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湖北日报讯 记者 邹汉青 实习生 邱晨
图为:高铁带动武汉火车站周边地区地产业方兴未艾。
图为:武汉站成江城交通新地标。
图为:以武汉为中心的高铁网络示意图。
图为:武汉火车站内多列高铁枕戈待发。
高铁游让江城旅游“井喷”。今年春季,武汉东湖樱园每天接待2万多名来自广东的游客。“1997年坐临客去广州,一路走走停停耗了近一周;2006年乘特快去广州,一觉醒来就到了;2010年,乘高铁去广州参加亚运安保,只需3个多小时。”
湖北警官学院胡先生谈起高铁给出行带来的便利时感慨不已:武广高铁让幅员辽阔的南中国大地变“小”了,天涯若比邻。
2009年12月26日,第一列G1001次高速列车驶离武汉站,标志着武汉率先开启了高铁时代的历史新纪元。
风驰电掣的高铁,改变了沿线地区居民的出行半径和生活圈。当成群结队的外地游客忽然随高铁涌现,一度令没有心理准备的武汉旅游接待部门手忙脚乱。
从冰雪游到爆棚的赏梅、赏樱游,高铁带来的旅游团,给多年沉寂的武汉冬季旅游市场带来“冬天的一把火”。武汉旅游也藉高铁实现了由客源地向目的地转型的夙愿。“飞”起来的武广高铁,搅动沿线城市间庞大的人流。据铁道部统计,武广高铁开通一年,运输旅客已逾2000万人次,相当于武汉、广州两市常住人口每人乘坐一次以上的高铁。
巨大人流的背后,是物流、资金、信息等向武汉的聚集。武汉市发改委有关人士称,高铁对武汉经济发展的加速作用渐显,目前受益最直接的是旅游、商业、地产等行业。
今年,在国家强力调控房市的背景下,江城商品房销售的量、价均逆市飞扬。从近两个月武汉房地产销售报表看,包括广、深在内的外地客,在汉投资置业者已占到50%以上。
前不久,毗邻高铁武汉站的青山区组团赴沪招商,受到当地投资商的热烈响应,达成协议投资额达117亿元。不少投资者表示,就是冲着武汉高铁商机而来。
交通是经济发展的先导。1776年,著名经济学家亚当·斯密在其经济学名著《国富论》中指出:在一切发展经济的改良中,以交通改良最有实效。
历史也证明,从蒸汽机车的发明到高速列车的横空出世,每一次基于交通运输方式的变革,都促成了经济发展的巨大飞跃。如日本新干线(高铁)建成后,曾推动日本的产业升级。
在湖北省发改委副主任肖安民看来,武广高铁对武汉等沿线城市的产业升级、区域政治、经济、人才联动等,都将产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武广高铁直通广深,缩短的不仅仅是沿线各城市的里程,更重要的是,它将武汉城市圈经济的前沿,一下子从内陆长江推到沿海。
肖安民说,高铁颠覆了人们传统的时空观念,将带动人才、资金、技术等生产要素向武汉的重新配置,过去因山高路远而不愿布局武汉的投资家,开始重新在这个曾经辉煌的内陆重要商埠布局。
未来几年,随着武汉至北京、西安和沪汉蓉高速铁路的建成通车,一个以武汉为中心、半径1000公里的“4小时高铁经济圈”将形成。
湖北省社科院经济研究所副所长叶学平认为,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方式由出口导向向消费导向转型,未来全国的经济版图必将重划。武汉作为全国高铁中心,综合交通物流优势尽显,最适合设企业总部和生产基地,必将乘上经济腾飞的高速列车,成为中部经济版图上的战略支点。
效应之交通
“松绑”京广大动脉
人便其行,货畅其流。武广高铁的开通,带动武汉铁路客、货运输格局发生巨大变化。
12月17日,武汉铁路局负责人在武广高铁开通运营一周年总结大会上表示,高铁使得既有的京广铁路南线的货运运能得到有效释放。
客、货车混跑,是武广高铁开通前京广大动脉的瓶颈。每逢春运等客运高峰时期,不得不停掉大批货车,才能开行临客,保证更多旅客及时乘火车出行,客货运输矛盾突出。
据了解,京广南线原有客、货列车108对,其中,客车57对,货车46对,行包专列5对,铁路通行能力几乎达到饱和状态。
作为武汉铁路枢纽过江的“独木桥“武汉长江大桥,单日最多通过列车达147对,平均每6分钟有一对列车通过,线路利用率超饱和。
尽管如此,该路段的货物运输量,也只能满足平常货运需求的50%左右,而煤炭、粮食、化肥、石油、矿产等关系国计民生的重点物资运输,占到货运总量的85%。
京广大动脉通过能力的不足,成为制约我省经济快速发展的“瓶颈”。
武广高铁开通后,不仅武汉地区铁路过江的能力提高了2至3倍,老京广铁路也增加图定货车33对,年增加运能8760万吨,有效缓解了货运能力不足的矛盾。
2010年春运期间,武汉铁路局共完成货物发送量1063万吨,同比增长22.8%,首次打破了历史上春运期间货运亏欠的惯例,在满足地方经济运行要求上有了突破性地进展。
今年以来,我省钢煤、电煤运输实现突破性增长。其中,炼钢用煤运输达95.6万吨,同比增长39%;电煤运输达84.9万吨,同比增长97%,极大地满足了新增运输需求。据了解,武钢乌龙泉矿今年运量同比增长了13.5%。
另一方面,武广高铁也“放大”了武汉和广深间的客运能力。今年春运期间,武汉至广州临客比去年同期减少178列,减幅达9.4%,但旅客发送量却增加104.5万人,增幅17.5%。其中,武广高铁运送旅客213.3万人,承担了该区间30.5%的客流,沿线春运运力异常紧张的局面得到初步缓解。
另据武汉铁路局统计,高铁开通以来,该局累计发送旅客1735万人,日均5.2万人,最高日达13.5万人。 (记者 邹汉青 通讯员 郭海生 实习生 邱晨)
效应之蝶变
杨春湖畔将崛起“高铁CBD”
在武广高铁开通一周年之际,一个以武汉高铁火车站为中心的商务区的布局开始破茧化蝶。
28日,一幢高38层的摩天高楼,将在距武汉高铁火车站约2000米的地方破土开建。这个青山区第一高楼,号称将是高铁进入武汉的标志性建筑。
这个投资10亿元、建筑面积10万平方米的高楼,38层主楼将作为五星级酒店,6层裙楼规划为商场,建成后将终结武汉站周边没有成规模的星级酒店和大型卖场的历史。
距该项目不远处,是洪山区和平街的一条通往武汉火车站的村道白洋桥路。半年前,这条村道两侧的大片土地,还是一片农田,现在已被平整成建筑工地。
据悉,以武汉站为中心,周边15平方公里的范围内的土地,由市政府统一征用,规划建设一座东湖新城,涉及周边七村一场的土地。
白洋桥村村委会主任孙小红说,作为东湖新城的先期项目之一,下月这里将开建42万多平方米的居民小区,以安置征地拆迁后的村民。
孙小红乐观地展望美好的未来生活:以前靠种菜、养殖的村民,放下农具变成市民,改行从事物业管理、安保等新城的管理工作,“收入肯定会比现在增长一倍以上”。
武汉市规划局公示的规划显示,以商贸服务业为主的东湖新城,北起武青三干道,南至中北路延长线,东临王青公路,西至工业大道,用地面积1098.72万平方米,新城规划常住人口10万人。
洪山区驻武汉火车站站区管委会副主任刘光平说,明年京广高铁全线通车后,年乘客量将达到3000万人次,到明年底,武汉站每天运输旅客量将达到7万至8万人,商机巨大。
本月6日,全球最大的商业地产服务公司世邦魏理仕发布报告称,依托高铁火车站建立中央商务区(高铁CBD),将成为高铁沿线重要的发展模式。
在武汉,围绕发展高铁车站经济的赛跑,已在武汉站所在地洪山区和邻近的青山区之间展开。怀拥武汉站的洪山区,已将此定位于该区的“都市拓展区”,表示发展高铁经济相关产业,加快形成新商圈。青山区则提出,抢抓高铁机遇,把青山打造成“高铁服务中心”,把青山临站地区建成发展高铁经济综合体。(记者邹汉青实习生邱晨通讯员莫难周传燕)
效应之投资
高铁重构武汉经济格局
从武昌岳家嘴立交出发,驱车沿着青化路、工业大道往武汉火车站方向前行,这些新城市马路的两侧,一栋栋高楼已在过去荒芜的空地上拔地而起,很多建筑的外立面还没来得及装修。
过去,这里是青山区、武昌区交界的“插花地带”,人少车稀。如今,这一片几乎被都市人遗忘的角落,已现开发的热潮。三三两两的汽车4S店、工业园、交易市场、旅行社、农家餐馆,点缀在路边,增添了这里的商业生机。
在武汉的地理版图上,受长江天险阻隔,以青山地为代表的这片土地,像一只巨大的口袋。与武昌区接壤的南侧,是该“口袋”区域唯一通往武汉其他几个中心城区的袋口。
口袋内的区域形成一个相对封闭的独立生活空间,外界的人进去的少,里面的人出来得也少。武汉高铁站的建成,打破了这一片土地上的宁静,给大口袋捅开一个通往外界的天窗,带来滚滚人流。
青山区委宣传部有关负责人说,以前青山区几乎没有房地产开发,投资者不愿意进来,区内很多居民纷纷到区外购房并迁居区外。
武广高铁开通后,青山地区投资价值开始显现。成为武汉市房价升值最快、开房商最看好发展前景的片区之一。据悉,武汉高铁车站附近某楼盘,均价已由年初的5600多元/平方米涨至现在的7300元/平方米。
亿房网新近公布的《2010年12月第三周武汉楼市走势》显示,在全市10个受调查的片区中,只有4个片区的商品房销售量较上一周增加,青山片区居其一;而青山片区的房价周涨幅,居10个片区第二位,仅次于沌口片。
(记者邹汉青)
效应之旅游
12年来首次实现游客“进>出”
武汉:华丽转身“旅游目的地”
高铁带来最直接的经济刺激,就是武汉及周边地区旅游的井喷。
高铁开通运营后,武汉到广州的陆地旅途时间,由10多个小时一下子缩短到3个多小时,“朝饮珠江水,午食武昌鱼,晚品穗城茶”,千里武广一日往返。
火爆于今年年初的广东高铁旅游团冰雪游、赏梅游、赏樱游,让还没做好心理准备的武汉人有点手忙脚乱,接待不暇,武汉大学门前的交通,甚至被赏樱客挤“瘫痪”了。
今年春节长假期间,武汉市接待了“高铁游”团队350多个,同比增长160%;旅游收入同比增长15.5%;打破了江城自1998年以来春节游客量连续12年“进”大于“出”局面,由旅游客源输出地转变为旅游目的地。
时速350公里的高铁,大大缩短了武汉至长沙、广州、深圳等南方城市的时空距离,武汉变成了南方城市居民的后花园。
湖北远大旅行社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高铁游的兴盛,使该旅行社今年接团量增长了三成以上,旅游旺季时一周要接待4个至5个广东等南方来的旅游团,人手顿显短缺。
今年武汉旅游的火爆,并未止于高铁初开时的新鲜感,呈现出良好的持续性。“十一”黄金周期间,武汉高铁效应依然不减,全市旅行社地接接团3146个、10.02万人次,同比分别增长180.89%和364.07%;黄鹤楼、东湖接待游客分别达到14万人次、30万人次,宾馆、酒店的客房平均入住率达到71.97%。
高铁,极大地促进了武汉旅游产业的勃兴,今年各项旅游经济指标迅猛增长,创历史新高。
武广高铁的开通,也使得武汉成为一块旅游投资开发的热土,启动了一批旅游建设项目。资料显示,2010年武汉市共有在建旅游投资项目26个,总投资485亿多元,涵盖酒店、主题公园、旅游文化、旅游商贸购物等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