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子弹一段一段飞
姜文是为数不多的值得观众期待的导演,期待着《鬼子来了》中的那种清醒的人性和历史意识,以及有冲击力的画面。
姜文导演的《阳光灿烂的日子》,记得王朔在里面演过一个角色,对文革生活有一定的反讽,画面还不是很精致。演《芙蓉镇》的秦书田演得很好。姜文有才华。
但姜文被自己的“才华+大院意识”所累,被才华累着了,是世界通病,被大院意识累着了,是中国特色。
大院里到底有些什么牛B的,能在许多作家和艺术家作品和作品解读中频频出现?
第一,似乎最正经又在最禁锢的时代看到些准毛片,这被大院人自豪着;
第二,习惯于老爷子打下了江山这类意识,殊不知再过100年,这类意识会被证明是要被唾弃的;
第三,因为与武器相关,似乎就拥有勇气,其实这完全是胡扯;
第四,频频接触军人,就自以为有男性气质和气节,哈哈,这哪跟哪?
大院,就产生这些主要的东西,是姜文、王朔等人自夸的资本。这些东西把他们累的不轻。
《让子弹飞》还没播出,就要动员媒体宣传,一致说好,看来,一致药店生意很火,这些人都吃了一致药店的东西。
这是一部看似严整、玄机重重的影片,实际上被一个个小噱头切得鸡零狗碎,比如,姜文嘴砸吧火车上翻出来的火锅味、姜文摸刘嘉玲的胸、上床说句俏皮话、把周韵和周润发找回来等无关紧要的小噱头,居然可以成为一个大事渲染的段落;兄弟几个在被栽赃后的轮流表白,完全是当今饭桌上的小黄段子而已;马拉火车,没有枕木,铁轨很短,跟《藏龙卧虎》中竹林打斗一样,看出想省钱的制作意图;可以让子弹飞、让肠子流出来,就不能“荆轲刺秦王”、“汪精卫刺亲王”的男人实效,却要像孟姜女一样去弯弯绕,却又声明“要站着把钱抢回去”;发动民众一起造黄四郎的反,那一幕完全是在小操场过家家,连刚出场那会让火车翻、让肠子流的气势都没有半点踪迹;……败笔多多,很多还就是姜文用心机的地方,47岁的导演,按说也不老,心机使得跟不上,灵魂跟不上马蹄。
画面规则:姜文姜大帅永远居于文革画面中的主席位置,连摸胸时都要在主席位置;姜夫人周韵扮青楼女子,但出场就点明是小凤仙,让观众别做他想,让子弹飞,让青楼纯,这里的青楼是革命的摇篮和火种,一切只因周韵在青楼(看看波兰斯基怎么用自己的老婆拍电影,就知中国的男性导演在电影中使用自己老婆跟中国农民是一样一样一样的);冯小刚一出场就没了,证明姜文敢于“按剧情使用大腕”,而不是按名气,姜文和冯小刚真够哥们,这一招,两人都得分;几个兄弟看似各有一个头衔,实则除老六自剖有点个性外,其余几个空空顶个男性样子,跟匪兵甲没甚两样;在画面与逻辑冲突时,要画面、要成本低、不要逻辑;……
这部电影惟一可以圈点的是“要站着把钱抢回来”,这是时代的嚎叫,是中国打工阶层向资本、资本家、权势阶层的嚎叫,然而,真要站着把钱抢回来,千万别从姜文这里找精神指引,他只想指引你看电影、看装智电影,即使要看电影,还是看好莱坞电影,那里才有站着抢钱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