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Groupon的拒绝收购说开去


有消息说,团购明星Groupon拒绝了google的收购要约,也就是拒绝了60亿美元,看上去相当有骨气。不过,时至今日,Groupon已不再是什么个人网站,股东会的讨论,说明压根和意气之类的东西无关。说到底,这次夭折的资本合作,颇能玩味出一些什么。

这两年,google似乎已经走过了它最巅峰的时刻,大把中坚力量或是独立门户,或是投奔新家,以至于google要拿出数百万美元来挽留人才。年关将近,它又宣布给旗下员工涨薪据说10%。这个企业,某种程度上,已经开始动用金钱来让人留下,而不是什么理想、价值观抑或企业文化。

一家数字公司,说到底其实没什么特别的资产,特别对于未来而言。服务器也好,程序也好,或许它们能维持住一个收入模式,但对于创造新的增长点,至少人工智能尚未能如此发达。Google的最大价值,可能就在于它有足够的魅力去吸引各种人才,而一旦这个魅力褪去,这家公司的荣光,就要打上很大的折扣。

Groupon的股东们(包括它的创始人)其实需要做的判断是这样的:在他们同意60亿美元的收购时,他们的利益有无受损。这60亿美元,有可能是纯现金,也有可能是股权+现金(纯股权的可能不大),那么问题就变成:如果是纯现金的话,Groupon是不是只值60亿美元;如果有股权,那么google的股权是不是比Groupon的股权更有利益可图?

如果消息确凿,就意味着groupon的股东们以为,groupon不止60亿美元,或者,google的股权没有groupon的值钱。在选择groupon或者是google的未来时,这帮搞投资的人精们,把他们的选票投给了groupon。我们根本没必要用类似“宁做鸡首不做牛后”的这类价值观去判断,这里面就是一个利益。

网上流传着一张图,那是google在社交网络上的一连串努力的进程,但真正的成功案例非常稀少。Blogger、Feedburner、Orkut、Jaiku、Youtube、Buzz乃至公开宣布失败的wave,google在这个领域中可谓屡败屡战,勇气自然可嘉,但每一次失败都未尝不是对他人的信心的一种打击。Google极其擅长于处理信息和基于信息之上的广告,但对于“关系”这档子事,偏偏就似乎缺乏感觉。

Google在社交网络上的努力,其实可以用“二次创业”来形容。二次创业的实质,并非是指倒腾一个新的项目——如果这样理解,未免把创业这个事想简单了。二次创业的根本在于彻底否定自己,抛弃过去的成功经验,真正意义上的一切从头来过。很多创业失败的人二次创业能够成功,因为他们拥有的是教训并非经验,否定自己并不难。但创业成功乃至于做出一个巨大商业帝国的,这种需要彻底否定自己的二次创业,委实太难了。

我一直很关注新浪微博的原因,就在于它其实是一个“二次创业”,如果它需要成功,那么它就要否定掉新浪很多过去的所谓经验,因为新浪过去是处理信息的,今天它需要去处理人际网络。不过,新浪并不具备一个从一开始一直到现在依然是一言九鼎的创始人,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二次创业的大幸。而反观其它中国数字巨头,也就是阿里巴巴的马云光演讲不做实事,能具备二次创业的条件了。昨天我和一个业内人士聊天时,就提到过,如果张朝阳真得想把搜狐微博做起来,亲自上阵那才叫一个南辕北辙。

Google已经露出了一种疲态,在面对Groupon的并购案中,别人(groupon的股东们)似乎不看好它。虽然google的并购要约不是第一次落空,但这一次却不大一样。在它的层层加码中,反应出它的志在必得的心态。Groupon对于它的诱惑,不是什么用户数,不是什么舆论吹捧,更不是什么技术,而是非常纯粹的一个消费平台,而这一平台,对google而言,则是很大的一块需要补充的地方。

江山代有新人出的原因便在于:否定自己的成功,真得很难。

—— 网易科技频道《数字与人》专栏供稿


Copyleft © 2010 知识共享署名-非商业性使用-禁止演绎 注意:转载勿改标题!
ItTalks -- 魏武挥的Blog (digitalfingerprint:fc4f8fc31f70097eea4b780b13146415)

欢迎 浏览我收集的信息图 关注我的微博 访问我的分享
您可能也喜欢:

Google Chrome

Google十年并购图

话说google(四)

话说Google(一)
无觅

与本日志可能相关的文章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