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步陋巷 仰望星空


                             漫步陋巷 仰望星空

    南都报约写一篇关于房地产的命题作文,题目是仰望星空。尊约撰稿如下: 

    小时候,我们想象所有新事物会带着善意,来到我们身边,让我们欣喜、让我们愉悦。殊不知,那是大人们为孩子遮蔽了风险和险恶,保护着孩童世界即时在贫困中也有一种美好的氛围。年长之后,才知所有新事物,都会带着血和肮脏的东西一起来,所谓“进化论”时代的普世希望,其实是历史学家的自作多情。当然,成年人对于血和肮脏的东西,并不必恐惧,而应该在并非尽是善意的进步中,获得知识、能力和乐趣。这才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世界上流行的我们对于未来美好的普世许诺,给这个世界本身造成了认知的障碍。圣诞刚过,我们不妨反思一下:那个悦耳的铃声和廉价的礼物,是不是又重复了那些虚幻的诺言?

    对于中国的城市化与房地产,大部分人都是从曾经获得的许诺出发去质疑的。也许,只有少数人得到了诺言的兑现,其实,如果有上帝,他也只是有限地对少数人兑现美好诺言。对于改革开放的中国人,城市化和房地产是新事物,对于整个世界,这不是什么新鲜玩意。新事物并不是友善的,在困难和矛盾纷争中前行。权利的界定、利益的划分、资源的分配,不会有绝对公平的上帝之手来操持,通过政府操持的,肯定难以公正和公平,通过市场的,不会像政府说的那么温馨,但公正是最有可能的。

    中国的居住问题,在通过政府保障这个梦幻问题上,我们援引发达国家的社会保障经验,可是,人家那个是在劳工阶层经过反复抗争、利益代表议会博弈之后形成的社会保障机制,我们这里没有代表博弈而靠庙堂之外的呼声,影响庙堂之中的资源分配决策,会是什么结果?画饼会有的,时间是要的,绝望是可能的。

    为何从事开发的商人集团,也愿意商品住宅和保障房的二分法?因为延迟而至的保障房和呼啸而至的商品房之间有了非常的默契,这两者打个时间差,掩饰了土地权利的垄断,以及垄断力量控制“市场”——这样的市场与我们上文所说的市场已经有本质的差别。没有土地权利的自由化、没有利益代表的博弈机制,所谓保障和市场,就真的是高度互补:一方捞实利、一方描画饼。

    这些本质性的问题,会在通胀、热钱、GDP保8保社会稳定、地产调控等问题的喧嚣中,继续被忽视、迟迟不解决。最近某些地方推出“地票”,让不少人兴奋了一阵子,可是,当地票像羊拉屎一样一张、一张、又一张地推到几百上千号商家面前,毫无悬念地推高地价的时候,你想想,可以操纵卖高价的地,怎么会来搞保障?政府说,等卖地得点钱,我就搞保障。那么,卖地要得大钱,先就得廉价征地,——你就眼睁睁看他廉价把你的地整过去,卖高价之后再给你盖保障房,你不能自己想办法盖房子吗?不行,你一盖房子,耕地紧张、粮食危机、民不聊生、城市混乱、国将不国。

    站在GDP大街上,霓虹闪烁,仰望星空,就是这样的逻辑?所以,不妨在寻常陋巷,灯稀物静,仰望星空,或许可以看到些真理。你可以未经审批盖厂房,但不可以盖住所,为何?因为工厂产品可以出口换外汇。换了外汇不能直接用,为何?要经央行增发人民币买你的外汇,你到手的人民币已经贬值,激励你尽快把这不值钱的东西投出去。你还不得不拿着贬值的货币去买价格很高的垄断性商品房,为何?因为通胀危险要靠商品房这样的大池子来化解,你再投资建厂已经在产能上过剩、绿色指标上不达标,只好买房子或者炒黄金和绿豆。炒房子炒绿豆也会炒得民不聊生,所以你还是去炒股吧。

    对于地产商来说,2011年,还是可以进退自如的年份。政府通过保障房之说,巩固了土地垄断,大哥垄断了土地,小弟就可以肆无忌禅地把商品房往高端走,住房产品继续深化两极分化。加息周期,并不会影响“钱不值钱、尽快投资周转”的大势。应该说,华尔街的作用,就是讲清一个道理:现金为王,动者为王,这个王不是那个“北静王”,它一会是冷冻王,一会是电锯王,一会是蒸汽王。资金是需要运动的,权利是需要争取的,任何人都不要静候施舍一个美好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