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巴巴的控制权,将落入谁手?


点击进入下一页

现在,马云阿里巴巴的位置受到了挑战。

根据五年前阿里与雅虎的战略合作协议,从今年10月起,马云将不再拥有“不被辞去阿里巴巴集团首席执行官”的保证,另外,雅虎将有权从这个月起在阿里巴巴集团增加一名董事。而此前,马云和他的团队占了董事会4席中的2席,其他2席分别归日本软银和雅虎所有。

除了董事席位增加外,根据协议约定,这个月起,持股阿里39%经济权益的雅虎,其投票权将从当时条款约定的35%增至39%;而马云等管理层的投票权将从35.7%降至31.7%,软银保持29.3%投票权。这就意味着,阿里管理股东在投票权上将由超过雅虎0.7个百分点,转变为低于雅虎7.3个百分点。

但随着10月节点的到来,美国雅虎却面临着前狼后虎的境况,显得有些自顾不暇,因为美国几家私募股权公司与美国在线都表达了收购雅虎的兴趣。

阿里的控制权,将落入谁手?

一个坚持“离”,一个“不放手”

对于这段五年“婚姻”的评价,阿里的态度已经非常明确——离!

阿里巴巴集团首席财务官蔡崇信首先公开表示,“只要雅虎愿意出售,阿里巴巴随时都准备赎回雅虎的持股”。从今年2月份开始,阿里就回购股份问题开始与雅虎进行谈判,但由于价格相距甚远,无法达成一致,谈判于今年6月终止。接下来,阿里数位高层接二连三抛出颇为尖锐的态度。

阿里巴巴集团CEO卫哲把话说得很明白,雅虎已不再拥有其自主搜索引擎技术,阿里与雅虎间合作关系的基础不复存在,“我们为什么需要一个没有技术和商业协同功能的财务投资者?”

对于雅虎CEO巴茨提出的“可能加入阿里董事会”的表态,阿里集团资深副总裁王帅也向记者表达了阿里高层的态度,“自巴茨女士出任雅虎CEO以来,其对互联网业务、中国市场以及合作伙伴的种种决定和表态,都让人难以理解。”他建议,巴茨与其来纠缠阿里,不如“先集中精力努力提升美国雅虎现状”。

就在前几天,马云在今年的计算机大会上首次表态,虽然外资是阿里的控资大股东,但外资不会控制阿里,自己能掌控阿里巴巴的未来。

但雅虎并不想分道扬镳。雅虎CEO巴茨多次表态“不会出让阿里股份”,甚至表示“今年年底前,可能加入阿里董事会”。

2007年,阿里巴巴集团B2B业务在香港首次公开募股,就给雅虎与其他投资者带来丰厚的收益。此外,雅虎更看好阿里旗下的淘宝和支付宝业务。曾有媒体报道,美国投资机构已就淘宝和支付宝进行估值,认为这两家企业上市后的市值将分别达到100亿美元和40亿美元。雅虎显然不愿意在这两家公司上市前退出。

对于雅虎“等着淘宝和支付宝上市以后再退出”的想法,阿里集团表示,淘宝网没有上市计划。言下之意,雅虎得花相当的耐心等待自己预期的收益出现。

但雅虎的时间可能不多了。美国在线正与几家私募公司探讨收购雅虎的可能性。有趣的是,阿里内部人士透露这样一个细节:这些收购方强调,不管用什么方式,这样一个协议达成的前提是雅虎处理掉亚洲的资产——主要是指其手里握有的39%的阿里股份。

曾经情投意合

与现在急于回购股份的情景相似的是,5年前,阿里对雅虎注资的需求也同样是急切的。

5年前,资金是阿里寻求战略投资人最主要的原因。在当时,阿里上市机会并不成熟,因为全球范围内还没有类似的商业模式被海外股市成功接受,阿里的价值就需要通过另一种方式被评估,就是寻求强有力的战略投资者,出价收购自己的股份。而雅虎则是这样一个合适的对象。

2005年,雅虎向SEC提交了收购阿里巴巴股份文件,文件显示,雅虎计划用总计6.4亿美元现金、雅虎中国业务以及从软银购得的淘宝股份,交换阿里巴巴40%普通股(完全摊薄)。同时,根据双方达成的协议,雅虎将斥3.6亿美元从软银子公司手中收购其所持有的淘宝网股份,并把这部分股份转让给阿里巴巴,从而淘宝网将成为阿里巴巴的全资子公司。以此计算,雅虎共斥资10亿美元收购阿里巴巴股份。

也就是说,阿里用这次举世瞩目的收购案向全世界证明了自己的价值。同时,还获得了10亿美元,缓解了投资人套现所带来的压力,一举两得。

这个如今被看做雅虎近几年唯一一项正确决定的注资行为,在2005年时,其实遭到不少质疑的声音。

全球知名投行美林发布的分析报告认为,这一计划属于“豪赌”,将部分稀释雅虎的每股收益。报告中,美林将雅虎2005年的每股预计收益从0.55美元降至0.54美元,2006年的每股预计收益从0.68美元降至0.64美元。

雅虎冒着高溢价收购的风险,换来了一个没有控制权的公司和一席董事会席位,这让很多人觉得费解。但通过雅虎日本的成功运作,可以看出,雅虎通过注资阿里巴巴进入中国互联网市场,是最明智的选择。

易观国际高级分析师曹飞表示,互联网产业与传统产业不同的是,中国互联网企业的经验技术、管理水平都与外国公司不相上下,同时互联网产业的本地化要求要高于多数传统产业,因此在当地寻找团队进行管理,也许是雅虎在本土以外市场拓展的最佳方式。例如在日本雅虎的角色也只是投资方,软银是实际操作方,但雅虎日本目前的运营情况让雅虎的市值得到很大的提高。

场面热闹,结果老套

尽管阿里和雅虎看上去争夺激烈,这场控制权之争显得剑拔弩张,但在多数业界人士看来,这种纷争对阿里的未来不会产生什么影响,顶多是场“闹剧”。控制权之争的解决,多数以利益的互相妥协而收场,最终的结局往往不具备任何戏剧性。

首先,阿里赎身需要付出很高的代价。以阿里B2B香港上市公司为例,目前其市值约为700亿港元,即100亿美元左右。阿里巴巴集团持有其73.21%的股份,雅虎减去2009年抛售的1%股份,持有的阿里巴巴B2B公司股份约为28%,由此雅虎所持有B2B公司的价值约为28亿美元。另据业界对淘宝网200亿美元、支付宝100亿美元的普遍估值,根据39%的持股比例,雅虎拥有这两块资产的价值为117亿美元。如果除去阿里云、中国雅虎等部分,再加上40%至50%的溢价,阿里得拿出200亿美元“赎身”。

尽管昂贵,阿里也不是不可能采取回购。易观国际高级分析师曹飞表示,阿里巴巴也可以通过寻找新的战略合作伙伴,赶走拖后腿的雅虎。而阿里巴巴旗下淘宝、支付宝都是相当诱人的。有说法称,阿里可能通过国有银行得到回购股份的资金,一方面可以赎身,另一方面对支付宝乃至整个阿里集团未来的发展都有好处。

当然,即使阿里无法回购股权、巴茨真的进入董事会,以马云和他的团队在阿里集团的影响力,雅虎仍然无法对阿里指手划脚。拥有雅虎日本近40%股份日本软银孙正义曾经表示:“虽然大股东有股权,但创始人团队也可以在管理中把对方架空。所以我认为,以马云今天的地位和影响力,雅虎想动实际管理层,阿里巴巴绝不会善罢甘休。”

因此,相对回购或者夺权这两种惨烈的结局,更多人认为,在孙正义的周旋下,雅虎和阿里很有可能继续保持现状,雅虎甚至有可能减持,以稳定阿里管理层。但美国在线等公司收购美国雅虎的想法又为这场纷争增添更多不确定的因素。结局如何?我们拭目以待。

原标题:全面解析阿里巴巴与雅虎:五年之痒。

请点击: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