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买车这个事情上,我见过冷静的人,也见过冲动的人,但归根结底是冲动的人数占绝对优势。冲动是魔鬼,而魔鬼总爱在人们买车的时候乘虚而入。所以,买车的——
第一大忌是冲动
当然,这个原则对于真正的有钱人是不适用的,他们需要的就是激情消费,享受那鹤舞白沙、我心飞翔的感觉。可惜,这种毛病不只是有钱人有,普通工薪族地摊买菜时尚能淡定,到了买车这种事儿上却容易丧失平民本色。
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去年年底,彼时吾国车市正值巅疯时刻的尾声,连朗逸这样的平民车都要加价,连明锐这样低调的车都要排队,而我的两个亲戚,抢在这个时候,分别买了朗逸和明锐,一点优惠都没有,还都是排了两三个月的队才提车。
他们买车不是急用——貌似也没几个人是离了车活不了的。但去年曾有一个时候,只要是有点闲钱的,家家户户都在说买车的事儿,再加上又有一个购置税优惠将减少的说法,于是便催生了去年年底的那波汽车抢购潮。
其实,明眼人(包括在下)都明白,加价排队的事儿长不了,但无论怎么苦口婆心,很难让人回心转意。——事实上,一过年,车价就松动,到现在,一辆朗逸至少优惠万元以上,那位亲戚早开了不到一年车,却多掏了一万多块钱,你看这急着的!
一个人一旦决定买车,往往会心痒难忍,就跟新郎倌儿急着进洞房差不多。新郎倌儿一心想进洞房,免不了要多向守在外边的丫鬟、老妈子们甩几两银子的红包,着急提车的人,在讨价还价上难免放松尺度。俗话说,上赶着的不是买卖,经销商不宰你宰谁?
最着急的买家,居然要向经销商发红包,这就涉及买车的另一大忌——
远离加价车
加价买车其实是冲动买车的升级版。
中国车市上汽车的品种越来越多,按理说,供应丰富了,加价行为应该收敛才对,但奇怪的是,加入加价行列的车越来越多。汽车加价行为,看似是一个愿打、一个愿挨的市场行为,但事实上,这还是一个商业道德问题,它破坏了正常的市场秩序。
一些车型出现供货紧张,经销商就开始算计,怎么趁机制造更紧张的空气,从买家口袋里掏出更多的钱。本来买家们可以按部就班地交定金,排队提车,一些无良经销商却怂恿部分客户多出钱加塞儿,一部分道德感不强的买家也信奉花钱好办事儿,厚着脸皮插队。一旦有人插队,整个队形就乱了,搞得买家们不加钱就提不到车。
说到底,加价买车的行为唯有经销商得利,所有的买家都被JS算计了。提前拿到车的买家也不必沾沾自喜,你其实不但着了经销商的道儿,还当了一把叛徒,扮演了一个不光彩的插队角色。——也许你可以说不在乎钱,但你在乎你的人品吗?
作为一个头脑清醒并富有正义感的买家,一听经销商放出加价的口风,应果断拒绝并正告对方少来这一靠——大不了爷去买竞争对手的车,就是不惯你们这臭毛病。
现在车市上什么车好卖,立马会有大量竞争车型出现,比如原来本田的CRV一贯加价,现在有了丰田RAV4、大众途观、现代IX35、日产奇骏等强劲对手。虽然SUV市场现在过热,加价者不止CRV一个,但丰田召回风波一起,品牌形象和销量严重受损,不得已靠降价保住市场份额。这个时候,弄辆实力本来就不弱的RAV4还能便宜一万多,何必死抱着CRV或者途观不放呢?
当然,有些买家是某某品牌的粉丝,对某某车忠贞不二、不离不弃。尽管如此,也要明白,爱是相互的,你对她倾注了满腔热爱,她却总想把手伸进你的钱袋,这时候冷静一下再出手为好。记住,你不是离了车活不了,更不是离了某品牌车活不了,加价是暂时的,降价是必然的,什么时候加价结束,就是她真心向你示爱的那一天。
RAV4原本也是加价车,现在却出现大幅优惠,买了加价车的岂不冤枉?这就需要买家留意判断——
什么时机出手?
前段时间的丰田的召回门波及甚广,不但丰田旗下产品纷纷降价自保,也带累了很多其它日系品牌的车子。一时间,日系车出现了难得的降价潮。
但这一波行情持续了仅仅三两个月的时间,随着召回门影响力的减弱,丰田车系、日本车系也逐步恢复了售价。
谁要是在此期间出手买到心仪的日系车,那就是赚到了。比如一向坚挺的丰田卡罗拉,也曾出现过两万以上的优惠,一台车比现在至少能省一万块。
这如同股市中的政策市,要是时常留意车市中的大方向,就能判断出一个好好出手时机。
像丰田倒霉这种事儿倒不太常见,不过车市中还是有很多规律值得琢磨,琢磨透了,买一辆10万块钱的车给你省下万把块是没有问题的。
诱惑着人们冲动的基本上都是新车型,而家用车的买家基本上都出于实用的目的买车,实用主义者买车时不追捧新车而多关注成熟车型;实在相中某款新车也不急于出手,而静待良机。这就是所谓——
不盲目追捧新车型
现在的车型,五年左右就换代,两三年就改款,所谓新车效应,顶多一年就失效。如果你抢先买了辆新车,十几万的车多花一两万是难免的(多数车最多一年以后就会出现大幅优惠),这一两万买的就是买的能维持一年左右的这点新鲜度(当然,有钱难买人乐意,钱是个人的,打水漂玩儿别人也管不着)。另外,新车虽然光鲜亮丽,但还是要经过上路检验才能放心,一款车上市一年后,那些性急的车主已经替大伙测试了它的优缺点,这时候再做决定也比较稳妥。
等一年还不够,如果是个彻底的实用主义者,那就等车面临换代或改款时再出手,价位保你满意,而且不用看着车一个劲儿地掉价而上火。吾国车市经过几年的爆发,实惠车一抓一把,什么标致307、日产颐达、骐达、大众POLO、本田思域之类,这些车子虽处于生命周期末端,但毕竟是大厂出品的经典车型,品质不错,价格水分一挤再挤,买这种即将换代或改款的车,比较对得起我们辛苦赚来的钞票。
而且,说实话,即使换代,车子也不见得有什么实质性的进步,因为汽车技术已经相当成熟,不可能像电脑芯片那样一两年就有性能上的大突破。比如,本田雅阁国产已经10年,换了三次代,谁能说出现在的雅阁跟10年前的雅阁相比有什么实质性的突破?要是中期改款,最多是拉皮手术,对车的品质更没什么影响。所以,务实的买家是只买对的,不买贵的。
但即使是上市年头稍多些的车型,出现比较大的价格波动也是比较正常的。在吾国车市上,大量的车价格一年之内价格波动10%——20%是常事儿,你是在高点买入,还是在低点买入,全看你的眼光了,这就要——
把握好几个时间点
一般而言,吾国车市中,五一前后,十一前后,厂商爱搞促销,这种时候,应该多留意一下心仪车型的促销信息。
更重要的是11月份和12月份,这正值4S店完成厂家销售任务的最后关键时刻,一些4S店会在此时大放血,为冲量完成任务而大出血是常有的事儿,这个时间段,很可能会以低出进价的价格买到心仪之车。
但这个火候不太好把握,因为你不知道店家的销售任务到底完成到什么程度了,而一旦任务完成得差不多了,优惠会立马收回,一两天之间,一款车差价几千到一万也不稀罕。所以,这种时候不能掉以轻心,可以通过一切渠道搜集情报,实在判断不了底价在哪里,就别太贪心,到了心理价位就出手。
这是正常年份的情况,要是赶上去年那种疯狂的年代,什么车都不愁卖,能提到车就不错了,即使到了年底,跟4S店也完全没有讨价还价的资格,这种时候,明智买家的选择自然是惹不起躲得起,大不了闪人,做好来日方长的打算。
如果你能心平气和到这种程度,那就有可能晋级为一名专业买家,而专业买家的强项是——
学会看车市走势
一旦确定买车,当然会根据价位、自己的需求、个人喜好等圈定一款或几款车。这时候,如果能搞一些情报搜集和分析工作,实在是大有裨益。
比较专业的做法是:一,尽可能搜集此车此前时间较长范围内的价格波动情况,研究此车的价格走势;二,找到此车的年销售目标数字和每个月的销量,分析它的销售情况;三,找到此车的库存情况。
这些数据看上去比较专业,但只好使用好互联网,大多数信息都能在家里的电脑上搞到。如果抽空再到本地的4S店转一转,看看店里停车场上的库存情况,再配合网上搞到的数据,判断一个好的出手时机其实并不困难。
当然,在看一款车的时候,最好结合车市的宏观情况综合判断,吾国车市自有其诡异之处,比如“年数逢单车市必火”之类。要是火得过头了(比如去年),最好引而不发;要是碰上车市不景气的年份,就无须犹豫(比如2008年);如果碰上还算正常的年份(比如今年),看看上边提到的几个数据,掐指一算,买车的吉日自在掌握之中。
还有一个诀窍,就是参加一些组织,比如车友会、团购QQ群之类的。大家来自五湖四海,毫无利己之心,无私分享价格信息和优惠信息,这些信息比4S店JS们忽悠你的信息可靠得多。而一旦找到一个不错的组织,大家来一次成功的团购,省下的钱真是让人心动啊!
说了半天,如果您老人家对万儿八千的不在乎,算我白说;如果您跟我一样是一位为了生活四处奔波的工薪族,能省一万就省一万吧,毕竟这是一年多的油钱啊。
(此文授权新浪汽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