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虚的中国人50:推行普世价值不是轰轰烈烈的社会变革


空虚的中国人50:推行普世价值不是轰轰烈烈的社会变革

张 羿

 

提要:真正意义上的普世价值关乎人类的生死、生命的意义、人类灵魂的归宿、人的平等、自由与幸福等终极的课题。这一切,都与国家政治,与文化不在同一个层面。

 

大凡谈普世价值,都带有明显的政治意味,或至少是明显的文化意味。但我们所说的普世价值则与政治、文化没有直接的关联。我们只在信仰的层面谈普世价值,我们关注人类灵魂的集体救赎,而非关注政治学或文化学意义上的人类融合。

真正意义上的普世价值关乎人类的生死、生命的意义、人类灵魂的归宿、人的平等、自由与幸福等终极的课题。这一切,都与国家政治,与文化不在同一个层面。前者是信仰与救人的问题,后者是社会理想与救世的问题。

真正的信仰不参与救世,但在救人的过程中,会间接地起到救世的作用。亦即信仰不参与政治,却在客观上有助于社会和谐的实现。信仰与政治之间的距离,使之与任何政治均无冲突。认清这一点,对于处理信仰与政治的关系,是极为重要的参照。

普世价值的终极意义,决定了文化实现普世价值的虚妄性。虽然西方社会由于民主宪政的成熟,表面上似乎实现了普世价值。但实际上,在西方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仍然是表面的和谐。那是现代民主制度和现代文化作用的结果。在这种和谐的背后,充满了无数潜在的危机、冲突及不和谐的因素。

纵观人类各种宗教信仰,基督信仰是实现普世价值的最佳渠道。虽然没有基督信仰就没有西方的民主,但基督信仰不应成为民主的工具。

基督信仰是最纯粹的救人的信仰,它不参与救世,而与任何社会制度都不冲突。使徒保罗所处的罗马帝国时代是奴隶制,但保罗从未抨击奴隶制,反而教导做奴仆的要顺从主人。这完全符合耶稣基督的教导。在马太福音中,当法利赛人问耶稣,纳税给该撒可不可以时,耶稣回答说,神的物归神,该撒的物归该撒。这是圣经关于信仰与政治分离的最经典的教训。

作为救人的信仰,圣经对于人类的生死、生命的意义、人类灵魂的归宿、人的平等、自由与幸福等终极课题,均作出了明确的回答。这是世上任何一种哲学,乃至宗教都无法做到的。

以普世价值照耀中国,就是以纯粹的信仰拯救中国人的灵魂。那时,中国人将不再虚空。中国人的集体得赎,是神对中国人的怜悯。

以普世价值照耀中国,不是一场轰轰烈烈的社会变革,而是一场润物细无声的浸透。它浸透的不是中国社会,而是中国人干渴的灵魂。

 

      (节选自张羿《空虚的中国人》下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