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是否应该警惕谷歌霸权!?


  中国人有句老话: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
   中国人还有句老话:富,不过三代。
   在IT的世界里,十年就是一代。所以,按照我的理解,两句老话合在一起的意思应该就是:在后PC时代的床上,微软不举,谷歌勃起。
   哎,后PC时代其实也就是越来越荒谬的互联网时代。在上一代帮派老大微软还要靠高举反盗版砍刀才能收到Windows保护费的午夜,霓虹街头异军崛起的新帮派大哥谷歌早已上升到了“以德服人”的最高境界,因为人家Android从一端上桌揭开锅盖就是免费的,并且号称世世代代团结友好的免费下去。
   如果说微软还在依靠推销大麻牟取暴利,那么谷歌则是通过传销空气成为圣母玛丽亚。推销与传销,谁更有魅力?大麻上瘾但是还能戒掉,您有种五分钟不呼吸试试看?暴利的积累能够帮助盖茨成为世界首富,但是他和我们圣母玛丽亚相比依然差距不止一个光年。
   出来混的都明白,这一出手,高下立见。
   OK,正因如此,我们就不难理解,为何一向视微软为死敌的乔布斯在Q3财报发布会上掉转枪口破口大骂谷歌,因为他心里明镜似的清楚:下一个十年,苹果iOS的对手只有一个,那就是谷歌Android;微软Windows,日落西山ing。
   归根结底,人至贱则无敌,“免费又好吃”则天下无敌。
   言归正传,我们是否应该警惕谷歌霸权?
   首先需要指出的是,乔布斯批判谷歌的方向是不对的,他反复强调,历史证明“封闭”最终将战胜“开放”,Android是“问题软件”,因为业者将面临版本过多的问题。
   嗯哼,事实上呢?全世界的消费者和OEM制造商都一样,面对免费的系统,挑剔的眼光会立即变的柔和,将心比心,人家谷歌都跳楼大赠送了,源代码有点BUG?重复开发DRIVER?冲着完全免费和口碑传销,我们都忍了!换个角度想想,哪个妻子会敌视自己丈夫丑陋无比的女同事?同样道理,假如Android果真是明摆着的“问题软件”,每天全世界激活的设备数量能超过二十万部?伟大的乔布斯至于恼火到公开敲桌子拍板凳?
   相比之下,鲍尔默批判谷歌的方向就有点对路了。他在WP7发布会后接受媒体采访时暗示:Android其实并非真正免费,也有专利授权使用费,谷歌也可以向相关企业追究软件专利授权费用。
   遗憾的是,鲍尔默并没有把话讲透彻,也许是有难言之隐吧。我试着延续他的方向讲下去,这位微软CEO也许是要告诉大家:Android再这么火下去,最终也将走向垄断。然后,终于有那么一天,在一个伸手不见六指的夜晚,我们基于Android的手机、电子书、平板电脑、电视机等等等都在一夜之间黑屏,唯一和上次Windows黑屏时不同的是,我们及我们的OEM制造商们甚至无从谈起维权,因为谷歌压根就没有向咱们推销过什么,人家唯一做的就是纯洁的把不断升级的源代码放在这里等你下载,纯洁到连张授权使用协议书都没有。
   没有红色的结婚证书,自然也就不需要绿色的离婚证书。假如Android末日真的来临,我们似乎也只能纯洁的忍受。
   当然,“以德服人”的谷歌是绝对不会“自决于人民”,这一切都只是我的一个假想,延续鲍尔默式思维的一个假想。事实上,我更愿意相信也确信,Android真的会世世代代团结友好的免费下去,因为,根本用不着搞什么黑屏东东,因为到了Android真正一统江湖的那一天,我们每呼吸一次的代价就是同时点击一次AdSense广告,否则后果自负。试问,世上还有比这更美妙的生意吗!?
   非常有趣的是,Android创始人安迪鲁宾日前在接受媒体专访时表示:尽管WP7可以为消费者提供更多选择,但世界有了Android之后就不需要另一个平台。我坚持认为世界不需要另一个平台,唯一创造另外一个平台的原因就是政治因素。
   我想告诉安迪鲁宾两件事情:第一,世上从来都没有免费的午餐,商业模式可以免费,但是盈利模式永远无法免费,所以Android最终还是谷歌用来赚钱用来拉高股价用来取悦投资人的工具,它没有您说的那么伟大;第二,作为一家和美国政府及军方密切协作的企业高管,请您切记,世界上从来都没有任何一种脱离政治而存在的经济,顺便提醒您一下,10月22日,你们的美女副总裁玛丽莎不也在旧金山湾区的家里为奥巴马举行了政治募捐活动吗?您没接到邀请函吗?
   最后,我想和诸位一起分享下《谷歌十大真理》的第二条:心无旁骛、精益求精。我们要做的就是搜索。我们拥有世界上最大的研究队伍之一,可以心无旁骛地攻克搜索问题,我们知道自己擅长什么,也知道如何可以做得更好。我们会对难题持之以恒地反复研究,因此,我们能够解决复杂的问题,即使我们的搜索服务已经在为数百万用户提供快捷、流畅的信息搜索体验,我们仍能不断对其进行改进。我们在不断地改善搜索服务,我们希望将强大的搜索功能应用于未曾探索过的领域,并帮助用户更多地获取和使用生活中不断增加的信息。
   我的神啊,请您显显灵吧,告诉我这是否就是最新版本的“言行一致”?
   特别提示:本文系《IT时代周刊》李易专栏特稿,其它平面媒体谢绝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