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书的小时工


    家政公司安排了个小时工来我家,帮忙打扫卫生。我开始一直看不出她的年纪,所以都不知道怎么称呼。后来才听她说,她是80年的,只有三十岁,倒有几分出乎我的意料,她脸上已经开始有了很深的皱纹,那种风霜之色很容易让人把她往四十许人想象。

    不过她已经有两个儿子了,老大已经九岁,在北京上小学二年级。老二刚四岁,她老公是干建筑的,两口子白天在外面忙,孩子就扔在家里,交给婆婆带。我说你生两个不怕罚款吗?她笑笑说,农村人,不管那么多,老二现在还没上户口呢。

    我家的活儿其实不多,但第一次她也蘑菇了四个小时,我给了她五个小时的钱。第二次来的时候,她明显就麻利多了,还跟我说,她们很会看人,有时候就懒点,耗时间,有时候就利索点,反正都是看时间收钱。我说那什么情况下会干得又好又快?

    她张嘴一笑,笑嘻嘻地说:“你要付我一小时30块,肯定比一小时15块干得好些,但是最少也得两个小时。”

    第二次来家里的时候,进门见她气喘吁吁的,说是从六环骑自行车过来的。给她递了杯水,她开始不要,后来才说不是客气,是小心。我很奇怪,问她小心什么?她说有一次一个客户给她喝的水很奇怪,跟酒一样,喝了之后那人一直在她旁边跟她说话,而她后来觉得有点头晕,越想越害怕,两小时一到就借故走了。

    后来她来的时候我就专门准备一瓶没开过的矿泉水。她这才放心地接了,说其实那还不是最后怕的一次,还有一个客户,也是男的,前几次她去做清洁的时候特别好,还把家里一些吃不了的东西送给她。结果后来一次对方忽然让她去给他按摩,还说“做这你能挣几个钱”,她拒绝说“你去找那些年轻漂亮的吧,我农村出来的孩子妈,啥都不会”,后来就再也不去这一家了。

    她说自己原来跟老公在广东打工,后来来了北京,孩子在北京的学校读书,特别喜欢北京,所以一家人就留在北京了。她给我看过她的工作时间表,周一到周五,基本从早上7、8点就开始有活儿,一直到晚上8点,周六日更是夸张,一直要忙到晚上10点左右,因为有几家将钥匙交给她,她忙完其他家后,还要去那里,开开窗,换换气什么的。

    她说偶尔她会坐在那些房间的窗户前往外面看,“都是100多平米的房子,买来装完却一直没人住,好几年了,想不通是为什么”。她说的那几套房子,都在周围最热销、最昂贵、空置率也最高的楼盘里。

    时间长了,她说话便没那么拘束,见到我手里的IPAD,好奇地问:“这是什么?”我说是个像笔记本电脑一样的小玩意儿。她说问:“可以干什么?”我说什么都可以干,看书,上网,听歌,必要时还可以拿来当砖头。她说跟游戏机是不是差不多,我想想,说区别不大。她就很高兴地说,她去年才给儿子买了个游戏机,因为儿子考了个双百分,把俩口子高兴得。

    我说要是孩子成绩好,你们要供吗?她说当然要,她自己只读完初中就出来了,父亲让她回学校,她死活不干,“后来后悔了,但是后悔也没用”,“所以只要孩子愿意读,砸锅卖铁都要让他上”。

    然后她就拧着眉头说,北京今年的物价涨得实在太多了。她每天工作10多个小时,赚200块左右,扣除给公司和午餐,能得到150,一个月赚4000多块,老公收入稍微高点,“但要养两个小孩,还有两家老人,以前一个月能存3500块,现在只能存2500了”。

    4000块似乎还不错,不过一想到这是每天12小时左右、每月连一天都不休息的结果,似乎也不是那么丰厚……想到这里,便能原谅她有时候的蘑菇和走神,也许是太累了,谁都需要休息一下吧。

    前天她在我家干活的时候犹犹豫豫地,似乎有话要说,我一直有点奇怪,后来她指着阳台上那堆书问,“这书是要卖废品吗,可不可以便宜点给我”。那是一些历史地理方面的书,她九岁的大儿子特别喜欢历史地理,她想把书拿回去给孩子看。

    我说那就送给你吧,就怕九岁的孩子看不懂。她说没关系,总有看懂的时候,平常真的舍不得给孩子买这些书,这下好了,孩子一定会很高兴。

    这些话啊,一下让我想起自己小时候省三个月零花钱,去书店买一本书的喜悦和兴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