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产品价格被美国推动


    10月以来,中国农产品价格大幅度上涨,平均幅度达20%以上。许多人以为是中国流动性过剩,泛滥的资金没办法炒房子就去炒农产品。要我说,这并不是中国的问题,是一个国际性问题。

    首先,看一看美国的农产品价格最近是怎么表现的呢?芝加哥农产品期货交易市场上全球最大农产品市场,无论玉米,大豆还是小麦自7月以来上涨幅度达到惊人的70%。反观中国呢?还算控制得力。

    人们最为惊呼的白糖在美国又如何呢?我们看看全球最大的糖交易市场,洲际交所ICE糖的价格又是如何的呢?

    刚刚突破31美分/磅(1吨= 2204.6226218488磅 ,当前最新国际外汇市场汇率:1美圆=6.655人民币元)这个价格是因为全球最大糖生产国巴西最近气候异常或将大幅度减产导致,按照现在的海运价格,单就这个价格的原糖运到中国再加工成白糖价格已经至少在8000元/吨以上(目前配额内关税是15%,配额外是50%)

    进口原糖加工成白砂糖成本价计算方法:

  原糖到岸价(税前)=离岸价+保险费+海运费+外贸代理费+银行手续费+利息+劳务

  原糖到岸价(税后)=税前到岸价+关税+增值税

  白糖成本价=税后原糖到岸价+加工费+损耗

    反观中国白糖,由于最近三年气候异常,连续减产,糖自给率已经不够。饮料厂商和食糖生产商纷纷抢货源以确保自己能稳定生产.国际糖价不降,中国糖原本就不够,运到中国的糖已是接近8000元/吨,这国内的自产糖又怎么能下到7000以下呢!有人说这是国内游资惹祸,我看,这不是国内游资,而是国际大气候导致,是美国宽松货币,近乎零利率导致。

    美国中期间选举刚结束两天,奥巴马要想连任,就必须缓和共和党敌对情绪,妥协的结果必然是更多货币释放。

    宽松货币的威力才只是开始,还有更疯狂,别忘了当年石油价格被美国人操纵到140美圆/桶。

      国家与国家之间金融政策打架,民生品上涨,老百姓日子。熬啊!

----------------

附:国内媒体报道糖是国内游资炒作的文章(鄙人暂不认同)

罗凰凤. 张妍婷  .钱江晚报  2010年11月5日

    "糖高宗"即位,海内外热钱就是那双幕后推手
  广西地里用来榨糖的甘蔗,又细又硬,放在杭州超市,一定卖不出8块/根的价格。可用它榨出来的白糖从今年不到5000元/吨最高涨到7436元/吨,倒推着算,每根甘蔗就差不多值8元。
  蔗糖的价格,多年来一直在4000元/吨徘徊,而今脱离轨道,冲破2006年最高纪录6000元/吨后,在10月份20天内爬上7000元/吨大关,这让年初那些看空今年糖价的贸易商、投资商大跌眼镜,也让一部分看多的人赚到手软。
  糖价被点燃爆炒,有人追问撬动行情的支点在哪。在浙江新世纪期货经纪有限公司首席分析师吴凌眼中,根本原因还是一个"钱"字--通胀预期作祟,热钱铺路,加上一部分利益集团上下其手,囤货牟利。
  浙江一陈姓投资者,几个月前300万元扎进期货做白糖看多,如今账户上已经7000多万,最高的时候突破8000万,资本足足翻了26倍。最近,期糖回落,前两天还吃了个跌停,但他表示还不想收手:"还有一波好做"。
  "做白糖期货的今年是冰火两重天,只盯技术层面的,今年损失惨重,而少部分看好宏观大势的,就赚翻了。"分析师吴凌说,国庆节刚过,也就是糖价涨得最疯狂的那几天,期货保证金从1500亿涨到1800亿,一下子多出300亿,就跟这拨炒糖热钱有关系。
  从广西到浙江,本报记者进行了深入调查,试图找出热钱的"魅影危机"。
  做了10多年糖的贸易商不敢碰糖
  广西南宁,一幢不起眼的大厦,X先生正在电脑前看当天白糖的期货价格。"圈内这些人,大家都认识。"记者软磨硬泡,对方才愿意接受采访,但必须回避名字。
  "我们只是糖厂和销区之间的搬运工。"他说得很形象,他们的销区主要在珠三角、江浙一代,其实就是大批发商,帮助广西以外销区的糖类批发企业找货,卖货给他们,他是南宁人,老板是福建人,在这个公司已经做了10多年,对当地各个角落摸得滚熟。
  "2006年,糖价曾创过新高,但那时现货也就到5500元/吨,期货也就摸了下6000元,才一天就下来了。"
  一位从业多年的业内人士介绍,当糖价超过6000元/吨,后期风险就加大了。因此,国庆前后那波超常涨势,X先生只欣赏,何时是个头?他已经不想了。
  "现货我们在6000元以下就已经走光了,期货,不敢碰啊。"X这一个多月都很空,因为已经1个月没开工了。"手上资金原来能买200吨现糖,现在不够了,价位已经这么高,出手再快,中间也需要几天,万一跌下去,就亏了,所以很多人都不敢做,你去看糖网上交易,最近虽然价格一天一个涨,但成交量并不高。"
  广西本土"大鳄"猛吃糖
  广西糖网目前已成为广西最大的网络交易平台,40%以上广西产地白糖在此交易,而就在今年6月的某两天,一位中间贸易商发现那几天成交量都特别大,甚至出现无货。
  "可能当时就有人在大量进糖,应该是本地大户。"该贸易商说,10月份开始,食糖紧张的消息就放出来了。其实,从广西糖网上的历史数据看,中秋过后的一段时间基本无交易量。
  "经济回暖,白糖的销售势头转好,价格上涨对糖厂和贸易大户来说,绝对利好。"X先生说,利益团体希望能将价格稳定在高位,上半年销售火爆,于是开始惜售,你囤点我囤点,缺糖的风声就传开了。
  "10月份前,股票、期货走得比较稳,10月8日开始,开始飙升。"浙江新世纪期货首席分析师吴凌说,这和现货放出紧缺风声的时间点正好吻合。
  浙江游资不甘寂寞
  一个糖商的20年江湖,今年可谓最风光。
  11月1日,桂林的2010/2011制糖期全国食糖产销工作会议召开,这场被称为全国糖业走势风向标的会议,就像一场武林大会,各路高手云集。金华人陈一鸣(应对方要求,化名)也在其中。
  这几天,陈一鸣在南宁、柳州的各大糖厂和交易市场转悠,拜访各路朋友,这是一个以糖串起来的圈子。
  做了20多年的白糖贸易,今年的行情让陈一鸣也看不懂。虽然他今年一直看多,但当涨到6100元~6300元/吨时,特别是中秋后,白糖没什么行情趴着不动,手里的白糖就出得差不多了,也没急着补货,等到行情又一拨起色时,手里只有几吨了,赶紧回头补,每吨还倒贴了200元运费。
  辛苦大半年,陈一鸣的现货收成差不多打个平手,倒是期货市场上赚得合不拢嘴。
  "在期货市场,白糖是个小品种,很容易被拉高,拿出1亿建个仓,后面就会有人给你抬轿子。"新世纪期货的分析师吴凌说,其实这一波换手率还挺高的,说明有各路资金在推动。而在浙江,手头有个几千万、几个亿的人并不少,加上"通胀预期"这个催化剂,今年"炒风"难怪特别猛烈。
  在上亿的大资金面前,陈一鸣只是一个小散,与之相比,大机构大资金在白糖期货现货市场兴风作浪就更明显。
  浙江一家大型期货公司资深分析师叶先生表示,"国庆后,浙江游资的炒作手法非常猛,投机气氛非常浓。"
  记者根据郑州商品期货交易所公布的持仓量统计发现,这轮上涨中,浙江系资金坚决做多。尤其是10月15日空翻多非常明显,之后浙江永安期货持仓量跃居第一,成交量非常大,10月25日,以浙江永安期货为首的浙江系持仓最高达142万手,当天白糖1011期货合约被抬到了7500元/吨。
  新糖来了,糖价还会往上走么
  "年底前,还是用糖高峰,加上国储糖今年已经放了8次,剩下不多,这个窟窿必须补回去,国际糖价又走在高位,糖价应该还会维持在高位一段时间。"吴凌说,但这并不代表没有风险,他觉得糖价现在还是偏高,现货价格已经超过期货价格。
  "能否用好期货这个工具,是糖企在竞争中分出胜负的一个关键。"一业内人士表示,每年该公司的部分糖在期货市场上做了套期保值,一般卖方做空,下游饮料、食品贸易商做多。这个思路,今年被打乱了。"行情一路上涨,很多卖方反手做多,泡沫就是这么吹大的。"
  "资本市场上,白糖比较容易操作。"叶分析师表示,目前白糖定价依据不受国际影响,不像铜、橡胶等行情受外盘影响非常明显,因此白糖国内行情最容易被操控。同时,和棉花的利益群体分散不同(遍布国内外,有进口商,贸易商、生产商等),白糖的投机力量相对集中在南方,盘子小,价格相对低,资金门槛也相对低。"棉花盘子大,价格都3万元/吨了,都赶上金属了。相对来说,让白糖价格'飘'起来比较容易。"
  正如一个贸易商说过,"糖高宗"的诞生,不是糖多糖少的问题,而是钱多钱少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