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业数据的近喜与远忧


  昨天,股票投资者因为中国官方的制造业数据赚了一把。虽谈不上意外之喜,也超出了很多人的预期。中国内地股市也因此终止了连续四个交易日的跌势。基准上证综合指数收盘涨2.5%,至3054.02点。深证综合指数收盘涨2.9%,至1341.84点。

  北京公布的两项衡量中国制造业活动的指标均显示制造业增速加快,其中10月份CFLP(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与中国国家统计局联合发布的PMI(采购经理人指数)由9月份的53.8升至54.7,10月份汇丰中国制造业PMI由9月份的52.9升至54.8,创下自该行2004年开始发布数据以来的最大环比升幅之一。(PMI高于50表明制造业活动扩张,低于50表明制造业活动萎缩。)

  上述两项指数的表现显示了出口扩张的速度依然非常温和,远低于整体增速。这说明在全球经济不稳定的背景下,由西方发达经济体主导的外部需求仍持续疲软。幸而,尽管出口订单有所减少,制造业整体活动却在加速扩张。CFLP的PMI数据显示,10月份新出口订单由9月份的52.8微降至52.6,但产出指数、新订单指数及采购数量指数均有所上升。可见,中国国内需求赶了上来,逐步增强。

  经济世界的黯淡市况中,中国经济表现太重要了,尤其是在亚太地区。北京的制造业数据一出来,鼓舞了投资者对经济前景的信心,周一的亚太股市多数上涨。中国香港股市收盘走高,大宗商品及金融类股领涨,内地制造业数据表现强劲,打消了市场对地区经济持续健康增长的疑虑。恒生指数收盘涨556.62点,至23652.94点,涨幅2.41%。澳大利亚股市涨至四个交易日高点,基准S&P/ASX 200指数收盘涨36.9点,至4698.5点,涨幅0.8%;股指盘中一度触及四个交易日高点4705.4点。新加坡股市收盘走高,基准海峡时报指数收盘涨49.56点,至3192.18点,涨幅1.6%。

  然而,坏的事情总有好的一面,反之,好的事情也总有坏的一面。两项中国制造业指数虽然显示了制造业活动增长继续加速,也警示了中国经济整体形势可能偏热,通货膨胀压力可能进一步上升。CFLP的10月份PMI报告中的购进价格指数由9月份的65.3升至69.9,这一指数大幅上升意味着企业成本压力加大。虽然汇丰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不提供分项指标,但该行也透露,10月份的输出及购进价格指数均升至2008年7月以来的最高水平。

  这不禁令人担心,市场可能低估了中国内地面临的通货膨胀压力。9月份中国CPI(消费者价格指数)较上年同期上升3.6%,高于中国政府2010年全年3%的通货膨胀控制目标。之前有分析认为恶劣天气是今夏通货膨胀率上升的主要因素,但现在……

  短期来看,投资者正等着Fed(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在本周二和周三会议上宣布可能推出的新一轮“量化宽松”——国债购买计划的细节,这可能会对中国股市和上证综合指数构成支撑。但更远一点,通货膨胀压力会带来真正的麻烦。上个月,中国央行为抑制通货膨胀预期已经上调了基准存贷款利率,这次加息试图向市场传递北京的信号,但显然,力度是不是够?我以为,最高决策层必须考虑进一步实施紧缩政策的方案,不论允许人民币升值,还是在年底前再次加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