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了一个春节,获得两个消息,一是国内再次调高准备金率,二是美国调高贴现率,很明显,这两大政策都是剑指市场货币流动性,意味着全球性回收流动性工作业已展开,由此给股市和楼市的走势带来很多变数。
此前的今年两个月以来,国内采取一系列“遏制”措施,并且以“长江后浪推前浪,一浪更比一浪长”之势,马不停蹄接二连三地“制裁”楼市,但因其目的在于“抑制部分城市房价过快上涨”,因而出台的政策也就没有针对导致房价飙涨的泛滥流动性下手,只是优化和平衡楼市供求关系,这样调控的结果是提增了部分投资者的观望心理,抑制了民众跟风势头,通过低迷成交达到了缓和房价过快上涨的趋势。
但是,近年来为了GDP的增长,通过宽松货币政策所释放出来的流动性,并不能在楼市调控政策中收回,这些热钱在“遏制房价上涨”过程中,极易产生“按下葫芦浮起瓢”的后果,亦即引爆民生物价的膨胀。于此,最好的办法就是批复“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把泛滥成灾的热钱引爆在海岛,丢卒保车,也就是通过小小的海岛,套牢热钱,消灭流动,吸收通胀,达到稳定一线城市资产价格和物价的目的。如果效果不佳,还可以把福建的“海西”作为棋子,办法总比困难多。
既然要“遏制楼市”,为何不去回收流动性呢?主要因为2005年来,美帝国主义将美元步入了漫漫的贬值通道,迫使人民币升值压制中国出口。中国为了就业和出口,也就是为了稳定和GDP,只能让人民币绑住美元,一方面被迫兑美元升值,另一方面启动印钞机,通过印钞票吹泡泡,贬值人民币在国内的实际购买力,其所释放出来的流动性通过楼市和股市承纳消化也是最好途径,避免进入实体市场引爆通货膨胀,于是我们看到了楼市、股市的万马奔腾景象,在2008年以来的全球性金融危机中,由于美元的零利率运作,中国只能更大力度宽松货币政策,因此在2009年我们看到的楼市奔腾景观更加壮观。在这种形势和环境下,只要美元不升值回收流动性,国内货币流动性就不能过早收回,热钱就会仍然热衷在楼市冲浪。
大约是在去年的12月份,先知先觉者开始投资美元,美指走势反转,打枪的不要,悄悄的爬升。这个时候,政府或许敏感到美元走势的变化,开始减持美债,着手抑制房价过快上涨,尽快低迷成交,在客观上防范了热钱在楼市的冲高抽逃,避免了国内购房者的追高套牢。换一个角度看,也就是前面的“遏制”政策有效“遏制”了楼市今后可能的暴跌,维护了楼市的稳定。
现在,美帝国主义已经撕开神秘的面纱,正式调高贴现率了,先知先觉的中国也抢先接连调高准备金率了。这些变化预示着什么呢?笔者尝试着作如下分析。
美联储调高贴现率,释放出美国经济开始走上复苏之路的信号,意味着美国货币的逐步紧缩,其直接效应就是这几年释放到全球投机并赚得盆满钵满的热钱将逐步回流美国,用回流的热钱发展其国内的实体经济。随着美元的升值和热钱的回流,大宗商品的物价将随波走低,从而降低实体运作成本,配合实体经济复苏。同时,为了防范热钱过快回流导致美国国内通货膨胀,美国并不会马上加息,将会通过不断调高贴现率来延缓加息时间,并会容忍或设法让部分热钱留驻中国。
随着美元的升值,中国必定会将人民币绑定美元“随行就市”,波浪提升,不过对比美元的升值速度会慢一些,相对就是兑美元贬值,但是随着全球大宗商品的价格走低,人民币在国内的实际购买力将会大为增强,老百姓买的东西便宜了,能得实惠,感觉人民币值钱了,网上的牢骚也会减少。
美元的强劲升值,恢复了人们对美国经济前景的信心,人们看到了实体经济的美好前景,因此在调高贴现率后,美国股市仍然强势走高。所幸的是,人民币咬住美元升值,仍会坚定投资中国者的信心,外来热钱肯定会部分涌向或留驻中国,中国是原料进口大国,随着物价下调,企业效益提高,可以预计,在准备金和贴现率提高后的节后股市,仍是上涨走势。可怜的可能是没有绑定美元的欧元、卢布及一些小国家,随着热钱的抽逃可能要遭受本币贬值的洗劫。
对于国内楼市,笔者分析,在今后逐步回收流动性的过程中,前期的“遏制打压”已经留住了部分热钱驻扎其中,不会带来楼价暴跌问题;同时,中国现今也不会加息,以免抑制实体经济的复苏,只会不断提高准备金率来逐步回收流动性,这对楼市不会带来过于偏激的冲击。很关键的是,由于美元政策的转向促使热钱的出走,很可能导致楼市“严打”政策的“到此为止”,毕竟房地产的支柱产业地位,短期内还不会丧失,实体经济的接棒助跑还有一个过程,城镇化的快速推进也会弥补热钱抽逃可能留下的窟窿。因此在目前货币政策转换的过渡期,楼市会走得低迷但会平稳,低迷过分的时候楼盘不会降价但会有折扣优惠,一些人气旺盛的二三线城市房价由于“以房管人”户口政策出台或者因其他突发利好,会稳中有涨。
(纯主观分析,无数据佐证,据此入市,风险自担)
“七”乐无穷,尽在新浪新版博客,快来体验啊~~~请点击进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