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陵陵寝门票免费后,该何去何从?


    10月22日,刊发于《中国青年报》“文化旅游系列谈”专栏,以见报文字为准。

   

 

   11月12日,全球华人共同向往的地方之一——南京中山陵陵寝,将门票免费,这是继西湖之后,又一个5A级风景名胜区走入了“免费时代”,国人瞩目,海内外华人瞩目,我近期,在南京钟山风景区调研,对中山陵做了详细的考察,10月22日,我在《中国青年报》“文化旅游系列谈”专栏中,分析了2个问题,第一,如何看待中山陵免费;第二,免费之后,钟山风景区该何去何从.

       观点集萃

       1,门票免费不会刺激游客快速增长,相反,会对旅游收入抑制较大;

      2,门票免费带来的问题有两个:一是如何有效化解其对旅游收入的抑制作用;二是门票免费到底能够支撑多久。

      3,除了增强景区的经营和管理能力之外,政府对门票免费的支撑不必过分依赖财政拨款,可以采用文化遗产保护基金的方式,积极吸引民间捐献和民间资本进入。而财政补贴份额应该进入专项年度预算,并随财政投入的增长而保持同步增长。

      4,必须做好切实的规划,慎重开展,取得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丰收,避免成为地方政府的面子工程。

 

 

 
共和之父,孙中山先生,全球华人,代代永怀!

 

中山陵全景

 

1953年2月23日,毛泽东主席晋谒中山陵时的珍贵照片


    中山陵自建成后,国内外谒陵者数不胜数,但最特殊的祭奠者,是宋庆龄。但是,宋庆龄多次谒陵,只有这一张照片存世,还是侧影,个中原因,是一个永远的谜。




    今年11月12日,是非常特殊的一天,它既是孙中山先生诞辰日,又是广州亚运会开幕日,南京中山陵园风景区也从这一天起免费开放。这是继2003年杭州西湖景区门票免费之后,又一家5A景区步入了“门票免费”时代。但门票免费之后,到底会带来怎样的产业影响呢?对门票免费的评估,需要求真务实地进行系统分析。

  首先,杭州西湖免费开放之后,对国内游客接待量的刺激到底有多大?对国内旅游收入又带来了怎样的影响?杭州市1999~2002年,西湖景区门票付费期间,杭州年接待国内游客量年均增幅是5.8%,国内旅游收入年均增幅15%。而2004~2007年,西湖景区门票免费后,杭州年接待国内游客量年均增幅是6.1%,国内旅游收入年均增幅13.7%。这从一个侧面说明,门票免费实际上对当地国内游客接待量的拉动和刺激作用有限,对地区旅游收入增长则有抑制作用。

 

陵园一角


  人们习惯上会比较杭州2002年和2004年的旅游数据,来以此证明门票免费的作用,如,2002年杭州接待国内游客2652万人次,国内旅游收入254.81亿元。2004年,年接待国内游客3016万人次,国内旅游收入361.18亿元。其实,这种简单的数据比较,是把年均增幅和门票免费混合在一起,并不科学。

  门票免费主要具备的是社会效益,如果地方财政具备足够大的实力和底气,那么,类似西湖这样的文化地标型景点,很容易被树立为地区的形象窗口。

中山陵巍峨,是因为有钟山衬映,风雨苍黄,雄浑庄然



  笔者认为,门票免费带来的问题有两个:一是如何有效化解其对旅游收入的抑制作用;二是门票免费到底能够支撑多久。北海银滩旅游度假区(4A景区)近年来也实现了门票免费,但催生了一系列的问题,比如,随着景区的改造和升级,景区的管理成本大大增加。另外,尽管政府每年定量补贴,但景区职工的积极性还是受到一定的影响。最关键的还是景区自身经营能力弱,产品创新不足,陷入了门票免费后的“尴尬门”。至于门票免费能支撑多久,则全靠地方财政的良性运转。
    近些年来,中山陵园,每年平均购票入园人数大约在350万人次,按照门票80元/人计算,门票年收入大约是2.8亿元。其非门票经营收入每年大约不足2000万元。门票免费意味着从今年起,每年砍掉2.8个亿的固定收益,直接涉及中山陵园的养护、运营,乃至景区管理的方方面面。其中,最迫切的问题是产品创新和经营模式的转型。对文化遗产的开发,要秉承区域开发原则,这一点也适合中山陵的深度利用。

  笔者建议,最迫切的主要问题是产品创新和经营模式的转型。钟山景区的规划重点应该由景区建设,转向住宿、园林、旅游地产等业务板块,不要再增建新的等级不高的景点,改广种薄收,为精耕细作,实现中山陵的深度开发和利用。

     围绕中山陵陵园,首先,增设中山陵园仪式化的拜谒服务,为私人拜谒和祭祀中山陵,提供相关配套的产品支持,比如拜谒祭祀的系列仪仗服务。其次,拜谒产品目前只有花束,还远远不够丰富,大力开发新的拜谒物品,迫在眉睫。第三,由于老年人、腿疾者登临中山陵过于吃力,应在维护陵园建筑原貌的前提下,在陵园门口前,设立拜谒区或拜谒亭,既是人性化的服务方式,也是新的服务区域,更适合普遍人群。

     目前中山陵游客的停留时间主要是3—4个小时,在景区门票收入有保障的时候,这并不是一个问题。但是,门票免费之后,延长游客停留时间,变成了最迫切的问题。开辟多层次和品级的住宿休闲区域,目前具备高端接待设施,但山间客栈、林间木屋等中低端接待设施严重匮乏。中山陵景区有200多个景点,应该增设观光游山的巴士服务。大力丰富多层次和多品种的节庆会展产品。

目前我国的近代文化遗产建筑群,遗产品级普遍偏低,应该加快中山陵申请世界遗产的力度和进度,切实塑造自身刚性的国际品牌影响力。

 

中山陵购物区,免费之后,要在经营上的多动一些脑筋,既聚敛人气,又提供优质服务,做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和谐统一



  除了增强景区的经营和管理能力之外,政府对门票免费的支撑不必过分依赖财政拨款,可以采用文化遗产保护基金的方式,积极吸引民间捐献和民间资本进入。而财政补贴份额应该进入专项年度预算,并随财政投入的增长而保持同步增长。建立中山陵等文化遗产的保护量化考核评估体系,对考核达标的经营者,应该给予税收等优惠激励。

  在未来五年,越来越多的文化旅游景区会试水“门票免费”,其中的制度设计和产品创新异常复杂,必须做好切实的规划,慎重开展,取得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丰收,避免成为地方政府的面子工程。

考察间隙,客观分析,求实发展,是我的一个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