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宜春农民邹生怀在看守所离奇死亡事件日前有了新的进展,原定八家单位的联合尸检推迟,事件调查组允许第三方机构介入尸检。18日,宜春市副市长、市公安局局长万秀奇在与死者家属见面时,起身鞠躬致歉,表示此事出在公安系统心里非常难过,不管邹生怀是死于殴打还是疾病,公安系统对此都负有责任。(《山东商报》12月19日)
仅仅作一次“负有责任”的表态也许算不了什么,农民邹生怀身体上的明显伤痕将如何解释,其真实死因究竟为何,在看守所的那些日子里到底发生了些什么,这些都要等真实的尸检结果出来,方才有可能进一步明朗。不过,与此前当地官员要求家属删帖以维护家乡形象的做法相比,这一次,宜春官员肯鞠躬致歉,并主动承担责任,应该说是一个很大的进步,也是地方官员对城市形象的履责之举。
事实上,在对城市形象的理解上,官员和死者家属分歧巨大。农民邹生怀在看守所离奇死亡,家属之所以发帖求助,是因为无法得到一个合理解释,在家属看来,保障公民权利不受无端侵害才是一个城市的形象。然而,当地一些官员却认为,发帖就是家丑外扬,“宜春人不要破坏宜春市的形象”。也就是说,在宜春的一些官员眼里,民众的隐忍、顺从,甚至协助官方遮掩才是顾全大局、顾及形象。
盘点起来,即将过去的这一年,宜春这个美丽的城市算得上重视城市形象。此前,当地官网“一个叫春的城市”的旅游宣传语风靡全国,成了坊间一大谈资;紧接着,又出现了“感动中国”候选人物遭遇宜春官方有组织“刷票”的事件。不止如此,即便是在“刷票”事件被媒体披露之后,当地文明办仍发通知要求,“积极组织广大师生员工”为入选“中国好人榜”的一名宜春籍人士投票。
可见,宜春在城市形象的经营上确实是煞费苦心。遗憾的是,官方“高度重视”不免走偏了,陷入了一个误区,貌似维护形象的行为不过是在滥用行政资源而已。如果说,此前的“叫春”唐突了偌大城市,“刷票”亵渎了道德英雄;那么,眼下的强制删帖,则是试图以强权压制民众寻求公道和正义的正当诉求,来满足当地某些官员对所谓地方美好形象的病态追求。这样的“形象”,不要也罢。
一个市民,或者说一个农民,当然应该热爱家乡,并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多为家乡做些事情,多一些“社会责任感”(宜春市袁州区检察院常务副检察长李剑锋语),多顾全家乡形象。但是,这种“爱”和“顾全”,应该建立在城市确实能够善待民众、敬畏正义之上;也应该建立在官员对城市的责任和担当之上;更应该建立在一个城市的市长能够为一个农民的非正常死亡主动折腰之上。
城市形象从来不是虚幻的说辞,也不是官员拿来打击民意的棍子。城市形象既存在于每一个市井细民的举手投足间,也展现在每一个官员挥斥方遒的指点之间。很难说,哪一个个体更能代表城市形象。不过,以目前行政资源高度集中的情形而言,官员滥权,则民生艰难,显然,官员对一个城市的形象负有更大一些责任。也正缘于此,我们对宜春市副市长的折腰致歉保持乐观期待。期待不止于鞠躬致歉,期待事件的真相,期待普通民众不再死于非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