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人物读《唐太宗李世民》,读不出他种种伟大举措背后的缘由,只能对此感叹少许粗浅的言辞。
孟宪实是位很有才华的人,但是读完他讲的唐史——李世民传,合上书却什么也记不住,不能说孟宪实讲得不好,而是唐太宗李世民身上发生的点点滴滴,还有很多疑团等待大家去解决,绝非一人之力能够理解一代帝王的真实动机和情感。
现在,我们不可能也没条件去了解李世民,不过对其的胆略和才华还很是佩服:
1.武力争夺天下时的政治头脑。
李世民,早在做秦王时就表现出帝王之相。能在老子李渊和太子兄建成的眼皮底下招贤纳才,不是凡夫俗子干的活。虽然李世民极其秘密地进行布局,但俗话说“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况且按照李建成的猜忌个性,肯定有安排探子在李世民阵营中进行摸底,那么李渊容忍李世民这么做的真实原因是什么?一方面,当时群雄纷争、天下未定,大唐正是用人的时候,此时能够征服天下的人是李渊最为看重的,李世民是不错的人选,所以他暂时是安全的。另一方面,虽然李世民扑腾,但李渊不动李世民更多来自于他自身的信心,他认为李世民是他儿子,他能掌控得了,正是这点自以为是让李渊在玄武门之变发生的头天晚上还成竹在胸。
个人体会:
玩擦边球的人肯定在另一方面有过人的能力,不要自以为是就开始拷贝,不然死都不知道怎么死的。
2.玄武门之变的果敢
稳准狠,这是做武将熏陶出来的性格特征,虽然玄武门面对的是自己的兄弟,但一箭穿喉的力道足可见其六亲不认的狠劲。虽然任何史书都没交待,但我相信李世民也不是一位没人性的人(这从后来他儿子李承乾、李泰、李治争夺皇位一事可以看出,面对亲情,他还是有点优柔寡断这方面可以看出),让其杀他的兄弟也会手发抖。李世民在玄武门之变前期肯定进行操练多次,在尉迟敬德这个杀猪匠火红眼神的作用下,李世民也体会到“处置得当是皇权,稍有不慎是黄泉”的真谛,所以手起刀落,一箭穿喉。穿死了建成,吓傻了元吉,作为兵器高手之一的元吉被尉迟敬德那么容易砍翻,也是惊吓后的迟疑失误。
个人体会:
从玄武门之变我们读懂了自己,我们讲情感,彼此有礼貌,所以注定我们不是帝王命,也注定是小人物,所以心态好好,就别郁闷了。
3.太平盛世的团队力量
英明的君主才有达人名仕相辅弼。李世民的伟大,不是一个人的伟大,是一个团队的伟大,从长孙无忌到李靖,从房玄龄到杜如晦,一个李世民,能得到这么多名人的帮助,开创贞观之治的盛世伟业,不能说是全团队的功劳。说其是一代英主,不如说其是中华五千年历史中一段险滩的掌舵人,是国家的职业经理人,是人民的精神领袖。
从风雨飘摇、备受篡位指责的登位到功成名就、接受万民朝拜的伟人,李世民用了二十来年,这是怎样的成绩啊?难以想象团结的力量有多么强大。虽然隋末的英雄们没有到处砸锅卖铁、烧杀抢虐,但隋末也是群雄四起的年代,打杀少不了,所以,二十多年,李世民经营了一个全世界都啧啧称叹的盛世,是有厉害的一面。“天可汗”不是叫着玩的。
个人体会:
团队中的每个人都要发挥自己的力量,这个团队才可能形成不可摧毁的牢固力,每个人都有别人不能替代的价值,这就是亚当斯密说的人的社会价值。简单的替代不是替代,而是应付,任何时候不要认为谁可以替代谁,那是可笑的观点。
“七”乐无穷,尽在新浪新版博客,快来体验啊~~~请点击进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