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加息是对的


相隔9日再度提高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所有人都认为是在回笼货币,这个说法当然不错,但是,回收的是新增货币?还是存量货币?谁能告诉我?恐怕问到这个问题,所有高喊“回笼货币”的人都没电了。因为,除了央行有这方面的统计数据,其他人不仅没有,而且这些数据都是保密的。

 

有些人说话,尤其是媒体和一些平庸之极的经济学家说话,经常是“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地误导公众。我可以负责任地告诉大家,央行基础货币投放与回笼“口子”很多,比如,“法定存准率”的提高或降低是基础货币的投放或回收;央票的投放或回收是投放也是基础货币的投放或回收;还有一个非常重要,但我们根本看不到的“口子”,那就是“外汇占款”――为避免外汇大量流入引发人民币大幅升值央行不得不用人民币买进外汇。2004年到2008年,人民币升值的过程中,“热钱”的大量流入,使得央行通过“外汇占款”向市场中注入的基础货币,占到全部基础货币投放的70%80%

 

除了央行基础货币投放以外,增加市场流动性还有一个非常非常重要的“口子”――商业银行信贷增多和货币乘数放大的效应。什么意思?信贷增加通俗地说,就是基础货币的流通速度(周转速度)。周转速度越快,流动性越大。

 

2008年金融危机发生之后,“热钱”流出,商业银行的大量贷款投放和加大货币周转速度放大了市场流动性,替代外汇占款,变成了流动性投放的主要渠道。下图告诉我们:央行在此过程中,没有大规模投放基础货币。

 



 

 

为什么要普及这些常识?是因为不懂这些常识,没办法对货币多寡作出判断。遗憾的是,我们的“专家”没有谁明白这样的常识,所以胡说八道。

 

那我做个判断吧,一定不准确,因为没有正确的数据,但基于常识的判断,总比不懂常识或无视常识的判断要靠谱一些。

 

既然这轮流动性是商业银行创造的,那我们首先要看银行信贷是不是已经被管住了?我认为,银监会和央行通过提高银行资本充足率、拨备覆盖率、存贷比等手段实际已经管住了商业银行的放贷冲动,现在贷款甚至是偏紧的。说明市场流动性的重点不该继续放在银行贷款上。

 

那过多的流动性从何而来?我们没有看到央行在债券市场净投放,反而是净回笼;没有看到“法定存准率”下降,反而是上升。所以,流动性增加的“口子”一定是“外汇占款”大幅增加。我们看到的10月份数据,已经告诉我们这一事实。

 

遗憾,外汇占款数据我们一个月才能看到一次。但我判断,现在外汇占款的数据正在快速增长,原因是“加息和人民币升值”。换句话说,“热钱”正在大量流入,以致央行必须快速对冲,所以“法定存准率”连续上调。我坚信,11月份的外汇占款数据出来的时候,会让我们瞠目结舌。

 

现在不是在用“资本管制”的方式,堵住“热钱”流入吗?我也可以肯定地说,效果不会太好。历史证明,“堵”只能延缓流入的速度,但“堵”不住流入的量。换句话说,要是能查得出来、能堵住,那也就不叫“热钱”了。“热钱”的一个基本特征,就是“看得见,摸不着”。“看得见”是说宏观统计数据中能表达出来,“摸不着”是说政府找不到它在哪。“热钱”进入后,已经混同于“老百姓”了。

 

好,我像告诉你一个相对靠谱的“结论”,这是今天说的第一个“结论”:截至到今年10月份,央行的基础货币依然保持着净投放状态(见图)――我们把“0轴”以上的净投放量和“0轴”以下的净回收量加一下,立即就会得出结论。

 

    所以,我这里郑重地提醒财经新闻同仁和那些狗屁不懂的“专家”,央行基础货币到底是净投放、还是净回笼,我们只能在每月公布的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看到。平时,无论是你看到上调“存准率”,还是看到央行通过债券市场净投放央票,都不能说明央行在已经在“净回笼货币”。

 

那么,现在货币到底是松是紧?客观地说,比2009年“紧”得多,但比2009年之前任何年份都“松”的多。总体看,市场流动性不是太少,而是还多。否则,就没必要大力度对冲了。

 

第二个“结论”是:流动性大也不能再加息。 20101020的第一次“加息”之后,人民币升值幅度加大,说明“热钱”流入提速,基本对冲了加息的效果。我认为,中央不再使用、至少是尽可能减少加息手段的使用、或对加息手段的使用慎而又慎是非常明智的。其实,中央把“通胀”提法改为“价格上涨过快”,已经暗示这一轮“价格上涨”不是简单的“通胀”,不能依赖常规手段加以抑制,所以才有了“控价16条”。我们必须懂得这其中的道理。

 

总有人问我:不加息,如何抑制通胀。我已经说过太多遍了,面对今天的通胀类型,加息抑制不了通胀,反而会使通胀加剧。想知道原因,请看我“博客”中之前的文章。

 

现在一个重要的舆论导向值得注意:中国1020加息,1020日当晚,全球外汇市场大幅波动,美元暴涨,大宗商品价格暴跌。于是境外和境内媒体上出现了大量“大牌专家”的声音。认为,中国加息不仅没有引来“热钱”,反而使“热钱”逃离中国(原理:“热钱”逃离中国会用人民币兑换美元,以致美元短缺、美元升值),所以中国应当继续加息,继续紧缩。

 

这是十分“混蛋”的说法,既没有理论依据,也没有历史实证依据。中国加息,“热钱”反而去追逐“零利率”美元?这不是奇谈怪论吗?历史上什么时候发生过类似的事情?明显的胡说八道,但我们的媒体和专家不假思索地采用,这不是在帮人家逼死中国经济?

 

英国人讲得最凶,英国《金融时报》甚至连篇累牍。我们必须知道,英国不过是美国的喉舌。他们这样说的目的:第一,证明中国紧缩对世界有好处,意在用另一种方式逼迫人民币升值,逼中国紧缩;第二,中国紧缩过度必然发生印度、巴西一样的情况,一切政策作废,只能看着恶性通胀发展,经济衰退逼近。

 

1020的商品价格暴跌真是由于中国加息创造的吗?事实是这样,当天是新浪财经――外汇频道帮我揭开了谜底。中国加息之后三个小时,美国财长盖特纳在美国西部发表讲话说:美元贬值不符合美国利益,美国不会用货币贬值促使经济复苏。

 

话音刚落,外汇市场立即作出反应,美元指数上涨,大宗商品价格下跌。但当中国人一觉醒来,一个骗局就这样形成了。因为,这条新闻被处理得非常弱,除了美国外汇市场投资者做出了反应,几乎所有媒体都没有关注到。我说不清这是巧合还有故意。所以,我们千万要小心,否则“被人家卖了还在帮人家数钱”。这是愚昧的可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