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拟改革信贷管理 或不再设信贷目标


        三位消息人士周二透露,中国央行近期召集主要银行开会,讨论对信贷管理体制进行改革.央行在会议上表示,拟建立新的信贷管理体制,把资本充足率等指标纳入考量.

  业内人士指出,央行近期酝酿改革信贷管理体制是为了避免过于宽松或严厉的信贷管制,对于经济运行所产生的"助涨助跌".央行想从行政管制向综合运用市场化的调控手段转变.

  上述消息人士表示,若该举措得以实施,则意味着央行可能不再设定信贷额度,而是根据各家银行的资本充足率、流动性比率、动态拨备率等指标,来指导信贷投放.而窗口指导、差别存款准备金率、定向央票等工具的使用将更为频繁.

  "央行内部,以及央行同商业银行都有进行过沟通.,但还有争议,还没有明确的定论."一位接近此事的消息人士对路透称.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已提出,明年将执行宽松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但对于明年的信贷目标,目前官方尚未有明确的说法.中国今年M2增长目标为17%,信贷增长目标为7.5万亿元人民币.

  信贷管理推进市场化仍任重道远

  一位接近央行的人士介绍称,2007年中国经济有过热倾向,为防范资产泡沫,当时第四季度恢复了计划的贷款规模控制手段,虽然有效果,但也被市场人士质疑是"穿新鞋走老路".

  "虽然行政主导下的调控措施效果明显,但这种手段都是需要付出成本的,副作用也不易忽视."上述人士称.

  他并指出,长期来看,还是应该秉承更加市场化的手段来调控银行的放贷规模,但这也考验商业银行体系风险管理能力及对宏观政策传导的能力.

  此外,信贷管理体制改革与利率市场化密切相关,两者是正相关的,而这条路的改革注定是充满荆棘的.

  中国央行行长周小川最新为市场描绘了利率市场化实现的期限:"十二五"(2011-2015年)期间,中国将逐步推进利率市场化,以反映宏观调控的需要.同时,将选择有硬约束的金融机构放开其定价权.

  银监会已考虑引入新风险监管指标

  银行信贷与各项风险监管指标挂钩,也更好地体现了实施巴塞尔协议III後,更为先进的金融管理理念.

  中国银监会此前也下发了有关引入新监管指标的内部讨论稿.针对巴塞尔III提出的要求,该讨论稿提出,要提高资本的定义标准,引入针对系统性风险的资本指标,包括简约但有效的资本留存超额资本、反周期超额资本和系统重要性银行附加资本.

  此外,要对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准备金占贷款余额的比例实施动态管理,原则上不低于2.5%.其他新的监管指标还包括杠杆率及流动性比率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