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资金过剩的地产调控将更艰难


    2010年进入了最后一周,京沪穗等房地产市场却上演了翘尾火爆的场景。央企再显神威,重金抢得旺地;上海一马当先,住宅成交均价创半年来新高;北京紧随而至,二手房成交量创调控后的单周新高;广州亦不甘落后,新房网签数环比飙涨60%多。尤其是“地王”记录在年底一再被刷新,让人们对土地市场所表现出来的彪悍忧心忡忡。在“土地财政”的大背景和严峻的现实面前,楼市会何去何从,宏观调控又会在2011年面临怎样的尴尬?
    1
    地价不断冲高,引发房价跟涨预期
    当前,国内房地产市场运行面临复杂局面。一线城市房价还没有松动,部分二、三线城市又出现上涨。不久前,南京、武汉、杭州等地的地价也不断被刷新,新“地王”频出。在此情况下,国土部还曾专门发文,对于各地出现的地王要在两个工作日内必须上报,同时为坚决落实调控措施,国土资源部12月19日发出通知,要求坚决抑制少数城市“地价”过快上涨趋势。将调控的方向直指房价的根源——土地。然而这样的一个举措究竟给力楼市多少,还值得审度。
    事实上,目前的房地产市场在流动性过多、通胀预期增强等因素的影响下,房价上涨的预期是与日俱增的。老调重谈,房价居高不下的重要原因,是有些地方为获取高额的土地出让金,采取种种措施,推高地价,成为房价的有力推手。 “土地财政”是高房价的罪魁祸首,“土地财政”不除,房价就一定下不来,而调控也难免沦落为“空调”。
    2
    巨额“土地财政”给力未来房价
    有数据显示,今年前11月全国房地产开发企业完成土地购置面积3.61亿平方米,同比增长33.2%,土地购置费8931亿元,同比增长77.9%。而这,还可能只占所有房地产用地成交量的三成。有专家表示,若按国土部口径,今年的土地出让金总额可能高达2.5万亿元左右。
    问题出来了,如此之巨的土地出让金,显然会给未来房价的回落带来相当大的甚至是难以逾越的障碍。有数据显示,今年1月~11月,全国新建商品房成交均价同比上涨7%,相较去年25%的历史高增幅,房价增幅大幅回落,可以说房价调控效果还是有一定成效的。然而,今年1月~11月全国房地产开发企业完成土地购置的成交均价同比上涨高达34%。地价涨幅如此之大,意味着今年出让的高价地未来几年转化成为商品房之后,房价不太可能比现在还要低。面粉比面包贵的前提是糕点店普遍资金吃紧,甚至面临崩溃的边缘,才会采用如此断臂救命的做法。可事实上,如今的开发商能在不经意之间就制造出那么多地王,那么北京、上海甚至大连等城市都成为“千亿俱乐部”成员的现实,无疑更让人们对未来房价的预期无法乐观。
   3
   “土地垄断”让房价如打了鸡血般兴奋
    目前的情况是,在“土地财政”的背景下,土地垄断不可避免。因为只要可以从农民手中低价征地,并向市场高价供地,地方政府就很难放弃对建设用地征用的垄断权。国务院已提出,除公益事业以外,要减少征用农民土地。现在很关键的一个问题是要加快从法律上界定“公共利益”,同时还要打破政府垄断土地一级市场的格局,推动集体建设用地的流转,让地方政府逐步从土地经营者的角色中淡出,成为纯粹的管理者,而不是主导者。可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地方政府对土地财政的依赖性是巨大的,打破这种格局显然难以一蹴而就。
    从土地市场开始,楼市就处于一个垄断的链条中,由此分析,降价的可能性是多么渺茫,中央接二连三的调控举措已经显示了平抑房价的决心,可现实实在是太过残酷。仅以上海为例,在房产税试行之说喧嚣日上之际,楼市不仅没有出现预想中的理性,反而表现出最后失控的疯狂,有专业机构数据显示,12月最后一周上海商品住宅成交面积、成交均价均出现反弹,量价齐升再现。
 

    鲍鱼、白菜各取所需
    鲍鱼和白菜显然是面对不同圈层消费的两道菜,对于天天吃土豆茄子白菜的普通工薪阶层消费者来说,鲍鱼大虾海参是可望而不可及的,那些经营鲍鱼的酒楼绝对不会针对天天吃白菜的普通食客推出菜品,经营鲍鱼和白菜馆子显然是两个客层。任志强说过,他的房子不是给穷人建的,意思就是他是卖鲍鱼的,吃白菜的主还是别来,不要吃不起鲍鱼还嫌鲍鱼贵,因为人家根本就没想给你,他说的虽然不咋好听,但是实话。
    国家保障性住房充实显然是给更多吃白菜的群体提供了吃饱的可能,可是天价地王的出现也给鲍鱼涨价提供了更多理由。虽然目前现在市场上鲍鱼众多而白菜稀少,但无论如何不能把白菜也卖成鲍鱼价,因为这违背了市场经济的价值规律和国情。
    既然不能让鲍鱼降价,就只能多种白菜,来适度稀释鲍鱼的价格,这算是一个行之有效的办法。

 

     感谢所有关注我的朋友们,2011新年新气象,一切顺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