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知识分子之良心蔡定剑


长期关注中国宪政、选举制度、反就业歧视等制度构建的中国著名宪法学者、中国政法大学教授蔡定剑因肝癌晚期于11月22日凌晨在北京逝世。(法制网 11月22日上午9时)

蔡定剑是法学博士,中国政法大学教授、宪政研究中心主任;兼北大人民代表大会与议会研究中心执行主任,洪范法律与经济研究所学术委员,中国经济改革研究会特邀研究员等。
去年6月,蔡定剑在回江西南昌探亲期间查出已是肝癌晚期。此后,他一直非常乐观,努力配合治疗。在癌细胞业已扩散至全身之后,他的家人表示,“能够坚持至今日已是奇迹”。
  
据其家谱记载,1955年11月27日,蔡定剑生于江西新建,家中兄妹五人,他排行老二,幼聪颖,长辩论。

蔡定剑于1983年中国政法大学本科毕业(法学学士),1986年于北大大学法律系研究生毕业(法学硕士)。1986年至2003年底先后供职于全国人大常委会研究室、秘书处,任职至副局长,专司宪法、中国法制建设的理论与实践、人民代表大会与议会制度、选举制度的研究。2002年蔡定剑荣膺全国十大杰出中青年法学家,期间完成的《中国人大制度》迄今已再版5次。从1994年至2007年期间,先后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耶鲁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瑞典隆德大学和法国巴黎政治学院做过访问学者,并在世界至少20多所著名大学和研究机构发表过演讲。2004年1月,他调任中国政法大学宪政研究所所长,同时兼任北京大学法学院人民代表大会与议会研究中心主任迄今。

主要研究领域:宪政理论和实践,法制建设理论,人大制度和选举问题,关注社会问题。出版专著《宪法精解》(2004年)、《中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1992-2005年第四版)、《历史与变革-新中国法制建设的历程》(1999年)、《国家监督制度》,主编《中国向法治30年》(2008)、《中国选举状况的报告》(2003)等著作,评论集《黑白圆方-法治、民主、权利、正义论集》(2003年)、《夜阑烛火集》(2008年),是许多重要报刊的评论专栏作者,发表论文一百多篇。

除了在学术上建树颇多,蔡定剑教授同时亦全程参与了近年来的中国法治进程。在每年3月全国两会召开期间,他都会对媒体反复讲解《预算法》。他曾表示,全国人大作为最高代议机关,最重要的职责是“看紧老百姓的钱袋子”,亦不讳言当前预算工作存在诸多粗放之处,全国预算问题的重要性应该年年讲、月月讲、天天讲。
  
    近些年来,蔡定剑教授的很多精力用于法治普及与宣传,推进多处地方政改,参与制度设计,包括四川罗江县专职人大代表工作室、四川雅安党代表直选试验、上海闵行区委全委会改革等。11月19日中午,蔡定剑向《财经》记者表示,主政地方改革的官员“个人下场未必好”,但对于中国民主进程具有重大意义。
  
    同时,蔡定剑教授还热心社会公益事业,最具代表性的是推进反就业歧视活动。他个人组织团队对乙肝病毒携带者就业歧视、女性就业歧视以及农民工就业歧视深入调研,并与媒体广泛联合,推动反就业歧视在中国的开展。
  
    谈改革:改革开放30年事实是政治改革
  
    “30年在中国是一个坎,你回顾中国改革开放30年,第一,中国改革开放的起点不是经济改革,是政治体制改革,这一点呢,这个社会是有一个复史,为什么这么说呢,你看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了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建立社会主义法制,加强人大制度,这一套改革党和国家的领导体制,邓小平发表讲话,对中国共产党历史经验进行总结,到1982年宪法,这一系列都是政治体制改革,确立一个新的,文化大革命以后,发展的,新的政治基础,是从这里出发的,你没有看到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上就说要搞经济体制改革,对外开放,所以我们很多人以为改革是从经济出发的,是不对的。”蔡定剑说,由经济改革来推动社会进步的说法并不对,事实上每一次的进步都是由政治改革来推动的。
  
    蔡定剑举例说,中国清政府时期,小日本之所以强大,既打败了当时经济亚洲第一的清政府,还可以打败沙欧,日俄战争,是因为他有现代的民主制度,有宪法,有议会,有民权,所以这个时候要进行新的政治改革的纲领,要制宪发,兴民权,张民主,这些知识分子,开明的统治者就意识到这一点。
  
    蔡定剑说,现在的中国的经济发展到了一定高度,接下来就是要继续深化政治体制改革才能达到国家富强的目的。
  
    谈民权:民众需要更大的权利去获得利益
  
    作为《选举法》修订的的学者之一,他强调了民众权利的重要性。
  
    蔡定剑举例说,城市拆迁中因为资本家、开发商和权利结合,才有强拆,强拆的结果,普通老百姓的利益受损,开发商的利益极高,老百姓呢,有的得到基本的补助,有的连基本的补充都没得到,因为什么,因为这些人没有权利。
  
    “拆迁的时候他没有权利,在城市规化的时候他没有权利,如果他有权利跟开发商进行平等的谈判,他也可以在经济发展中得到一部分利益,开发商的利润就没有这样大,所以这个贫富差距的造成是由于普通老百姓权利的缺失造成的。”蔡定剑说。
    对比美国1933年的罗斯福新政,他论断:罗斯福新政大量的政策是社会保障政策,劳动保护政策,是增加大家的权利,增加大家的财富,包括罢工了,组织工会啊,包括劳动法的出台,法律的出台,这是使罗斯福新政真正的走出困境的关键因素。

佛曰:“生又何尝生?死又何尝死?”死死生生,都是在同一个循环中。蔡定剑先生用有限的生命为推动政改、普及法制而努力,心有大我,即使在生命的最后时光中仍心惦民主。先生虽往生,但作为中国知识分子的良心,将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