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区县如何瓜分“羊城新八景”?


热焦点评(10-180):十二区县如何瓜分“羊城新八景”?

彭澎接受《白云时事》采访

 

题外话:由《新快报》发起、《羊城晚报》接办的“羊城新八景”正如火如荼进行,由于影响巨大,《广州日报》也不甘寂寞办起了“新广州好”评选,两者都引起官民共鸣。有意思的是,两大报系都搬出了十二区县领导及市区宣传部长来谈自己的看法,而十二区县也都推荐了自己的选项。我曾经说,新广州太多景观,可能要打包才行。也有的专家认为人工景观不一定入选,要选一些有人文根底的,但大多数民众首选的是“小蛮腰”!

其实,神马人文都是浮云。因为时间可以带给人工景观以人文!如陈家词不也是人工的吗?过些年,小蛮腰也会整出些人文来的。其实只有自然景观是较难改变的,尤其是堆头大的、对城市格局有根本性影响的。因此,我要说,无论新旧八景,羊城景观都少不了“云山珠水”。只要广州在,无论中轴线跑多远,白云山、珠江就是永恒的城市座标。

显然,十二区县不可能每家都有一景,这真是十分遗憾的!各区县宣传部长“鸭梨”很大!

 

     专家视点

 

彭澎(广州市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博士):

 

做大白云山“借船出海”

 

    评选羊城新八景,白云区抓住白云山水文化做文章,方向是对的。在这里不得不说白云山,无论是以往的八景评选还是现在的八景评选,白云山都是避不开的,它是广州的门面和地标,不仅风景秀美,积淀的人文历史元素也非常多。因此,评选新八景,白云山希望非常大。建议白云区将辖内的帽峰山、流溪河、白云湖等山水“打包”在一起,先做大白云山这篇文章,力保重点,然后“借船出海”,将这些山水一起推出去,真正打响白云山水文化的牌子。

  白云国际机场是白云区参选“羊城新八景”的另一大亮点,是广州与世界连通的门户。白云区在推荐空港概念时,应该特别强化这一点。此外,白云新城的潜力也非常大,虽然现在它还是半成品。白云新城地处白云山脚下,按照规划将建设一个文化区,包括广东画院、广州画院、广州博物馆新馆、岭南文化演艺中心,将成为一个自然与文化结合得非常好的景观。如果是下一轮的“羊城新八景”评选,白云新城的希望也非常大。

 

梁凤莲(文学博士、广州市文联文学创作研究所专业作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用“组合拳” 打出新都市山水概念

 

    城市景观是一个区域的面孔、表情,一个城市要有山有水才有灵气。评选羊城新八景,白云区的优势就是山水,比如著名的白云山、流溪河。白云区要找准自己的山水品牌命脉,可以打出“新都市山水”的概念。所谓新都市山水,是既要保持原来的自然景观,又要融入新的人文元素,通过两者完美结合来推进城市的现代化发展。

    白云山,无论是在地理上还是人文上都是独一无二的,如今,与群众人文生活的关系也越来越紧密,比如白云区举办的新年倒数晚会、重阳登高祈福。将自然山水融入新都市人生活中,这是白云区的优势。如何在自然景观中融入新的文化理念、文化积淀,丰富山水文化的内涵,这是白云区打造“新都市山水”所要思考的。建议将白云山的自然美景,与白云新城兴建的新文化中心融合在一起,走出一条自己的山水文化道路,区别于天河的商业区。

    推介新八景,可以将同源同质的景观捆绑在一起,这样打出去的景观品牌才更有力量。白云区可以将白云山、帽峰山、流溪河等自然景观与辖内的人文景观结合起来,打出一记有力的“组合拳”。

 

饶原生(岭南文化研究者和传播者、资深传媒人、广州亚运会志愿者项目专家委员会委员):

 

白云山水大有文章可做

 

    广州最美的城市格局就是有山有水,追溯广州历史的源头,其实就在白云山。2000多年来,白云山水不但孕育了一代又一代的广州人,还吸引了众多历史名人在此留下足迹,如北宋的苏东坡、杨万里,明代的陈子壮等。只是与珠江水相比,白云山水是另一种形式的水,它流淌几千年,一直滋润着广州和广州人的生活,可以说是最原生态、最本源的广州水文化,也是岭南文化不可或缺的部分。

    白云山在新中国成立后三次入选“羊城八景”,亚(残)运会火炬传递路线也少不了白云山,可见白云山的地位,但这只是突出了云山。如今提出白云山水概念,就将云水放在了与云山同等重要的位置上。可以说,白云区生态环境得天独厚,除了白云山,还有流溪河、广州市最大的人工湖白云湖;此外,宋元两代均当选“羊城八景”之一的“石门返照”,以及“贪泉”、“沉香岛”等景点,让这里的水文化更显独特,因此可以借助“自然生态”加“历史文化”,将独特的大写意的白云山水文化亮相于众人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