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1月-2010年1月房价涨幅走势
就在2月11日同一天,媒体关于房价信息的报道是矛盾的:据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统计局调查显示,2010年1月份,全国70个大中城市房屋销售价格同比上涨9.5%,涨幅比去年12月份扩大1.7个百分点,同比涨幅创下2008年5月份以来的21个月新高;环比上涨1.3%,涨幅比去年12月份降低0.2个百分点。
而同在《网易财经》报道:《楼市量跌价滞局面或持续至2季度末》最新统计局数据显示,今年1月,全国70个大中城市房屋销售价格同比上涨9.5%,涨幅继续扩大1.7个百分点,但环比涨幅有所收窄。多位专家对网易财经表示,自去年底的一系列调控政策已经发挥作用,目前全国各城市均出现量跌价滞局面,预计2季度之后,市场走向将会逐渐明朗。这种成交量下跌、价格停滞盘整的局面还将持续,买卖双方的观望将使得局部区域和楼盘价格出现松动,但不会出现大规模降价。预计到二季度结束,市场走向才将明朗。
1年来中国银行业单月新增贷款情况
决定房价走势银行态度“很关键”,2009年我国房地产贷款增长迅猛,报告数据显示,截至2009年年末,主要金融机构商业性房地产贷款余额为7.33万亿元,同比增长38.1%,增速比上年同期高27.7个百分点,超过同期各项贷款增速6.7个百分点。其中,地产开发贷款超高速增长,年末地产开发贷款余额6678亿元,同比增长超过100%,比上年末高98.4个百分点;房产开发贷款回升相对缓慢,年末房产开发贷款余额1.86万亿元,同比增长15.8%,增速比上年末高4.6个百分点。2009年新增房地产贷款2万亿元,占各项贷款新增额的21.9%,占比比上年提高超过11个百分点,同比多增1.5万亿元。其中,个人购房贷款新增1.4万亿元,约为2008年的5倍、2007年的2倍。
央行在2月11日发布的2010年1月金融统计数据显示,1月份人民币各项贷款增加1.39万亿元,同比少增2243亿元,降幅为13.85%。此前银监会主席刘明康称,预计中国2010年新增信贷将降至7.5万亿元,低于2009年新增9.59万亿元的历史最高水平,环比约降27.87%。而在放贷节奏方面,网易财经获悉,监管部门要求“季不破三,月不破四”,全年四个季度按照“3:3:3:1”的比例进行发放,而每个月的放贷上限不得超过该季度的40%,以此计算,银行单个月放贷不得超过全年总额的12%。
个贷收紧,正值楼市处在一个“价涨量跌”的通道中。进入1月以来,90%城市新建商品住宅成交面积下跌,总跌幅约46.42%。但是,各地成交均价并未受抑。重点城市中,天津涨幅最大,环比上涨12.01%,上海紧随其后,涨幅达到8.71%。北京、深圳涨幅不超过5%。几个一线城市成交均价持续攀升,刷新历史纪录,其余重点城市价格向下略有调整,但仍处在高位。
有专家警示,警惕中国式流动性陷阱:“流动性陷阱”是凯恩斯提出的一种假说,即指当一定时期的利率水平降低到不能再低时,人们就会产生利率上升而股票、债券价格下降的预期,货币需求弹性就会变得无限大,即无论央行增加多少货币,都会被人们储存起来;发生流动性陷阱时,再宽松的货币政策也无法改变市场利率,使得货币政策失效。
中国“流动性陷阱”的数个条件已分别满足:首先是利率水平已经降至最低,投资者普遍预期今年将加息而不是降息,这对股市楼市构成一定压力;其次,储蓄率不断上升,去年商业银行9.5万亿贷款除部分流入楼市外,更多地都转为企业活期存款,居民在通胀压力下也纷纷将存款活期化,而商业银行在定期存款吃紧的情况下,后续发放长期贷款的能力也受到限制;第三,流动性偏好已十分强化,人们宁肯以牺牲利息收入,储存不生息的货币,也不敢贸然投入去年以来涨幅巨大的股市、楼市或期市,而是囤积现金以防通胀;最后,当利率降到过低水平时,出于投机性心理,人们对于货币流动性需求就会变得无限。
“流动性陷阱”的另一个判断标准是:在利率下降或货币供应增加的货币政策下,需求是否得到扩张,从而推升经济增长量和一般物价水平。自去年货币政策转为宽松以来,“铁公基”建设、地产、汽车、家电等行业的确已经出现了明显需求扩张,但一般居民消费需求的增长却显着低于货币供应量。
为什么会出现媒体关于房价信息的矛盾的报道?还是借用两个坊间说法:统计局的数据要分析,相信它是疯子,因为它的数据滞后性,甚至常发出错误信号;不相信它是傻子,因为它的数据时惟一的,写文章、作报告要引用,不用岂不是傻子。
引网易河南南阳网友得跟帖:
房价竞比高,争似飘仙入九宵。百姓凄凄血汗尽,煎熬。一辈艰辛半座牢。央政万般好,孰奈狼狐鼠苟交。政效私囊皆有障,何抛?一曲莺歌万泪谣。
房价争相攀升,就好象神仙上天一样扶摇直上。凄凄然的百姓血汗耗尽,倍受煎熬,一辈子辛辛苦苦给自己买“牢”房(“牢”引申指房奴),即便如此,一辈子的辛劳也只能买半套“牢”房。
国家的政策真的是好,谁又奈何地方政府,房产商,银行的利益相互交错呢(狼,狐,鼠来自网络对房产行业的比喻)。(通过高价房产)政绩和私囊都有了保障,怎么会抛弃它呢?一曲报喜的赞歌身后,却是万千平民(因房)无奈落泪的歌。
蔡律 2010年2月1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