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奥沙利文的台球比赛
丁启阵
杜牧《读韩杜集》诗有这样两句:“杜诗韩集愁来读,似倩麻姑痒处搔。”我发现,愁闷的时候,看英格兰人罗尼·奥沙利文的斯诺克比赛,也有这种爽快酣畅的感觉。
只要对斯诺克运动稍有了解的人,“奥沙利文”这四个字可谓如雷贯耳。这位当今排名世界第二的斯诺克职业选手,曾创下过一系列的辉煌:15岁时成为世界青年锦标赛冠军,同年在英国业余锦标赛上又成为单杆满分147分最年轻的球手,17岁转为职业台球选手,18岁在UK锦标赛上成为最年轻的世界排名赛冠军,19岁荣膺国际台球联合会优秀选手称号。到2010年10月份止,他获得过的职业排名赛冠军共22个,职业比赛满分单杆共10次,后者是如今斯诺克选手职业赛满分单杆的最高世界纪录。
奥沙利文的魅力,主要不在于这些惊人成绩的本身,而在于他取得这些成绩时的表现:左右开弓,其快如风。奥沙利文使用左右手的技术均精湛到难分伯仲,并世无第二人;他的打球速度,为他赢得了“火箭”的美名。看其他斯诺克选手比赛,包括“台球皇帝”亨得利、当今世界排名第一的“巫师”希金斯,基本上都只能欣赏到他们打球时机器人一般的耐心和技术的稳定、精准,而观看奥沙利文的比赛,却如同看一个淘气的孩子在那里玩一种有趣的游戏,流畅,轻松。希金斯曾经说过这么一句话:“在罗尼·奥沙利文的手中,斯诺克这项人类最难的运动变得荒谬地简单。”1997年的世锦赛上,奥沙利文首轮10:6击败普林斯,打出了他职业生涯首个单杆147分,用时仅5分20秒。这是迄今为止,有记录的最短147分用时世界纪录。如果说,别人的斯诺克比赛能让肺活量无比强大的观众也感到窒息的话,那么,奥沙利文的比赛,就连心脏最脆弱的观众也不必随身携带救心丸之类的药物。
如果奥沙利文的人生如同他的斯诺克成绩那样,少年成名,然后是一路铺满鲜花,四周常响掌声。那么,用“天才”二字称呼他、赞美他、概括他,就足够了。但是,正如我国古语所说的,“天妒英才”,奥沙利文的人生,有一段噩梦般的经历:19岁时,父亲因为犯杀人罪被判了18年监禁,母亲因为偷税漏税被判一年监禁,妹妹整天沉湎在毒品的幻觉世界中。这样的经历,一般人尚且难以承受,更何况是极度需要平静、稳定心理素质的斯诺克选手。奥沙利文的痛苦、迷茫,不难想象。为了减轻内心的痛苦,他也曾一度求助于酒精、大麻和摇头丸;1994至1998年间,他的比赛成绩也不甚理想。但是,他从未放弃过斯诺克。那之后,如同凤凰涅槃一般,那个如风犀利的斯诺克选手又出现在国际斯诺克的舞台上,奥沙利文先后摘得中国公开赛(1999,2000)、苏格兰公开赛(2000)、UK锦标赛(2001)、欧洲公开赛(2003)、爱尔兰公开赛(2003,2005)和威尔士公开赛(2004,2005)桂冠,更为最重要的是,2001年以18:14击败希金斯,2004年18:8战胜多特,两夺斯诺克世界最高级别的世锦赛桂冠。
2007年1月的温布利大师赛决赛,19岁的丁俊晖因不满球迷的辱骂,泪洒赛场。32岁的奥沙利文,赛后并非只是礼节性地与这位中国少年握手,而是紧紧拥抱了他。他告诉丁俊晖:“我也很多次在比赛中被球迷喝倒彩,不过这没有什么。只有在这样的困难时刻坚持下来,才能赢得最终的胜利。”这是为中国球迷所津津乐道的一个真实故事,从中我们不难读出表面桀骜不驯的奥沙利文内心的成熟和豁达,其中有一股温暖人、感动人、激励人的力量!
2010-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