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价的“轮回”
众所周之,猪肉市场价格涨落通常有一个恒定的周期,大约在三年左右。其主要原因是由于中国生猪分散养殖,信息传导不畅,经常出现“供不应求”和“供大于求”交替的周期波动。当“供大于求”的时候,市场上生猪供给充裕,使得猪价下跌,造成大量散养户无利可图,纷纷退出养殖,此时市场供求趋于平稳,而由于养猪的周期比较长,随后将会产生“供不应求”,猪价又被提升,这就是所谓的猪肉市场价格波动的“轮回”。
最近的一次价格下跌要从2005年末说起。2005年底到2006年上半年,生猪收购价格低到3元/公斤以下,“猪贱伤农”,农户不得以大量处理生猪,甚至部分母猪也由于饲养成本太高而处理掉了。这造成了生猪供给方面的低谷,也预示猪价将要回升。从2007年猪肉价格一路暴涨,甚至造成了一定程度的恐慌,到2008年这两年间只有两次小规模的下降,却丝毫不影响猪肉价格的一路走高。究其原因,北京绿康种猪繁育有限公司总经理张北辰在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表示:“主要是之前的大量养猪户以宰杀母猪的方式停止养殖造成的市场上生猪供应严重不足。”而广东温氏集团一位负责人在接受记者采访也表达了同样的观点并指出:“疫情的影响、饲料原料价格的上涨以及劳动力价格的上升也都是造成此轮价格大幅上涨的原因。”虽然此轮上涨有些超出价格市场波动的范围,但其最终的走势必然要符合经济周期。从2008年1月起,生猪价格已经出现了明显的下跌,本文的众多受访者无一例外地表达了未来肉价将继续下调的预期。此轮生猪市场价格“轮回”的雏形基本显现。
根据权威媒体调查,高盛亚洲投资早在2005年以3000万美元投资江苏雨润食品产业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为雨润食品),后乘胜出击,于2006年以20.1亿元人民币的天价控股河南双汇投资发展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为双汇发展(27.00,0.02,0.07%,吧))。2007年,东方摩尔国际投资管理公司(以下简称为东方摩尔)在长时间的接触后以巨额资金签下了河南雏鹰集团。2008年德意志银行又出资6000万美元换取上海宏博养猪场30%的股份。我们不难看出,在2007年之前,这些私募股权投资基金(PE)关注生猪行业的终端深加工环节,而2007年后PE则转向关注生猪养殖行业。这种转型完全与生猪市场的价格波动有关。自2005年下半年,猪肉价格出现了下调,猪肉供给充足,可以说深加工产业具有很大的优势和选择权,这时进入深加工环节无疑是掌握了最有利润和最具话语权的环节。自2007年以来,由于猪肉“供不应求”以及价格一路攀高,生猪养殖行业翻身占领了市场的有利地位。导致投资者纷纷涉足养猪场,为的就是在生猪养殖行业的话语权。“我认为目前作为生猪养殖场的机会更好一些,我们掌握着话语权。”东方摩尔首席投资官赵劲在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说,“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高质量的猪肉在市场上非常紧俏。这就是我们的优势。对于屠宰加工的企业来说,即使设备再先进,如果没有稳定优质的生猪货源,一切也都只是空谈。”
这就是风险投资在生猪行业的“轮回”,随着下一个价格周期的到来,生猪产业链上下游的话语权也必将周期性交替。
猪价轮回VS高盛养猪--高盛控制产业链的阴谋
评论
5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