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黑居易:方舟子乱打假意欲何为?


黑居易:方舟子乱打假意欲何为?

 

方舟子在中国挺火的,而且还被某些媒体封为“打假斗士”。近日,方舟子又“盯”上了邓晓芒教授,指责其在申报学术成果时涉嫌独吞荣誉、奖金。118日,倍感愤懑的邓晓芒在网上发表《给方舟子先生的公开信》,详细说明了与杨祖陶先生所谓“坑师案”始末,驳斥方舟子的指责。(《长江商报》119日报道)

其实,看完这个报道后,可以初步了解事情基本情况,就应该可以得出一个基本判断,即方舟子错了,邓晓芒被中伤了。邓晓芒与他的老师杨祖陶合作的图书,怎么申报学术成果,怎么分配奖金,那是他们两人的事情。只要两人商量清楚了,有了协议,外人没什么资格说三道四的。邓晓芒在《公开信》中也说清楚了,他与老师杨祖陶的分工合作关系,邓为主,杨为辅。

而方舟子仅凭杨祖陶在《康德三大批判合集》写的一个后记来臆想,完全是毫无逻辑和道理的。方舟子在接受采访中说:“像杨祖陶这样的老先生不会愿意站出来谈这件事。但他的文章里已经用‘春秋笔法’表达得很清楚了。”实际上,杨根本就没有说出方舟子心中臆想的一切,只是方舟子臆想歪曲了杨的本意,然后穿着附会了一个所谓的“坑师”的指责新闻啦。

方舟子在一些打假事件中扮演了很正义的形象,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获得一些人的支持与认可,这是应该的,也是值得赞赏的。比如说在最近的唐骏事件中,方舟子揭露了唐骏的学历造假的事实,实在是给了那些弄虚作假的有钱人一个教训。但是,方舟子在打假中是否抱有私心,是否会出现错误,是否会有公报私仇,是否会有胡搅蛮缠等等问题,公众不得不三思而辨。

实际上,在现实中,有很多人以正义的形象出现,然后悄然地走向正义的对立面,以邪恶的行迹呼风唤雨。可是大众并不明晰其中的变化,仍然自得其乐地沐浴在其光辉形象。这就是很可怕的。正是基于此,邓晓芒在《公开信》中善意提醒方舟子,学术打假不容易,对那些既无头衔又无权势的人,打假必须更加谨慎,因为他们往往没有造假的条件,而且在受到伤害时更加没有保护。这句话点出了方舟子四面出击乱打假的本质。

相比于那些掌握权力与资源的权贵、官员阶级来说,邓晓芒的确只是一个无权无势的教书匠而已。即便方舟子打假打错了,邓晓芒也只能发一个公开信澄清一下而已,甚至很多被打假者无奈地任其所为,而无还手之力。至于那些拥有一定名望的当事者,或许还可以在媒体上公开辩诬,引起大众的关注,让大众做出最后的裁决。去年李辉进行了一场轰动全国的文化打假事件,易中天先生祭出道德飙车论,力挺文怀沙的弱势地位。我想,在这场邓晓芒与方舟子的对决事件中,易中天应该会站在他师兄这一边吧。

实际上,这些年来,方舟子打假的对象大抵都属于邓晓芒所说的那类人——“既无头衔又无权势的人”。无论这些人有多高的名望、有多大的学术成就、有多少桃李满天下,他们都不掌握予夺生杀的权力。在真正的权贵阶级和话语暴力面前,他们的确可能会沦为弱势群体。实际上,这些弱势群体拥有很广阔的社会关系,一旦被打假容易引起各方的关注,而不至于收到政治方面的限制。对于打假人来说,既可以造成新闻的轰动效应、抓住看客的眼球,又可以安全稳妥地自说自话,真可谓一举两得。

而那些真正鱼肉乡里、贪污腐化、穷凶极恶的官员,则天然地披有免于打假的防身衣。方舟子不可谓不明白其中的利害关系。所以,很多关于官员抄袭的打假新闻中,我们看不到所谓打假斗士的身影。比如说,去年轰动全国的“29岁市长周森锋抄袭论文”事件,首先是网友发帖而为人所知的。而且,擅于、惯于、乐于打假的方舟子并未就此进一步参与其中。此后的新闻报道及后续进展证明,凡是天朝官员,形象必光辉。后来,抄袭论文的打假事件的基调,渐渐转变,以至于成为一个树立低调有为、勤学勤政的官员的宣传报道,就差让屁民歌功颂德、感激涕零了。

所以,什么人可以随意地打假,什么人不能随意地触碰,方舟子内心是很清醒的。本末倒置、避重就轻正是方舟子这些年打假路程之所以既得名又安全的法宝。所以方舟子可以被官方许可,可以被官方和媒体联合封为“打假斗士”。对于官方来说,有了方舟子这样的打假斗士,拼命地打假,就有了廓清虚假的成绩在,那么所谓的官员造假腐败的问题可以着意淡化一点。于是,在拼命打小假的过程中,打大假成为神话。于是,方舟子安全了,官方也安全了。

写到这里,我突然联想到一则故事。1949年,一腔热血、踌躇志满的蒋经国奉命治理风雨飘摇的上海经济,他一开始就喊出打老虎的口号,大刀阔斧地整顿官僚资本,恢复民生。可惜,受到四大家族的联合干预,蒋经国不曾打掉老虎,只是打了一些小虫。经此一役,蒋经国名誉扫地,广受诟病。现如今,竟然有一个叫方舟子的美国人,没有打老虎,居然还被中国人封为“打假英雄”,真是奇哉怪也。

 

附录

长江商报报道:邓晓芒发公开信驳方舟子坑师指责

http://news.cnxianzai.com/2010/11/2992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