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应有恨
想起自己的某些闲文,常有悲苦愁怨,漫延于纸间。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统统化作饿不至死、病不入膏肓的美丽哀愁,镶在文字里边。刘禹锡《三阁词》中两句最刻薄:“不应有恨事,娇甚却成愁”。是否 “娇多无事做凄凉”,生死何足惜?!
可文字里也不尽是被人蚕食的忧伤,看喜欢的书,说喜欢的话,去喜欢的地方,写喜欢的词语,哪怕惆怅满篇。不应有恨,还是让月亮依然挂在天空吧!在大自然的景物中,月亮是很有浪漫色彩的,在月亮身上集中了人类许多美好的理想和憧憬。月亮简直被诗化了,她很容易启发人们的艺术联想。一钩新月,可联想到初生的萌芽事物;一轮满月,可联想到美好的团圆生活;月亮的皎洁,让人联想到光明磊落的人格。在月亮这一意象上集中了人类多少美好的憧憬与理想!
美好的文字和美好的花果一样,有能力完成“目光的第二次给予”。她离婚多年,那段令她身心疲惫的婚姻,早就成为了一个结痂的回忆,不再有伤痛。因为尽力过也经历过,此后凄凄泪漱漱难将恩怨续前缘,“我自律也要求你自律;我担当也要求你担当、、、、、、”,渐渐地,多了几分自我保护的意识,简单的她被羁绊成曲线,可初衷难忘,渴望用坦荡的心境收获真挚的情感,无时不想让真诚穿过喧嚣纷争的灵魂、让记忆的温暖重新开机。我们蒙昧的眼睛,常常有太多的读不懂,犹如两朵杏花摆在我们面前,我们却无力透过它细腻的机理触摸到生动的春天,我们只会开着浅薄的玩笑,与两朵奔跑了整整一个冬天才与我们相会的杏花擦肩而过。他有一颗肯包容她坏脾气的心,肯用他的温暖和耐心一点点地孵化她的冰冷和坚硬,,还能把生活中所有的坎坷和磨难,都细细研磨,加上糖,融进蜜,孵出幸福。“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作为树的形象永远与你并肩!我要用我的红花硕果分担你的寒潮、风霜,我们共享雾霭、流岚与虹霓、、、、、、”。
苏轼说:不应有恨,何时长向别时圆。在中秋之夜,大醉之中,望着那团圆、婵娟的明月时,其思想情感犹如长上了翅膀,天上人间自由翱翔。
屈原问青天,"似痴非痴,愤极悲极";
李白是因失意而怅惘而问月:《把酒问月》。
还有苏轼中秋赏月词的《念奴娇》:凭高眺远,见长空、万里云无留迹。桂魄飞来光射处,冷浸一天秋碧。玉宇琼楼,乘鸾来去,人在清凉国。江山如画,望中烟树历历。我醉拍手狂歌,举杯邀月,对影成三客。起舞徘徊风露下,今夕不知何夕。便欲乘风,翻然归去,何用骑鹏翼。水晶宫里,一声吹断横笛。
思维开阔了,“月圆”就能让我更多地感受到泥土的气息,田野的清香也扑面而来,慢慢地随着时序之推移,世事之变幻,交际之浓缩,便知:在我们之前没有时间,在我们之后也没有时间,时间并非物质性的东西能够守恒,它是我们假设出来的计算生命流程的一种方式。福柯说过:“世界开始时不需要人,同样,世界结束时也不需要人。”这就是说:世界开始时不需要时间,结束时也同样不需要时间。时间是人类创造出来的,而人却自然地成为时间的玩偶或奴隶。这正如我们建造了监狱使自己失去自由,设计了断头台以剥夺自己的生命一样。没什么好惊奇的,就好象你想学习语言,就必须回避言说;你想改造环境,就必须拒绝世界;你想拥抱生活,就必须批判人生。你走得越远,回来就越容易,当你走到顶点,就意味着你已经达到他处的极端了。
http://www.chinavalue.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