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旅生活》专访陈思进


《商旅生活》:作为一名曾经的华尔街金领,您目前是如何看待华尔街的?经历了怎样的心路历程?

陈思进:华尔街名言“Greed is good”,充分体现了华尔街资本运作的本质:利用复杂的交易来扩大增厚财富的蛋糕(不管财富是否掺水),然后采用不道德的手法剥夺社会财富,使霸权资本能操控商品市场的定价权,站在金字塔顶端“玩别人口袋里的钱”( Playing other people’s money ),以最大限度地扩大个人的金融收益,从而最大限度地加以攫取。

   认识这一点是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的。当我自己和周围的朋友投放到股市里的退休金,在经济危机中不断缩水,有些人更是赔得血本无归;与此相反,华尔街公司年底分红时,媒体的白纸黑字醒目地如数家珍:高盛员工平均 50 万美元奖金,雷曼兄弟又是多少多少美元的红包……华尔街并没有创造社会财富,他们的钱从何而来?引发了我的思考。

   而随着中国改革开放,向世界打开了大门,外国资本纷纷进入中国。众所周知,资本的本质就是追逐利润。目前中国就像20年前的日本,是一只最肥的羊。而善于玩弄资本的华尔街绝不会放过中国。我觉得有责任帮助中国同胞看透这一点,唤起国内金融界对华尔街狼吃人、狼吃狼的血腥环境,从心理上做好与狼共舞的准备,这些观点我在《金融让谁富有》一书中,有详细的描写。

《商旅生活》:华尔街不仅是美国的金融中心,更是世界的金融中心。金融危机之后,华尔街的位置和角色有无变化?

陈思进:由于我在华尔街工作多年,直接参与了金融产品电脑化、衍生证券化的进程,对华尔街有本质的了解,因此,可以断定,只要华尔街存在一天,它的角色和位置是不会改变的。

   据统计,这200年来,单单美国就爆发了大大小小135次金融危机,资本市场的历史可谓一本“泡沫的历史”。在金字塔之上的金融大鳄,每次都能将各种泡沫吹大,然后做空“剪羊毛”,掠夺处于金字塔下端的大众的财富。由于人性的贪婪使然,使他们每次都能够频频得手,令游戏不断地持续下去……

《商旅生活》:如果让您用3个词来概括形容华尔街,那会是什么?

陈思进:二十三年前,电影《华尔街》通过戈登之口,喊出了“Greed is good”以这三个字来形容华尔街,那是再恰当不过了;二十多年弹指一挥,华尔街贪婪依旧,它依然玩弄着别人口袋里的钱,不管输赢一律“通吃”,哪怕玩儿的多少人(散户)倾家荡产、多少家公司倒闭,他们都一如既往“袋袋平安”,虽不合理,但却合法。于是,在电影《华尔街 2》里,又通过戈登之口说出“Greed is legal”!这就是我概括华尔街的三个字:“贪婪是合法”。

《商旅生活》:在华尔街工作期间,让您最难忘的一件事情是什么?

陈思进:911事件,我当时在世贸北楼80层纳斯达克所属网上交易公司BRUT ECN任职,那天就在我逃离大楼不到3分钟时,北楼轰然倒塌……

《商旅生活》:从1987年第一部《华尔街》,到最近热映的电影《华尔街2》,人们对华尔街精英生活的关注是出于好奇,还是对其吸金能力的向往?电影的热映反映了什么?

陈思进:其实人们对华尔街既好奇,又向往。就像《华尔街 2》里戈登说的,“这是一场游戏”,人人都想参与,并在游戏中胜出。两者之间无法割裂,关注的本身就是对吸金能力的向往,谁到赌场不想赢钱?

   《华尔街》反映了华尔街资本圣地的游戏内涵,电影的热映恰与当前的经济环境正相关,而人们的生活又与金钱息息相关,人性“欲望无休”的特点,可以说在我们普通人身上都存在,当我们无法在真实生活中实现金钱梦时,电影中玩弄金钱高手的戈登,替我们实现了这一梦想。如我在央视大型纪录片《华尔街》中所说的:“华尔街是个原始森林,是弱肉强食的地方。想在里面游走不被吃掉,你必须把自己从兔子变成羊,再从羊变成狼;而在与狼共舞中若想胜出,那就更要成为猛虎雄狮!”《金钱无眠》的成功之处,就在于成功塑造了盖葛为达目的不择手段的艺术形象;是一部雄心勃勃、跌宕起伏能抓住观众的故事片。难怪上映一周,立马跃升北美票房第一。

《商旅生活》:离开华尔街之后,您创作了华尔街长篇商战小说《绝情华尔街》,这部作品主要想反映什么?您创作的初衷是什么?

陈思进:这部小说讲述了一位在华尔街投行工作的中国人,从满怀希望到梦想破灭,最终绝望离开的经历。作品以一个中国人的视角来窥探华尔街内幕:大投行暗箱操作,给衍生产品裹上了美味的糖衣,目露凶光的金融大鳄嗜血成性,不断累积的罪恶最终引爆了金融海啸,把华尔街的遮羞布撕得粉碎。小说也展示了华尔街小人物命悬一线的生存状态,有羞愤自杀的投行高管、吸毒成瘾的天才、惨遭报复的女主持人,他们的辛酸血泪映射出华尔街浮华背后的欲望与沉沦。

   这些年来,华尔街如同非洲的原始丛林弱肉强食。金融大鳄、投行、做市商、大庄家们越来越凶狠,把投资大众当作绵羊般杀戮。而广大的散户由于信息极端不对称,同时又受到被大鳄、大投行御用的所谓“经济学家”、“金融专家”别有用心的刻意误导,辛苦的血汗钱往往一夜之间化为乌有,顿时沦为流浪汉,灭门惨案也时有发生。

   不说远的,这次金融海啸中,我身边许多亲朋好友资产大幅缩水。我一个亲戚在危机前刚退休,几十年来省吃俭用,把辛苦积存了100 万的退休金,放到了一个号称按诺贝尔获奖模型运作的基金里,担保每年至少回报 10%。谁能想到,金融海啸一来,他的投资账户几乎亏了一半,美梦变成恶梦。可悲的是他拒绝承认损失的真实性,愤怒为什么亏损的会是他;并不甘心地发出了极其悲怆的豪言:“如果损失的钱不回来,我就坚决不闭眼!”

   这件事对我感触颇深。可通常来说人都有这样的弱点,不爱听真话,因为忽悠人的话听着舒服。比方说:“投资100万,一年回报起码10 万”;这话一听就喜气洋洋。而另一种说法“投资100 万顶多抵消通胀,一年回报能有5万就很不错了。”你喜欢听哪一句?

   另外,为中国打开国门的邓小平曾经说过:“金融很重要,是现代经济的核心……”在 1992 年十四大的报告中,就提出要把上海建设成国际金融中心的宏伟蓝图。而完成这幅蓝图要具备相应的条件,比如金融市场的规模、金融机构的竞争力以及大量合格的金融人才都必须与国际金融中心看齐,同时普罗大众也需要掌握金融知识。华尔街有这么多的衍生产品,其复杂程度就连使用、销售它们的人都未必能了解其风险程度。举雷曼发行的那个“毒债券”来说,一般人只看到了它的高收益,而对收益后面紧跟着的极高的风险却知之甚少,多少人上当受骗,香港歌星张学友一夜之间亏了几千万。

   基于这些状况,萌发了我创作《绝情华尔街》的愿望。

金融霸权下的房价之痛鈥斺敺颗窃跹冻傻模当当网《金融让谁富有》 卓越网《金融让谁富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