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评录76:芮成钢代表中国的无行与耻辱


    才知道有一个叫芮成钢的人,一个面相如初出茅庐的中国小子,然而,惊闻其居然代表中国、代表亚洲,让全世界掉了眼镜。呵呵,昔有楚人之狂,我是楚人,现在看来,芮成钢更狂。


    芮成钢的“代表门”,现在似乎正在演变为一桩公案。有评论称,这是一起用中国特色意识形态话语而应对公共世界的经典案例。11月12日,20国集团峰会在韩国首尔落幕,在奥巴马记者会上,央视经济频道主播芮成钢争抢韩国媒体之提问机会,急欲表达,同时自称“代表亚洲”,让世界为之惊惧。还有搜索者,告知芮成钢并非首次创新,在2009年的伦敦G20峰会,同样是面对美国总统奥巴马,芮氏连续提出两个问题,一个是声称“代表中国”,一个是声称“代表全世界”,芮氏之狂,可谓狂之极矣。


    史记淮阴侯列传里有“始为布衣时,贫无行,不得推择为吏。”说的是韩信旧事,少年时浪荡不羁,缺乏品格德性,所以,不能举孝廉而为公共服务者。所以,“无行”便成为中国文化的一种,并颇有底蕴的意思。以至后来,就有了“才人无行”的称号,指的是虽有才学,懂得英文和世界语,却无有品格。放在芮成钢面前,看来颇为合适。


    有才而无行,在中国,其实是比比皆是,而且更有普世漫延之势。比如,“我爸是李钢”,又比如“我就是政府”,再比如重庆王立军的“双起”,等等等等,都如芮氏代表门如出一辙,表现出一种话语的强霸,更揭示出中国对于独裁权柄的偏好。这一点,在中国的各处以及各个阶层,皆是相同的。前天见一不大的小企业家,躬逢其宴,座间有诸多祝酒,这时候,企业家就说了:再怎么喝,也不能乱了规矩,谁是老大,你们都要清楚。当下,满座无语了。


    芮成纲之代表,似乎有三个代表之意,代表中国,代表亚洲,代表全世界。其后的潜台词,就是“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四海之滨莫非王臣”,倘若没有这样的深厚底蕴,芮氏是定然说不出来这三个新代表的。


    不过,对于“普天之下”和“四海之滨”,中国文化中似乎缺少一种公共的价值认知,或者说,对于公共价值,中国是历史阙如的。也正因为如此,中国人对于天下四海,便唯有一种意识,那就是“都是我的”。这样的一种意识,放在百年之前,自然颇有自己的道理,而放在21世纪的世界,则违背的平等与尊重的法则,诚然,也不入不了世界的游戏了。


    而对于新世纪的中国人来说,这种相互尊重的伦理与传统还是有的。这种尊重,也并非是崇洋而媚外,而是一种民族的自重。尊重自己,也才会尊重他人。人与人之间如此,更何况民族与民族、国家与国家?所以,当芮成钢说出他代表这和那时,我就有了一种心的绞痛,有了一种耻辱感,有一种被凌迟的痛楚。甚至,我已看到了中国在人类世界的超级霸权与独裁的黑暗。


    休了吧,芮成钢,成耻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