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轮市场调控,甚至每一个调控政策出台以后,总是出现多空两派在媒体上争吵的情形。估计房地产是媒体参与度或公众关注度最高的行业,也是“专家”最多的行业。值得深思的是,参与争吵的人,或者是企业业绩平平的几个地产大佬,或者是游离于房地产市场边缘的学者、相关人员,真正的政策制定者和一线企业老板都无语地潜伏着。就像股市生态一样,交流的总是普通股民,机构投资者都忙着调研和闷声赚钱。
但如果市场波动和调控是一种常态,争吵的终极意义还剩下什么?房地产市场恰是如此。
其实就本质而言,今年的市场调控属于回归性调整,实在回补两年前美国金融危机后所出台的救市政策。换言之,如果没有两年前的救市政策,可能行业调整早已完成了,市场也早已回归常态了。
房地产市场的常态是什么?至少应包括但不限于四个表征:(1)有行业中长期规划及专项计划(如保障房建设计划);(2)供需结构基本合理,价格走势基本稳定;(3)市场集中度较高,市场主体比较成熟,市场信息比较对称、透明;(4)行业盈利水平区域社会平均利润率。
由此我们不难判断,这一轮调控虽然效果渐显,但距离市场回归常态还很遥远。而且所采取的调控措施,诸如加大保障房建设力度、提高按揭利率、控制流动性等,还依然是临时性之举,真正动摇市场现状的重大政策,例如征收房产税、取消预售制度等,还没有全面出台。正如有关官员所说的,储备政策还有很多。未来就算是出台这些政策,其实也不必大惊小怪,因为这些政策都是国际惯例。你总不能一会儿惯例、一会儿国情吧。
调控常态化将是未来相当一段时期内房地产市场的基本局面。
这就要求各类市场主体,特别是房地产企业,首先要转变观念,加深对市场本质和规律的认识:要认识到,政策环境和游戏规则确实已经改变了,企业只有因应市场,而不是对付市场;要认识到,原先依靠高负债周转、依托高杠杆率开发、依赖土地自然升值和控制销售节奏获利、寄望通胀预期诱导市场的盈利模式是不可能持久的,是早晚要转型的;要认识到,诸如流动性过剩、通胀预期等是市场和时代送的礼物,本不应当真,是迟早要收回去的;更要认识到,只有顺应规则,在变革中寻找机会,在变化中谋求发展,才是根本之道。
就像春天里的风或梅雨期的雨,要把戴顶帽子、撑把雨伞当作常态之举,恰是从业心态成熟的表现。正如哲人所说的,如果你不能改变风的方向,就要调整帆的方向。
所以,转变观念之后的睿智之举就是行动起来,做好早该做好的一些事。根据企业发展一般规律,长久之计是培育竞争优势,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这显然属于战略层面。所以企业应该做的第一件事应是根据企业的资源、能力现状和可能的提升空间,在假定政策环境还会进一步严厉的情况下,研究制定出企业的发展目标和战略规划。明年是“十二五”元年,今冬明春制定或调整企业战略恰是最好的时机。特别强调的是,研究、制定企业战略的重点是确定企业的商业赢利模式。房地产企业有其行业特点,商业模式主要是指有独特竞争优势的开发模式和产品模式。其中开发模式要明确以下选项:是本地开发,还是多区域开发;是独资开发,还是多方式合作开发;是一个项目一个样的差异化开发,还是标准化连锁开发;是只做二级市场的房产开发,还是一二级联动开发,或者是二三级联动开发,或者是一二三级联动开发;如何做好资本运作,是否有计划上市;如何整合资源,是否要设立新的产业链关联企业,等等。产品模式就要明确产品理念、产品体系、产品结构、产品标准化,以及产品质量标准、成本控制等。商业模式明确后,就要在战略导向下,建立能足以支持业务有序、高效运行的保障体系,即管理模式。这是企业应做的第二件事。根据兰德咨询的管理模型,房地产企业管理体系包括三个基本要素:(1)组织管控及组织结构设计,针对的问题是做什么,谁来做,权责边界及分工是什么;(2)流程管控及业务流程体系,针对的问题是各项工作应该怎么做,如何做好,如何进行绩效评价,如何进行责任追溯;(3)人力资源管理,针对的问题是如何建立一支有凝聚力、能动力、战斗力、执行力的职业团队。
另外,企业品牌、文化建设也很重要,但也应认识到,如果缺乏产品和业绩,是难以真正做好品牌建设的。企业文化亦然。如果没有人力资源规划和制度作为保障,没有具有竞争力的薪酬作为保障,空谈文化是没有什么实际意义的,至多是靠精神凝聚的山寨文化。
做好早该做好的,企业发展是必然的。这也算是“回补”,就像这一轮的市场调控一样。
还有就是忘记该忘记的。比如忘记过去的所谓经验,忘记土地升值,忘记通胀预期,忘记年度销售目标。例如年度销售目标,不能拿企业年初的销售计划去比较,只有分析同比(去年的数据)和环比变化才有意义。
其实很多事情一旦想开了,也就简单了。所以企业回归理性、回归常态后,不必去预测政策会怎么样,只会想在常态化波动中,什么变化最小,什么是可以左右或可为的。然后是付诸行动。正如我们经常所说的,只要做了,努力了,不去管什么结果。事实上,通常会有一个好的结果,至少比空谈、争吵的结果要好。
如何应对调控常态化
评论
编辑推荐
13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