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古镇中国灯都


利用周末搭夜班飞机到广州白云机场,下了飞机再转车到中山的古镇镇,抵达的时候已是午夜了。来古镇只有一个理由,来这里看灯,看灯饰市场,看一个小镇成为“中国灯饰之都”的理由,也为我们的灯具市场找一些借鉴。

为什么一个毫无地域优势和资源优势,仅有47平方公里的边远小镇,能够在极其短暂的时间内,成为名声显赫的“灯都”呢?这是这样用常规思维无法解释的事,就像以前我看义乌的小商品城和横店的影视基地一样,他们的地位无须争辩,却一样无法用常规的思维去解释。  我觉得起码有一条是不用怀疑的,那就是古镇人的执着。小镇的名字叫古镇,其实并不古老,二十多年前的小镇还是只有一条小街的农业小镇,直到1982年,这里才做出了第一盏自制的灯,而古镇的第一盏灯是由谁制作的,已经无从考究了,但这并不影响古镇人用执着去改变“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命运!因为他们认为既然有夜晚的存在就有做灯人的活路,只要白天和黑夜是永恒的,就有永远的市场。就是这样朴素的坚持,造就了古镇人气吞山河的信心。古镇的每个地方都是灯,觉得这个地方就是为了灯饰而存在的,我住的酒店房间里面摆了不下十本灯饰产品的介绍,酒店的大堂里面也有灯具的展示。城市里面看得见的商业综合体几乎都是灯饰市场和展示中心,我们此行的目的就是探访这些著名的灯饰市场,感觉就是很大,很规范,档次也很高,琳琅满目,有简约的,有繁复的,有古朴的,有个性迥异的,叫”灯都”一点也不过分。从我了解到的数字可以看出来,全镇户籍人口七万人而灯饰从业人员6万多人。2009年,灯饰业总产值达166亿元,占全国市场份额的60%以上;这里的灯还出口到了130多个国家和地区,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每年的十月,这里还有热闹的灯饰博览会,人们愿意把这里叫做世界上最明亮的地方,因为现在的古镇已经是高楼林立的都市,闪耀出引人瞩目的魅力。

古镇的今天除了古镇人自己的努力之外,还少不了温州人的贡献,这次给我们做向导的就是中山温州商会的会长董先生。温州人常常被称作“东方犹太人”,他们真的非常吃苦耐劳,非常了不起。温州人从商的不屈精神非常值得我们学习。温州人做灯饰其实比古镇人还要早,但是古镇的环境更加适合灯饰行业的发展,于是精明勤劳的温州人集聚到了这里,到今天已经有大约两万温州人在古镇做灯饰,温州人的理念里似乎没有“父母在不远游”的概念,没有哪里是温州人的异乡。广东的珠三角地区是中国经济的引擎之一,这里真的做到了一镇一品,古镇就做灯饰,我今天路过的小榄做锁具,不一而足。所以来古镇只有一个理由:看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