孩子进该区重点小学读书只有两个选择:要么高价购买学区房,要么缴纳高额的赞助费。而不论是高达3万元/平米的房价还是如中关村三小高达3万元/年的赞助费,对普通百姓而言都是难言之痛。这样,接着就是另一个问题了,有钱人才有去重点小学读书的可能,没钱人只能哪儿来往哪儿去了!这里,我在想,这是另一种“纳粹”?

当然,“纳粹”本身也没什么不好的,我们不是希特勒——优胜劣汰本来也是自然规律之一。重点是看纳粹的标准都包括什么,如果单纯以是否有钱作为纳粹单一价值选择项,那问题就大了,它只能加重我们的贫富差距,给社会带来更多、更大的问题与难以调和的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