差点成了少儿社编辑


 

 

    我如果是少儿社编辑,我可能会经常参加业界的盛会。
    2009年9月3日,两名外国读者在北京中国国际展览中心举行的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上挑选图书。     新华社发

 

    大学读的是中文系,从进学校的第一天起,我给自己定的目标是毕业后做一名报纸的记者或编辑。后来,喜欢上儿童文学,又想当一名少年儿童出版社的编辑。
    那时候经常看周晓枫的文章,文章的后面如果带着作者简历,“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这九个字总是让我心动,这是她工作的单位。我心里经常想,将来我要是能进去该有多好!
    大四的第一学期,同学们纷纷投递求职材料。我第一轮投寄的是全国比较知名的少儿出版社,知道社长的就直接寄给社长,不知道的,写上负责人收。我印象中,只有北京少年儿童出版社的副总编辑刘子君老师给回了信,刘老师在信里说他们没有编制,不好意思不能接收我。别的都没有音讯。
    陕西未来出版社,是我家乡的少年儿童出版社,我也想过到那里工作。当时的文艺编辑室主任是陈凡老师,他以编辑作文书闻名。别人推荐我,他看了我的材料,也很想要我。第一次给他打电话,我问未来出版社要人是不是编制有空缺,他说这个你不用管,我们看上你这个人。我说我很喜欢这个工作,是不是将来可以编很多书,包括儿童文学的书,他说什么书都能编。我说我这一辈子就希望写写文章,编编书,他说进来后工作是主要的,写作只能在业余时间搞,我说是这样,就像学生在学校,学习是他的主要工作一样。
    寒假里他介绍我和当时的社长见面。我在学校的时候,《新闻出版报》是我必读的报纸,虽然还没有做出版,但是,对出版界的新闻以及一些重大事件还是比较了解的。我自认为我们交谈得不错。我把就业协议书留给了陈凡老师,按程序,请他们在上面签字。
    但是,他们却迟迟没有签,那时候,省新闻出版局是他们的直接领导,是不是还要给局里报告呢?一直等到四月初,是1998年的4月3日,突然通知我,不接收我。
    是谁通知我,我已经忘记了,反正不是陈凡老师。领导不在我协议书上签字的消息还是我告诉他的。他当时正在电影院里看美国大片《泰坦尼克号》,我用别人的手机、大哥大那种的,给他打了无数个电话。对不起了,陈老师!
    我后来去了新闻出版报社。8月份去南京开会,见到江苏少儿社一位编辑,她说你是孙卫卫呀,今年5月份,未来出版社还给我打电话,让我了解你在学校的表现,他们想要你,我打电话到你们系,老师说你已经签协议了。
    我说是吗?
    只是,我到现在也没弄明白是怎么回事,已经说不要了,为什么后来又想要。
    我去了少儿社,我一定会编很多书,我喜欢的、孩子们喜欢的,因为我热爱这个职业,尊敬这个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