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集体不让座根子在大人
5日早上,7名中学生在南京公交车上“集体不让座”,漠视一个白发苍苍的老大爷站在身边。这组照片被西祠网友发了出来,与另外一篇“老人给孕妇让座,学生无动于衷”的帖子,一同受到了网友的关注。这两篇帖子受到近2万名网友关注,有网友说“90后没素质”,有网友说“让座不是义务”,还有学生上网跟帖说“我们比他们这些老人累多了”!(7日新华网)
最近一段时期关于让座的新闻和讨论时常见诸网络和报端,引发公众的道德焦灼感,如今,学生“集体不让座”一旦曝光,就更难免会引发舆论的喧嚣。不过,一味地指责学生或者批评教育,显然有失偏颇,而且无济于事,它需要全社会全方位的反思。
首先,学生的“诡辩”也不无道理,自己也累,甚至比老人更累,只要看看他们披星戴月的身影,只要掂一掂他们依旧沉重的书包,其实大家不难发现孩子们有多累,尽管当今的应试教育备受诟病,但果真有了实质性的改变了么?
再看看我们的现实,下级给领导让座,老师给校长让座,校长给行政官员让座,家长让孩子去抢座,这样的现象倒是挺常见,如此言传身教,我们拿什么去要求孩子,又有什么资格去责怪去他们的素质不高?
更重要的是,搀扶跌倒的老人反被对方诬陷;拾金不昧却遭对方起诉索赔;见义勇为还有人认为动机不纯甚至当事者都冷眼旁观,尽管只是些个案,但折射出的社会冷漠和势利,又岂能不教会他们“吃一堑长一智”?
笔者无疑为学生们的“集体无意识”辩护,只是觉得当今我们缺少并非“助人为乐”、“礼让三先”等道德观念的灌输,而是“大人”们的整体表率,是这个社会主流价值观念的引领。大人病了,继而传染给孩子,却只让孩子吃药,不但孩子会有抵触情绪,而且也无助于从根本上消除病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