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第三代电池,期待第四代电池
世界电动汽车几起几落的重要原因是电池技术不能满足汽车性能的要求。
我主观将车用电池的技术分成四代,不知是否合适?下面的参数未必正确,仅供讨论用。
第一代,铅酸电池,比能量约在30-40wh/kg ,循环寿命约为300-500次;
第二代,镍氢电池,比能量约在40-60wh/kg ,循环寿命可以达到1000次;
第三代,锂离子电池,比能量约在80-120wh/kg,循环寿命2000次以上;
第四代,新一代锂电池,比能量在200wh/kg以上,循环寿命5000次以上。
我要说的观点是:
1,近5-10年内,就是要立足于第三代技术,发展小型、短途、廉价的电动汽车,电动汽车在有限的移动范围得到应用;企望以目前的第三代电池开发出与燃油汽车性能相当的电动汽车是不现实的。但是这阶段是极为重要的起步与局部普及的阶段,在车辆技术、基础设施建设、社会服务保障体系建立、消费者的认知与接纳、法规与标准建立等方面都为未来电动汽车的更大范围应用与普及打下基础。
2,高度重视第四代电池,也就是新一代电池技术的研发。可以说,真正的电动汽车的技术竞争在5-10年之后,电动汽车将具备与燃油汽车竞争的条件,人类将迎来电动汽车时代;谁拥有未来电池技术,谁就将掌握未来汽车技术发展的主动权。
3,我们既要实事求是制定当前的技术路线,制定切实的技术标准与产业发展目标计划,同时高瞻远瞩,加大下一代电池技术的研发力度。两件事既有联系,又有区分,用上海人喜欢说的话说:要“拎得清”。
呼吁建立国家电池研究中心
世界汽车大国对动力电池的研究极为关注。美国奥巴马总统上台后安排了24亿美元支持PHEV研发与产业化,其中对锂离子动力电池研发与生产的支持资金占15亿美元。日本经产省安排245亿日元用于下一代汽车电池的开发(2007-2011财年),安排210亿日元针对电池创新的先进基础科学研究(2009-2015财年)。武汉大学艾新平教授告诉我,日本建立了全国性的研究汽车电池的半官方行业联盟性组织NEDO,制定了严密的下一代电池攻关计划,2020年能量型电池能量密度目标为250wh/kg,寿命10-15年,2030年达到700wh/kg。
我走访过国内在电池方面一些比较有实力的企业、大学与研究所,我感觉各自的研究实力与我参观过的国外研究机构相比相距甚远。第一,研发设备不足;第二,骨干少;第三,研究经费少得可怜;第四,从事未来电池研究的少之又少。如果就凭现有的状况,分别给一些经费支持,安排一些研究项目,要想在下一代电池上取得突 破,在世界占有一席之地,我一点信心也没有。
我呼吁,尽快建立国家电池研究中心!!!
这个中心主要由国家(包括地方政府)投资,同时吸收社会与企业的投入,购置配备一流的研究设备,吸收国内外优秀人才,构建灵活的理事会类型的新机制,制定明确的中长期研究目标与计划。研究的范围包括:基础机理、新材料、新电池、新工艺,主要内容是新一代电池技术。中心要有一支高水平的稳定的主力核心团队,主要任务是实施国家目标;同时也为社会、企业、高校提供研究的公共平台,广泛开展各种多样化的研究,培养人才。
我们也要像搞两弹一星一样的下决心,做特殊的安排,中国的未来电池才有希望。否则,像现在这样,把注意力都放在急功近利的事情上,不出十年,我们免不了重蹈技术被动的覆辙。
各位赞成我的建议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