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先睹为快,1月刊新西湖专访张广天


对话张广天:

民谣永远是音乐的灵魂和根基


张广天,话剧导演,编剧,吟唱诗人,音乐家。早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他就提出“汉藏和声”概念,并发起“民歌运动”进行民谣运动实践,出版有唱片《张广天现代歌曲集》。还为张艺谋的电影《摇啊摇,摇到外婆桥》谱写了音乐。现主要从事先锋戏剧导演工作,经典剧目如《切·格瓦拉》、《圣人孔子》、《红楼梦》等。

1、    新西湖:你理解的民谣是什么?

张广天:民谣就是民歌,民间的歌曲。中国最大腕的民歌歌手是阿炳。他是唱新闻的,收集了民间丰富的消息,编成段子,上街说唱。半个世纪前,音乐学界泰斗杨荫浏先生为阿炳录下了二胡曲子的传世之作,让大家知道民间有这样一位盲人音乐家。但是他没有录下阿炳唱的那些新闻。就像我的《卖歌》里所唱的:“那个唱新闻的阿炳被你们忘记了,那个拉二胡的阿炳被你们留下了。”

 

2、    新西湖:被大众所熟知的是哪些民谣?

张广天:美国民谣占了很大一部分。我认为民谣就是民歌,我们中国原汁原味的音乐,不是对外国流行的翻版,那些音乐没有一点感情,也没有任何意义。

 

3、   新西湖:最近,你的一首以汤溪方言演唱的民歌《婆婆》(又叫《Lele-Mong》)受到了热捧,被网友誉为“今年听到的最好听的民谣”,你自己怎么看?

张广天:音乐和语言有着密切的联系,汉语的四声本身就有着音调。唱歌讲究按字行腔,以字带韵,这是方言歌曲与生俱来的魅力。我母亲是汤溪人,小时候有一段时间我是在汤溪长大的,汤溪语就是我的母语,唱起来要比北京话要容易把握和发挥,自然会好听。

 

4、    新西湖:和白衣飘飘的校园民谣时代不同,在网上,像周云蓬、万晓利、左小祖咒等所创作的一些反映现实的新民谣正在崛起。你对新民谣有什么看法?

张广天:没有听过,也不认识,不好评价。

 

5、   新西湖:对杭州的印象?

张广天:杭州很感性,杭州人讲义气。

 

6、   新西湖:这些年来民谣在杭州这块土壤里生长得如何?

张广天:杭州的民谣我不太了解,但我在杭州有很多做音乐的朋友。我觉得江南人普遍有着很高的文化底蕴,他们接受和创造事物的能力都很强。应该说,民谣在杭州发展没有任何问题。

 

7.新西湖:中国民谣有希望吗?

张广天:刘三姐说过一句话:“种田辛苦要唱歌。”这不是希望不希望的问题,民歌有需求,总是要唱的,是真实情感的一种抒发。民歌倘若没有了情感的倾注,那就是无病呻吟。

 

8 新西湖:你认为民谣在中国音乐里占据了一个怎样的位置?

张广天:民谣永远是音乐的灵魂和根基,是一切音乐的领袖。

9、   新西湖:民谣和摇滚彼此之间是一种怎样的关系?

张广天:孔夫子言,兴观群怨。民谣是大概念,包含了民间所有的声音——兴观群怨。摇滚是里面的“怨”,是60年代以来的一种民间声音的反抗。民谣包括了摇滚。

 

10新西湖:如果给民谣做个比喻,你会把它比作什么?

张广天:龙死龙鳞在深潭,虎死虎首在深山。民谣就是深潭,民谣就是深山。它义字当头,有着直教人生死相许的情怀。民谣的立场只有两个字:江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