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政策即将转向:沪深股市往何处去?


    即将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定调新的货币政策,微调可能性较大,货币政策转向后,对沪深股市的影响如何呢?

    CPI上涨,不断提高存款准备金率,不断加息,这就是2007年的经济形势,当时在这种加息过程中,上证指数突破突破6000点。

    未来的股市还有没有这样幸运呢?还能不能在通胀阴影和加息过程中享受牛市的盛宴呢?

深度分析:美元泡沫 <wbr><wbr> <wbr><wbr>资产泡沫 <wbr><wbr> <wbr><wbr>股市泡沫

    迅速升温的CPI加上频繁出手的调控措施,让不少人想起2007年的宏观调控。

  同样是在CPI持续上涨、调控政策频繁出手的背景下召开的经济工作会议,2007年的宏观调控基调定位为防过热、防通胀,货币政策也由稳健转为从紧,而2010年的这一次会怎样?

  提起2007年,新发地的一个经销大户仍心有余悸。当年他曾因物价上涨被有关部门约谈,因此这一轮价格调控刚刚开始他就变得十分谨慎。更多的宏观经济分析人士则记得从紧的货币政策变成过紧之后误伤实体经济的教训。

  市场则是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通胀调控政策逐渐加码之后,股票市场、期货市场全线下挫,前期涨幅较高的农产品现货市场也纷纷做出反应,棉花、白糖、生姜、大蒜价格全线下降。

  这一次防通胀大旗之下宏观政策会否出现2007年那样的紧缩?市场上的各色反应体现了人们的担心。不过,分析已经出台的调控物价措施和国内外环境,国内外不同背景的分析机构得出了几乎一致的判断:虽然近期物价仍存在上涨压力,货币政策会尽快回归正常,但是政府不太可能会全面收紧宏观经济政策,最重要的原因是目前的经济状况与2007-2008年不同。

  2007年,当食品价格暴涨时,在全球经济同步快速扩张的背景下,国内经济以14%的速度强劲增长,而地方政府强烈的投资冲动有进一步推高经济增长和通胀的危险。而目前,受经济刺激政策的支撑,GDP增速稳定在9%-10%,与此同时,全球经济增长前景仍不明朗。

  瑞银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汪涛认为,尽管目前的流动性比2007年更宽松,但由于目前经济增长前景相对较弱,因此信贷收紧的幅度将不会过于严厉,市场普遍预计央行会继续采取加息和提高存款准备金率的政策,但是这不意味着政府将从现在起全面收紧宏观经济政策。

  从更为直接的信贷额度控制分析也是这样。中国的银行贷款并不是通过利率这样的价格型工具来调节的,而是取决于直接信贷额度控制这样的数量型工具。

  虽然央行明确表示,按照全年指标11月、12月总共只剩下约6000亿元,但这与2007年央行采取窗口指导几乎停发贷款的局面还是存在差别的。

  稳增长、稳通胀并行

  货币政策欲紧还休,增长问题是绕不过去的因素。控通胀政策发力之际,经济增长如何保证,成为这次定调宏观调控不得不说的话题。

  从实际操作来看,管理通胀预期的同时往往会伤及实体经济增速。在外界经济没有实现完全复苏,美国仍在印钞刺激经济之时,中国的调控如何实现真正高增长低通胀,摆在了决策者面前。

  据此,中金公司给出了2011 年货币政策偏紧,但对增长没有太大限制的判断。平安证券首席宏观策略分析师王韧则把这种政策判断归结为稳增长稳通胀并行。有消息显示,增长和通胀权衡之下,决策层对通胀的容忍度可能更高,经济增长则更注重质量。

  据了解,近期召开的有关会议已经开始明确讨论提高通胀目标的问题。有接近决策层的人士表示,调控通胀容忍度指标已经形成共识,现在的问题是指标的确定。

  中国宏观经济学会秘书长王建认为,明年的宏观调控政策可概括为“货币保增长,财政保稳定”。增长问题和通胀问题并行之下,郭田勇认为“紧货币、宽财政”是经济工作会议可能给出的调控基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