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拥堵是政府管理的失效


北京的拥堵已经不是什么新闻,哪天要是不堵反倒让人奇怪,北京目前新实施的治堵条例不会产生什么积极的效果,反倒生出一些那寻租的空间来,今后少不了发现一些腐败案例,大家不妨拭目以待。

北京道路设施全国最佳,拥堵的根源是什么?是我们治理交通问题的“堵”的思维模式,政府部门在交通规划设计中一味地希望人们按照政府设定的路线行进,但是设定的路线往往又是有问题的,从而导致北京越来越堵。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环状道路设计,用六条环线紧紧地把北京分隔束缚起来,使得环与环的沟通越来越困难,六环将北京分隔成五个空心饼,如果人们的活动仅仅局限于饼内不会有太大的问题,关键在于人们试图从一个饼到另一个饼,因此沟通饼与饼之间的通道一定是最堵的,从这些节点出发会将堵传染到其他各环。

二是配合环路、快速道路而建设的各种道路隔离栏,初看起来,如果将道路隔离开来,能够防止人们乱穿马路,减少交通事故发生率,其实这种做法反而大大降低了道路具有的分流功能,将人流集中在交通要道口,分流更加困难。同时,小事故确实减少了,但被隔离栏禁锢的人群在翻越时往往是大事故。其实,当道路开放的情况下,司机在行驶中会更加小心,行人也不会无视生命乱穿,这样反而不容易发生大的交通事故。与此同时,隔离栏占用了宝贵的道路资源,往往在一些交通干道上要浪费整整一条车道。

三是道路出入口设计如同走迷宫,只要有1%的车辆出行时发生错误,就会影响整个城市的交通,一条道路上一辆车因为发现出口错误降低车速就会引发后续车辆急停等现象,造成的短暂拥堵最终会传染到其他道路上;如果急停导致较小的交通事故,哪怕只需要5分钟处理,也会影响整个城市交通大量的时间,也就是说这种小事件具有强大的扩散效应。

从上述三点来看,我们集全国最优秀的道路交通规划专家之力,成功地把北京治理成全国最堵的城市,也许我们应当反思一下政府管理的效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