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日本陷入“孤立主义”?


刘迪按:最近一段中日关系出现的问题,很大程度来自日本陷入孤立主义,其原因是日本丧失自信。 

    21世纪第一个十年即将结束。回首这十年,前半因靖国神社问题,中日关系政冷经热,后半则逐渐解冻融冰。不过,一个撞船事件,又把中日关系拉回十年前的原点。

    这几个月,民族主义成为中日关系的主角,这场争执,中日均为输家。唯一的赢家美国,巩固了其在日本的地位。这几个月,日本媒体宣扬的“牵制”“包围”中国,其结果,非但无法包围中国,反倒是把日本的国家命运拴到了美国的世界战车之上。

    12月,美国海军先后与韩国、日本在黄海、冲绳附近海域真刀真枪操练。日本媒体有人放话:“到了关键时刻,还得靠美国人。”其实,说这种话的人,不是故意诱导日本民意就可能真的无知。因为那些头脑清醒的日本人早就知道,日美安保条约并不能防卫日本。例如日本前防务次官守屋武昌承认,日美同盟关系中,重要事项“均由美国单方面作出决定”,日本干脆没有发言权。

    长期以来,在日美关系中,日本从来没有真正获得美国信任与支持。例如2005年小泉纯一郎前首相曾当面求美国前总统布什支持日本入常,但布什却非常干脆地拒绝了小泉。美国之所以需要日本,只是因为日本可以向驻日美军提供基地及服务,也可以为美国的全球活动提供金钱以及士兵。

    事实上,美国不会为其盟国而牺牲自己。例如基辛格在东西对峙时代就曾指出,“假如发生全面战争这种毁灭性局面,即使对于长期以来美国安全保障基石的欧洲,美国也不认为值得去冒全面战争风险。”日本外务省国际情报局前局长长孙崎享在《日美同盟真相——迷茫的安全保障》中指出,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真正能保卫日本安全的,并非是日本拥有如何强大的反击武器,而是因为全世界经济密切相关,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孙琦强调,这种相互依存状态对日本是最大的安保。

    日本多摩大学校长寺岛实郎看到了日美安保对日本的危险性,12月12日上午,他在TBS电视台警告说,日本不应过深卷入美国的世界战略。孙崎享对日本政府盲目卷入美国战略不以为然。他在上述著作中说,2005年后日美关系发生的一个重要变化就是一旦中东出现危机,日本承担向中东派遣自卫队的义务,但日本政府却没有向国民解释、说明,日本到底对美国承担了何种义务。

    在21世纪的第一个十年,日本与周边国家的冷战遗迹仍然没有解冻。例如今天日本与中国、俄国、韩国均有领土纠纷,同朝鲜则存在人质与战后索赔问题。这种遗迹,给日本政治经济带来巨大负面影响。这些问题越拖,对日本越不利。

    最近,日本政治趋向“孤立主义”。有日本学者指出,这种孤立主义根源来自经济实力下降后,日本对自己实力悲观的误认。这种观点认为,最近日本对中国外交行为采取的一系列对策,其根据乃是一种“错觉”,即以为中国“侵略”钓鱼岛迫在眉睫,以为世界都在侮辱、嘲笑日本。如何解决目前日本所处的困境?有日本学者呼吁,日本应该通过“国际协调”突破“孤立主义”。

    在东亚政治进程中,日本在做很多无用功。例如通过构筑海洋国家联盟强化对华保卫网,这种想法与政策,只能损耗日本自己。中国经济仍在高速发展,近日温家宝访问印巴,与两国签订了经济大单,大大淡化了11月奥巴马访印的效果,也让日本十分震惊。有人预计,下个十年结束时,中国经济实力将接近美国,大大超过日本。未来十年,美国综合国力将进一步下降。中美联治,这是一个不可避免的前景。美国只有与中国携手,才能继续维持其在世界的地位。

    从这个意义上说,小泽一郎的日美中三角关系设计,其实是个不错的选择,但当下日本领导人及国民,尚未理解这个设计的意义。我们不能排除,在中美关系中,最可能被牺牲的是日本。如同当年“越顶外交”那样,日本可能再次被美国排除在世界政治大国战略交易之外。

    今天的中日两国关系,已是全球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之一。今天,已有12万以上日本人常住中国,其中上海已经是日本人在海外居住的最多的城市,日本有将近百万华侨、华人。在经济方面,中日贸易早已超过日美贸易居日本对外贸易第一位,中日航线是世界最密集的国际航线。

    下个十年,日本在对华外交中,将逐渐丧失经济大的优势。假如日本依然坚持日美安保基石外交,必将导致自我矮小的结果。今天,真正能够解救日本危难的,就是重归亚洲。积极、创造性的对华外交,可以帮助日本打破其深陷的“孤立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