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蛋涨油涨蔬菜涨,蒜涨豆涨老姜涨,只有工资没有涨!”回望2010,怎一个“涨”字了得!
2010年让全民都知道了CPI,三个字母组合起来就是“消费者物价指数(Consumer Price Index)”,俗称“物价”;2010年给全民普及了一术语:通胀。“通胀就是通通都涨价呗!”“通胀就是钞票发毛了,原来一块钱可以买四个肉包子,现在只能买一个肉包子”……每个人都能阐述一下对“通胀”的理解,并给你讲上一段与“通胀”有关的事。
第四季度央行调查显示居民对物价满意度为11年来最低,73.9%的居民认为物价高得难以接受。“11年”、“73.9%”两数据显示了什么?当前物价实在让人不“幸福”了!
物价并非“点儿大”的事,都是关乎“幸福感”的大事。高物价“劫持”了大众幸福感,怎么办?怨天怨地怨政府?自然灾害频发、监管不力,这些的确是物价上涨的一部分原因,但明显不是本质原因。想要找回幸福感,那只能看清本质、对症下药。
房价涨了,肉价涨了,油价涨了,电价涨了,燃气涨了,粮价涨了,菜价涨了,糖价涨了,蛋价涨了,棉花价涨了……一年来,“蒜你狠”、“姜你军”、“糖高宗”、“豆你玩”等等一系列网络热词的出现,彰显了国人面对物价“赤裸裸”上涨势态所表现出来的戏谑、调侃与无奈。当然,面对农产品涨价,国人看法并非“一边倒”。几家欢喜几家忧,城镇居民紧皱眉,增收的果农心里则乐开了花。时至年尾,不妨总结一下,个个“涨”字背后的表情。
表情一:纠结
“别跟我提农产品涨价了,我刚为这事和人吵了一架……”,尽管这事已经过去好几天了,小康说起来时仍是一脸郁闷。前两天小康参加了一个朋友聚会,餐桌上大家纷纷抱怨,除了工资不涨,什么都在涨。一位在都市报负责接热线电话的朋友说,他经常接到市民来电,要求媒体呼吁政府管一管,不要让粮价菜价涨了。出身山东农村,至今父母亲戚仍是种地为生的小康突然发火了,直接对朋友吼起来了,“现在什么都涨价了,凭什么不让农产品涨价?”
小康很愤懑,但市民的抱怨也不无理由。此轮物价上涨中,多数品种是农产品,而农产品作为居民生活必需品,一旦价格出现波动很容易被感受到。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11月食品类价格同比上涨了11.7%,拉动CPI上涨3.8个百分点,贡献率是74%。我国CPI指标中,食品类占据着34%的比重,是占比最大的一项。可以说,食品价格快速上涨,成为当前CPI上涨的主要拉动力。
然而,如果把农产品涨价放到整个宏观经济的背景下来看,物价普遍都在上涨,农产品价格上涨也比较合理。据农业部有关负责人表示,今年农产品的整体上涨主要原因是生产成本增加,种子、化肥、农药和人力成本这几项加起来,年内就上涨了三四成。
“我更认同这轮农产品的上涨是补涨”,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教授郑风田是“三农”问题专家,他带领的课题组常年到黑龙江、河南等粮食大省调研。他表示,中国的农产品价格长期以来处于一个非常低的水平,与动辄数十倍涨幅的工业产品相比,农产品近十年来的涨幅还不到1%。“现在的上涨实际上是对过去的一种修正。资源因素和需求因素将决定农产品价格在长时期内是向上的趋势。”
纠结:农产品的两头连着消费者与农民,怎样能在不明显增加消费者负担的同时,又可以促进农民增收?通胀物价上涨把“双刃剑”,怎样在刺激经济增长的同时,又能降低对居民生活的影响?
郑风田表示,这一方面需要增加市场供应,稳定价格;另一方面,可以通过增加对农民的直补,弥补生产成本增加带来的利益损失。此外,也要拓宽民间投资渠道,把炒作农产品的“游资”引上“正途”。
2010年物价\"表情\"很丰富
评论
3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