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历史之--杨尚昆复出当广州市长 亲自和李嘉诚洽谈合作


                                           潘彬峰

       1989年2月,杨尚昆会见来访的美国总统布什
       1979年3月24日,广东省委决定杨尚昆就任中共广州市委第一书记兼市革委会主任(市长)。

  广州,是祖国的南大门,毗邻港澳。自鸦片战争后,就是著名的商埠,但是,长期以来广东缺煤、贫油、少电,经济发展缓慢,而国民收入的积累部分却高达24%,“文革”期间有的年份竟高达40%,城市建设拨款则由每年900万减为600万,因此缺口很大,停电停水是家常便饭,华南农学院的学生给杨主任写信说,他们经常点着蜡烛夜自习,“冲凉”的水是用消防车拉来的。动物园里呢?狮子、老虎一度也强迫“改造”———以红薯代肉。面对第三产业严重落后的广州新任行政长官该怎么办呢?

  杨尚昆写信给李先念副总理,能否给予5000万元贷款?李先念诚恳而无奈地答复说:尚昆同志,按照你的威望,按照你在广东的职务,我完全应该支持你。但是从现行的制度上,从实际力量上,我没有办法解决。在经历了“文化大革命”,经济近于崩溃边缘的困境下,大有大的难处,杨尚昆是理解的。这年1月,经国务院批准,驻香港的招商局在宝安县的蛇口建立了出口加工区。这像是一只报春的燕子。杨尚昆和习仲勋产生了共识:广东的幅员超过欧洲一些大国,地理环境、人文条件都有潜在优势,如果中央给予一定的自主权,他们深信广东的经济是不难起飞的。

  改革之初非常难,难就难在人们头脑里“左”的观念没有完全解冻;难在旧的体制不适应新的形势,实际操作中遇到许多障碍。偌大的广州市仅有两三万门电话,香港的中华电力公司对发展电话事业有投资意向,说沙特阿拉伯利用外资,一年功夫电话由5万门发展到20万门。市委派人去北京,有关部门说:电话是机密。省委拟化解90万待业人口,组织劳务输出,竟有人说:“有损社会主义国家的体面。”爱国华商李嘉诚等6个财团组成“新合成公司”,拟在北京建一个宾馆,有关当局划定他们在一个偏僻的地点动工。没有谈成,结果奔向广州。于是杨尚昆亲自出面和李嘉诚洽谈,并且成立羊城公司,派一名副市长任经理,另两名副市长去菲律宾、泰国考察。不久新中国大酒店在越秀公园的西侧破土动工;霍英东的白天鹅宾馆、中华电力公司的花园酒店在五羊城里、珠江之畔拔地而起,不仅为招商引资、发展旅游事业创造了条件,而且容纳了许多就业人口。

  4月初,中央召开工作会议,主要讨论调整国民经济问题。会前,在杨尚昆主持的广东省委常委扩大会议上,大家对吸纳外资发展广东的经济,提出许多设想,并希望向中央建议,授予一定权限,使广东先行一步。这时离中央工作会议只有两天了,写书面报告已来不及,杨尚昆建议出席会议的第一书记习仲勋,在会议上先作口头汇报。

  令人高兴的是中央工作会议对广东的设想非常重视,会上发了三期简报,印发了《关于大力发展对外贸易,增加外汇收入的若干规定》,正式提出试办出口加工区。总设计师邓小平说:“划出一块地方,单独进行管理,吸引外商来投资;名称就叫特区嘛!过去陕甘宁就是特区。”邓小平又说:“中央没有钱,你们自己去搞。”他将倡议中央批准广东的要求。为了加速发展经济,他以战略家的气魄,一言九鼎地要求广东:“杀出一条血路来!”

  中央定了大政方针,4月23日,杨尚昆立即在广东省成立特区筹备组,着手草拟《关于试办深圳、珠海、汕头出口特区的初步设想》。接着又召开广州市委常委扩大会,提出:要把广州建设成“以轻工业为主,原料工业与农业协调发展,科学文化、对外贸易和旅游事业发达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城市。”  

  营造钢铁长城

  1980年11月9日,中共中央决定:习仲勋和杨尚昆调中央工作。

  1981年2月,杨尚昆夫妇回到北京。

  年逾古稀的杨尚昆,思维敏捷,步履稳健,堪称老当益壮。半年之前,全国人大五届三次会上他被补选为副委员长,7月,中央任命他为军委常委兼秘书长。

  早在1974年,邓小平复出时,就指出军队“好多优良传统丢掉了”,突出的表现是“肿、散、骄、奢、惰”,要继承和发扬传统。他说:“第一步需要一些老同志出来工作,进行整顿,把作风搞端正。”不幸,“批邓”的风暴骤起。直到1981年,他担任中央军委主席后,蹉跎数年的军队整顿改革任务已迫在眉睫了。于是,协助邓小平整军的重任,就落在当年的红三军团政委和总政治部副主任杨尚昆的身上。

  上任之前,邓小平交代杨尚昆:“要多做调查研究,把军队建设理出个头绪来,下决心把关系理顺,拟几个制度;同时要设想五年内把这支军队建成什么样子,以后又怎么办”。这是一个总题目,一篇大文章。超期服役的杨尚昆毅然挑起这副重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