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80648
邹蓝
上海世界博览会在2010年10月31日、星期日)的半夜12点正式结束。
据说包括中国在内全球去参观的超过7300人次。那么我就是这1/7300万。
我只有不到一天的时间可以顺便世博会,那么选择就很要紧了。
2004年在纽约大都会博物馆,我只有大半天时间,因此选择了美国馆和南美、太平洋馆。因为多次在欧洲看过不少欧洲的作品,那次要选欧洲以外但也不是亚洲的艺术。
其次,欧洲列强和美国加拿大都是欧洲文化一统的地方,首先被早期经济全球化弄平的地方,强烈的地域文化特色已经消退;而亚非拉倒不失为保留强烈地域文化特色的地方。
中国在亚洲,而且东南亚、东亚基本都是与中国文化有深浅不等的渊源,因此与中华文化东亚文化反差大的地方就是非洲和拉丁美洲。
我学拉丁美洲出身,也到过四个拉美国家墨西哥,巴西,智利,哥斯达黎加,对拉美文化比较喜欢,英语之外我还能对付点西班牙语和葡萄牙语(巴西口音的葡萄牙语)。那么拉美各国的独立展馆,以及两大联合馆我有特殊兴趣,也就不奇怪了。
那天我坐地铁7号线到后滩站。原以为出了地铁就是园区。结果坐上摆渡车后才知道,如果步行大概需要15-20分钟。下午近三点入C区,直到晚上10:30之后全体闭馆后才随巨大的人流步出园区,足足呆了8个小时多。那天早上还在深圳到上海南的火车上。我在卧铺上醒来,天已亮了,车停在义乌车站。将近中午到上海南。当天将近子夜,已经在上海看完了世博会的一些展馆了。
我的参观是如此顺序:中南美洲联合馆、秘鲁、古巴、智利、委内瑞拉,哥伦比亚,巴西、墨西哥,加勒比联合馆,突然发现还有阿根廷,赶过去,已经关门了。于是机会主义地寻找额外的机会。非洲国家的展馆就在旁边。埃及已经关了,南非还开,于是进入。出来后发现非洲联合馆还开,于是赶紧进去。出来时近10:20,一看斯洛文尼亚还可以进,于是这就成了我那大半天时间里进入的唯一一个欧洲国家馆。美国加拿大,还有一些欧洲国家都在这个区,但是我不想排队,那些国家馆也不是我的选择,因此就算了。而中南美洲联合馆则去了第二次。日间和夜间的内容有所不同,晚上部分馆早关了。看来,全天票160大洋和夜间票90,的确是有差别的。
有个说法,世博会,不看有后悔,看了也后悔。这个后悔,大概指的是两大类。一类是极端的排队。据说沙特阿拉伯馆,排队进入需要8小时。第二类就是展示方式单调。电子时代,虚拟展品非常丰富,但是又单调,都是播放电视,无非是内容不同,有的有互动交互方式而已。确实不如茅台酒打破泛起酒香的那个物质产品展出时代。
真要调侃,这次世博会最常见最普遍的展品,是各种品牌、尺寸大小不一的LED或者等离子显示屏。那是每个展馆都不会没有的。
因此在相当程度上,这个后悔的说法确实算成立的。当然对于那些乐意排4-8小时的人来说,就是真后悔也只能自己认了。我是认自己要看的去的,自然是不后悔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