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心良苦


用心良苦

李乙隆

小说纯属虚构,请勿对号入座。

无意间看到一位朋友的QQ聊天记录,觉得有趣。经他同意,整理如下:

A、请问是CS学校吗?
B、是。
A、我想送孩子去读,先了解一些情况。
B、我QQ空间上有我校招生简章,你看后如果还有什么需要咨询,再问我,好吗?
A、好!(过了一会儿)你们学校需要入学考试,我孩子成绩不好,怕考不进去。
B、去试一下吧。你可以找C老师,就说是L老师介绍去的,她可能会照顾一下。
A、你就是L老师吗?我直接找你不行吗?
B、我不在学校。
A、为什么?
B、在家疗养。
A、生病了?
B、也说不上什么病,只是人虚弱,精神不振,医生说需要休养、调治一段时间。
A、保重身体,L老师!
B、谢谢!
(过了一会儿)
A、关于这个学校,你没有其他话要说一说吗?
B、你还有哪些方面需要咨询?
A、这个学校的校长怎么样?
B、不错,是个能把弱校变成强校的校长。
A、他的为人呢?
B、是个厚道人。
A、学校的老板呢?
B、不错。
A、老师们呢?
B、都不错!
A、就知道你会说这个不错,那个不错的!
B、不要说你是以家长名义来咨询,就算是网友,我也会这样说的。
A、你似乎觉得我是假冒家长?
B、呵呵,我可没这样说……
A、你不道人之短?
B、偶尔也有道人之短,但最好是当面。
A、你从没有在背后论人非?
B、不可能从来没有,有过的,只是极少。
A、你在学校时,经常在老板身边,但你不喜欢在老板面前说哪个同事不好,总是这个也好,那个也好。这不是烂好人、好好先生吗?
B、我喜欢用人之长,避人之短。如果给我权力,不管是以前“集体辞职”的那些同事,还是现在这些同事,我都会尽最大可能去用好他们,发挥他们的积极性。
A、以前“集体辞职”事件,与你无关?
B、无关。因为上学期我被安排新的工作,被要求不再插手学校管理。他们跟我交流时,我总是要求他们服从领导,做好工作。尽管我对当时遥控他们的领导的一些做法并不认同,但我从没有在同事中表现出这一点。这是我的原则。他们向我表明辞职意向时,我总是慰留。也有几个人表示,如果是我领导他们,他们会跟着我干的。
A、跟一位“学生家长”谈这些,合适吗?
B、呵呵,是你自己给“学生家长”四字打上引号的。我今天刚好有谈话兴致,有问必答。
A、你猜得出我是谁了吗?
B、我现在不喜欢猜谜。
A、你对领导的哪些做法不认同?
B、比如,要求学生互相监督,互相举报,对举报者给予奖励。这近乎鼓励告密。
A、你认为这样不好吗?
B、有位来检查工作的教育局领导说:这不是在培养小特务吗?我的回答是:我们要求学生,特别是班干部、学生会干部,发现同学犯错误时,要当面批评他,教育他。只有在当面批评无效之后,再举报。要本着帮助同学的心态来举报。不能抱着幸灾乐祸之心。其实这些话都是我自己说的,那位遥控的领导推出他这一得意妙法时,不是这样说的。他多次说,要培养耳目,要管理好学校,一定要有一批耳目。
A、可有些人却说这一措施是你的主意。
B、这就属于黑白颠倒的误解。
A、你不觉得你正在背后论人非吗?
B、有吗?你问我,我用事实说话,并没有定是非。比如刚才所说这一妙法,那位制定者,就是X长,他自己对此确实很得意的。他自己也会向别人推介他这一妙法的。也许在这一问题上,支持他的人也不少。在他们看来,是我非而不是他非。
A、以前的老师为什么“集体辞职”?
B、主要是因为工资不高吧。其他方面我不想多说。现在大幅度升了工资,所以现在的领导工作,要比以前容易一些才是。
A、我看过你离校前写的《关于请停薪长假疗养的报告》,还被我录在我的电脑上。你为什么要说停薪才能心安理得地养病呢?
B、领了工资不干活,我心里过不去。
A、在这份报告中,你说:“本人深知前生罪业深重,这一生总得靠黑白颠倒的误解、贬低、诬蔑、诽谤及恩将仇报的中伤等所谓‘命犯小人’来消除,而这些也是可遇不可求的。当不再遭遇这一切时,往往便只能靠疾病来消除罪业了。本人学佛之后,深信因果,所以总能坦然、豁达地面对一切。”
B、是的,我有说过这些话。
A、你为什么总会受人误解呢?
B、因为我有许多与众不同的地方,别人不理解,就误解了。比如,拿回扣、拿红包(老板给的奖金和慰问金也被称为红包,但不是我这里所说的红包)早已不再是什么见不得人的事,可我仍然不拿回扣(我还没有资源可以让人送那类我不认可的红包)。我工作过几个单位,都会经手许多广告、印刷等方面费用,可我总会尽量压低价格,为单位省钱,不会去谋取灰色收入。有人会误解我拿了回扣不承认,太虚伪,不请客,太吝啬。在这种事上,我特立独行,也不标榜什么,只能说这是我的倔脾气,也可以说我迂腐。
A、哦,我能理解。
B、还有些误解是很容易产生的。你运气不好时,也可能落在你身上。比如,X长与同事们闲聊当官的“好处”时说,当官这样好,难怪L总想入党回村去当书记。X长这样说,并非有意,而是口误。他说的是Z主任。老同事们都知道,Z主任一直在“跑官”,为此花掉不少钱。老同事们知道X长是口误。可是,新同事们听到了,就误解了。这种误解,就是我所说的黑白颠倒的误解。我在上海某集团企业(约有16000个员工)任企业周报总编、负责企业文化宣传时,工作比较出色,群众威信较高。党委书记看到我这样,要拉我入党,希望我入党后在党委中任要职,把我的工作划归党委名下。我不愿意。他便伙同两位副书记,不断地在老板那儿诋毁我。老板好心劝我:听他们的吧。我不接受老板的意见。后来我放弃那份待遇较高的工作。Z主任有他的价值观,有他的追求,我不作评价。他这种追求,与我的做法,你认同哪一种?让众人来投票,他得的票数肯定比我多。
A、现在那个集团企业怎么样了?
B、我在那儿工作时,那位老板走上巅峰,在中国富豪榜上排名十几位。我离开后,那家企业迅速走下坡路。现在,据说,还有800位员工。其他情况我不清楚。
A、它的衰落,主要是因为你离开?
B、绝对不是。我还没有那么举足轻重。是时间上的巧合吧。
A、听说,我们学校的老板带你去走访朋友,他与朋友说话时你插话,弄得他不高兴。人家说你在社会混了这么久,连“赚食礼”都不懂。
B、许多人所说的“赚食礼”就是阿谀老板,我确实不会。我会与老板互相尊重。这里所说的插话,X长跟我说过两次,没有举出一个例子。其实我与老板去走访朋友的次数很少,后来听X长说我插话老板不高兴之后,我干脆以工作忙为由,拒绝与老板同行了。我仔细回想我与老板走访朋友时的情景,觉得好多时候交谈甚欢,他们说的多,我说的甚少。我只是为了表示自己不是哑巴,同时也表现出我对他们的话题感兴趣,而偶尔插上一句。他们这样说我,原因是,X长开会时,大家都作认真记录状(其实大家在笔记本涂些什么我也知道),我作为X长助理,没有这样做样子,但我有认真听。偶尔插上一句是有原因的。X长自己对我有意见,他与老板在交流对我的看法时,X长先说,老板也说了。作为X长助理,我不能总在会上当哑巴,也不能只是唯唯诺诺,这样对X长毫无衬托作用。偶尔在X长讲话时插话,是因为X长讲到那当儿,我恰好觉得有某一点非常需要补充或具体化:有时对X长的话进行补充,有时把X长布置的任务具体化到每个人头上,偶尔有不同意见也只是建议而己。我不能等X长讲完再补充,是因为往往X长一讲完就宣布散会,有两次我的话刚开头就被X长打断而宣布散会。如果老板让我同行只是把我当成随从,他们交谈时没有我说话的份,那我真的不适合。如果X长想把我培养成心腹耳目,而不想让我成为一位优秀的X长助理,我也不合适。
A、X长为什么要这样对你呢?听说你本来很尊重他,在背后总宣传他、支持他。
B、我对他的尊重不是“本来”,而是“一直”,我现在也尊重他的。我不但在背后支持他,在他面前也是支持他的,只是我的支持中不会放弃我的主见和原则,我也不喜欢拍马。我对他的宣传,不仅在背后,主要是在校报、学校画册和学校网站上。我这样做并非出于私谊,而是为了学校的发展。我想把他包装成明星校长,以此来打响学校品牌。X长对我很好,也不是“本来”,而是“一直”,尽管我现在不知他心里对我怎样想,但我还是认为他会一直对我很好的。“X长为什么要这样对你呢?”我是把他当父辈来尊敬的。在他那儿,我只能这样揣测,他是把我当成长不大的老孩子来看的。即使他把我说得一无是处,也像我父亲批评我一样。我父亲也喜欢在人前批评我,尽管造成了伤害,但我知道他无意于伤害。
A、命运对L老师真不公平。
B、一切都有因果。也许有一天,你会觉得,老天还是公平的。
A、X长还说你常常会说一些拂逆老板心思的话,说你太嫩,对老板心思把握不准,他制止你说下去是怕你不讨老板喜欢。
B、人性复杂就复杂在这儿。有些人,包括X长,看到老板对我越来越器重,还含沙射影说有人善于揣摩老板心思,讨老板喜欢(当然我也不认定他们是在说我),说他们如何忠言逆耳。这里又说我对老板心思把握不准。其实,我说什么话,都是凭良心说话,从不去看谁的脸色,把握谁的心思。有些话我当然比他们更知道老板不喜欢,我还是要说,哪怕说出来后老板炒掉我!老板对我的器重,除了我的工作能力,或许正因为我说了别人不敢说的话。当然也有个别人以为老板对我器重,是因为我打小报告,这更是天方夜谭!我对打小报告深恶痛绝。我跟过几个老板,老板们对我都比较器重。我在老板面前不拍马,不唯唯诺诺,不打小报告,不搬弄是非。也许拍马和打小报告能讨某些老板喜欢,但那种喜欢是没有尊重成分的,绝不会得到器重。
A、L老师真是直率的人。你在老板面前一共批过两个同事,批后还说给这两个同事知道,也说给大家知道。
B、是的,因为我不喜欢打小报告,说给大家知道,就不是小报告了。
A、在《关于请停薪长假疗养的报告》中,你也有提到。你说,在老板面前批评过两个人,是刚来期间有人妨碍你的工作而你批评无效之后不得已而为之。“对其他同事,我总是尽量往好方面去说,因为我一直喜欢用人之长,避人之短。在同事们中,每有人在我面前说其他人不好时,我总是劝和。留下一批老同事,增了一批新同事,这时最需要做的,不是一味地否定过去工作(可以否定过去的办学思路,但无须否定过去同事们曾经付出的心血),尤其对变换岗位的同事,更要肯定他们以前的努力,激励他们以宽广的胸怀对待接手他们岗位的新同事,激励他们在新岗位上做出更大贡献。一味否定过去的工作,会使新的轻视老的,老的当然不愿对新的进行传帮带。”也许是因为我看过你这份报告,所以,比别人更容易理解你,不容易被别人的闲言所误导。
B、必要的解释,必要的表白,是可以减少误解的。但我实在没有多大兴趣去表白、解释,我只是偶尔为之,不得已而为之。还在学校时,希望大家理解我,支持我的工作。现在离开学校了,即使所有的人都误解我,也无所谓啦!在我这儿,我不盲目从众,不随声附和,不趋炎附势,不落井下石,不在心里轻易评论别人,因为我怕误解别人,冤枉好人,造下口业意业。
A、X长认为你工作十个月就在老板面前批评过两个人,太多了。他说他作为X长,还没有在老板面前说过那个员工的不是。
B、呵呵,他说过的,他讲给我听,就有两个人,一个是我,一个是一位女的。他是X长,大权在手,如果也需要到老板面前投诉,那也太那个了。他在老板面前谈论我和另一位同事的短处,毫无恶意。我记得自己在老板面前说过两个同事之短,也无恶意。一位是称老板为“叔叔”的,他在我离校前那段时间,对我极好。我搬东西离校时,他刚从其他地方过来,与X长一起送我到校门口。我真心希望他今后一直做个好人。在我刚到学校那段时间,他对我极不友善(其中也可能有我那些方面做得不好吧),经常指桑骂槐。学校安排给我用的电脑坏了,他负责维修电脑,却不给修,而我的工作离不开电脑。拖了一个月还没修,我只好自己掏钱买一台手提电脑带进去。因工作之需,我又自己掏钱买了一个相机。另一位是以前的教导主任,是女的,对那些能力比他强的男教师有排斥心理。我估计两位优秀的男教师会受不了她而辞职。她对我也有莫明其妙的敌意。按程序办事,我要叫老师做什么,得通过她,她不乐意。我在老板面前批她,说:“她是个好教师,但不是一个优秀的教导主任。我校比她更适合当教导主任的人,至少有两位。”后来,这两位老师果然未到期末就辞职了。
A、L老师确实是非常敬业、非常正直的人。
B、谢谢!
A、有人说你喜欢谈自己过去如何了得,这也与我印象中的你截然相反。
B、呵呵。X长当面也是这样说我的,我也当面反驳,都是公开的。在这儿讲给你听,算不上在他背后谈论是非。我只摆事实。X长的光辉足迹与伟大成就,大家早已耳熟能详。他在会上,在同事们的闲聊中,多次谈起来。我对他的做法并不反感。我不也总在宣传他、包装他吗?但是,我也希望他不要反感我谈起自己的过去。我的任职经历,连作为老朋友的X长都一无所知,怎么能说我喜欢谈自己的过去呢?X长只知道我在文字、在文学上的一点能力,对我其他方面的能力和经历,一无所知。同事中各自谈谈自己的过去,互相了解,这是人之常情。事实上我说得很少。我说起自己教了8年书,当过语文教研组长、初三班主任,也只是在校长第二次在会上说我没有学校工作经验时,不得已而言之。我任语文老师、班主任的那一班初三学生,有三个上了金山中学的分数线,其中正式去就读的那一位,考上了清华大学,取得博士学位。他们能考出这样好的成绩,主要是其他各科老师教得好,加上他们本身也很优秀,让我沾了光。这些话,我在学校的另一个场合,又谈了一次。至于我谈起在其他企业当过副总经理什么的,也只是在同事们闲聊,各自谈起自己的过去之时。我拿相关资料给他们看,是因为他们中有些人流露出不相信的神情,我善意地用资料来证明一下,并非炫耀。
A、我理解你的做法。你在那分请假报告中说:“宣传我自己,其用意与宣传X长是一样的,都是为了宣传学校。我勉强可以用来说一说,是为了表示这个学校除X长之外,还有我这样一个‘人才’。以后我发现有更多人才可以用来宣传,我会毫不嫉妒地予以大力宣传。”这些我都理解。你的行文非常有讲究,比如“人才”两字加上引号。
B、呵呵,谢谢!
A、如果有人说你自负、自以为是,你自己怎样看呢?
B、呵呵,不用“如果”,X长当面也是这样说我的。在自己受到贬低时,有两种做法:一种是无所谓,一种是反驳。因为我想把X长当朋友,所以不想对他无所谓。我反驳了,就成了自负,自以为是。比如他说我没有学校工作经验,我说我教了8年书。如果他冷静观察,就会发现,我自有一套,在学生中也有点威信。学生集中在食堂考试,他也在场,乱糟糟的,我进去后,嚷了几句,就安静了。我坐镇在那儿,那场考试就秩序良好。我没有坐镇在那儿,秩序就乱了。我这样说,并非说我比他行,比其他老师行。也许换个场合,我就镇不住了。每个人都有可能在某时某地出色,在某时某地不出色。不要把人看死!
A、L老师的话总是逻辑性很强,分寸感把握得极好,无懈可击。
B、谢谢你的表扬!但你的话太夸张了吧。我们这样的聊天,不是用口,而是用文字,所以我可能会把握得较好。如果是说话,我脱口而出的话,可能有些就不够恰当、准确了。
A、有人说你在同事中威信不高。哈,我向你打小报告,好在你不知道我是谁。
B、这应该不是小报告吧,因为我不是你的领导。出乎公心、正义感而不是私怨反映情况,举报坏人或错误行为,也不能说是打小报告。
A、那我这是搬弄是非吧。
B、这要看出发点。我觉得你是在向我了解情况。因为你印象中的我与人家口中的我不一样,你不解,想了解我。
A、对对对!还是L老师高明。
B、至于你刚才所说,我威信不高,X长当面也是这样说我的。他在会上极少表扬人,也极少点名批评人,却两次点名批评我。他在私底下怎样说我,我不想去猜测。我知道他喜欢在私底下谈论别人,在我面前,他也常常批评某些同事这不行那不行的。他并无恶意,这只是他的习惯。如果他与其他同事闲聊时,也批评上我几句,而我不在场,有些同事不像我,他们会随声附和几句;现在大家知道他对我有看法,有些人为了迎合他,在他面前肯定不会说我好话的。这就让X长觉得我威信不够高了。
A、X长总说他在工作过的学校,威信多高,全部老师都多么拥戴他、尊敬他。你相信吗?
B、我相信。因为我没有去调查过,不能证其伪,便信其真。记得,他是我朋友。如果没有涉及到我,我还是会维护他的。事实上,他的确很会做人。更重要的是,他心地善良。他在这个学校对我这样,是把我当成长不大的老孩子来看。至于其他因素,可能是他对我缺乏把握,怕我不够世故、圆滑,一旦有了较高威信,在某个时候可能会影响他的权威吧。所以他总得打压我,消除我对他莫须有的威胁。
A、其实每个人的背后,有人说三道四也是正常的。X长总说全部老师都非常尊敬他。他怎么这样自信呢?他说你自负,听他的一些话,我总觉得他才自负。他是X长,下属们在他面前尊敬他,只能说明他做得还不错。他不能肯定没有人在背后不拥戴他。
B、人家拥戴他、尊敬他,还有一个原因,就是他不贪财。他一定比不少校长好,如果让群众选择,投他票的人一定不少。
A、不管他如何说你,他在你心目中,还是一个很好的人。
B、是的。但是,他不能自以为他的威信比我高得多就看低我。他的威信,来自他的权力、能力和做人。我当面指出这一点时,他总否定权力的作用。他说,有些人有权力却没有威信。这话没错。但是,树立威信,有权力、做人好、能力强的人,比只有后面两者的人,要容易得多。他是老板三顾茅庐请来的,是不要工资的(他退休金较高,儿子也能赚钱,他承诺学生人数没有达到多少时,不要一分钱);我是他介绍来的,在学校工资最高。这样一比,在老板面前,我当然矮他一截。如果我们两人各方面旗鼓相当,让老板挑一个,老板只会要他的。何况,他当了几十年校长,而我从来没当过。他得到老板极大授权,我没有。他从来不会体谅我工作之难。老板不会授权给我,他更不会。在他还没有正式来校而用遥控方式管理学校之时,我负责推行他那些加重教职员工工作量的措施(当然是为了提高教学质量,但有些措施很折腾人),遇到阻力,他总认为是我缺乏领导能力和威信;如果我推行得好,成绩则都是他的,在这方面他不会肯定我一句。从许多事实看来,我稍有一点威信,工作上逐渐顺手,就受到打压。也许这只是时间上的巧合吧。
A、有具体例子吗?
B、比如,在会上点名批评我。比如,忽然安排我做其他事,在会上,叫我不要插手学校具体工作(这可能是老板的意思,“插手”这个词也是老板说的。这个词等于把我此前的工作全部否定)。后来,可能是觉得我负责学校工作时做得还不错,又要我继续负责学校工作,但过了不久(好端端的,并没有出什么乱子),X长就找一个人来接替我负责学校工作(这个人是个老实人,他接替我,我对他很支持)。所谓值日组长,由学校领导来当,忽然安排我来当,忽然又不安排了。我并不喜欢当值日组长,因为我帮老板做其他事时需要离校。但忽然让我当,忽然不让我当,却没有任何说明,这让某些人以为我做得不好,被撤掉了。这样的折腾,对我不利,但我多多少少还是树立了一定威信。当然,我的威信不是在势利眼那里,而是在明白事理的人那里。
A、有人说,有一次,老板的朋友,一位村支书,来老板这儿喝茶。你拿名片给他,他一只手接名片,你就损他。大家就此事,说你太那个了。
B、传言不足信也!事情是这样的:我并不会随便拿名片给一些看来对我不友善的人。那个人是我与老板正在运作的一个项目的相关者。老板叫我过去,介绍我与他认识。因为工作相关,我拿名片给他。他一只手接过,看都不看,丢在桌上,走的时候也不拿。这事就过去了。不久,他来学校,斜躺在沙发上,用不礼貌的手势叫我过去,要我写点什么,我在记录他的话时,他把我当成弱智者,把很简单的东西,反复强调,怕我不懂,写不好。我把纸笔扔给他,正色道:“你自己写。写后,交给我修改。”他一愣,我说:“你把我看成什么人了?你知道我是谁吗?我是李乙隆!”李乙隆是谁,算老几,值几分钱!李隆基还差不多,起码有个杨贵妃让人惦记着。这些我当然知道,我是故意这样说的。后来,在另一个场合,我还是主动地真诚地修补我与他的关系。如果他也算得上明白事理的人,应该不会记恨这点小事的。好汉不打不相识。
A、我刚到某单位任职时,所遇到莫明其妙的种种敌意,是以前不曾遇过的。如果不是学了佛,我根本在那儿呆不下几天。在那儿,我的任何一句善意的话,一个善意的举动,都会被人从恶意方面去解读,如果怎么解读都没有恶意,那就是“虚伪”。稍不慎,栽赃陷害也可能落到自己身上。凭心而论,我对那些人,是一点恶念都没有的。我总是站在一个高度上,饶有兴趣地看着那些人的各种表现。我一方面,随时准备离开那个地方;另一方面,尽心尽力地做好手头的工作。我唯一的希望是,离开时能保持一身清白,而不会被泼满脏水。感谢佛教,让我有了豁达的胸怀;感谢那个地方,给我进行一场学佛后的测试。我在该单位呆上一段时间后,来了新同事(不是一般员工),他们也遭遇到种种敌意,可见那些敌意并非针对我个人,而是他们对待新同事的一种礼数。因为我在那儿有了一点儿威信,对改变那儿的这种风气起了较大的作用。但有些新同事并不知情,还以为我对他也有敌意,甚至会把我对他的善意视为虚伪。
B、呵呵,难得你这样留意我的习作。这是从我的《豁达是一种力量》中摘来的。其实在某单位中,好人还是占大多数,但他们是沉默的大多数,没有多少话语权,就像我们这个社会,不少好人,都是默默无闻、埋头谋生的普通人。
A、你说的某单位是……
B、这个问题,不必回答。
A、我喜欢这篇文章的这段话,它让我更深地读懂你,也给我很多教益:“有位同事这样评价我:用心良苦,顾全大局。也许他说得对,但我不太喜欢这两个词语,就像我现在也不太喜欢人家把宽容、心地善良、忍辱负重、任劳任怨等词语用到我身上一样,尽管这些都是褒义词,尽管这些词语与我的言行也算得上吻合。我最喜欢的词语是:豁达。豁达是一种坦然。豁达是一种洒脱。豁达是一种力量。拥有豁达,人家是很难伤害到你的。”
B、呵呵……
A、你用豁达之心,化解了各种敌意。
B、但凡事往往不是直线发展。在某个时候,我似乎化解了各种敌意。但在人际关系欠佳的地方,人家伤害过你,你以德报怨,人家也许表面没说什么,心里却防着你报复,觉得你的“德”后面,可能有什么阴谋。一旦他被人放了暗箭,他可能立即会想到是他所伤害过的人所为。
A、有几次,几个人一起喝茶,人家非议不在场的某人时,你如果不是沉默,便是就事论事地把某人引起非议的言行往好方面去解释。
B、我这种表现,在性格、情趣相投的人看来,可能会欣赏。但在那些喜欢搬弄是非的人看来,你不随声附和,对他们的非议不认同,他们可能不会认为是你不搬弄是非,倒会认为你与他们不同心而对你产生疑忌。一旦他们对甲的非议传到甲那儿,他们便会以为是你所为。甲乙丙一起非议不在场的丁,你不要以为甲乙丙就一致。甲乙丁会一起非议不在场的丙……最有趣的是,喜欢当面一套、背后一套的人,几乎在所有的人背后都要说坏话,在所有的人面前都会说好听话,这种人的人缘往往很好。他自己总觉得他说别人不好时,是实话实说而已,往往他说的也不是空穴来风,只是多多少少被曲解、被放大了而已。许多人也没感觉他不好,在他说不在场的某人不好时,也会附和他。
A、你离开学校那天,是什么样的心情呢?
B、轻松得人好像要飞起来似的。
A、没有什么遗憾吗?
B、没有。我有时很洒脱的。
A、X长没说什么吗?
B、他送我到校门口,没说什么。我请停薪假,写成了报告,想说的话都说了。辞职,只用了一条几十字的手机短信。我总是别出心裁。请假,只是为了让辞职不显得太突然。请假前,我就把手头的许多工作都打理好了,一点也不会耽误学校的事。许多学校要用到的资料,我都存在学校的电脑中,并告诉相关人员。
A、老板没有给你送行?
B、他不在学校。那天我搬东西离校时,知道的除了X长,还有三位,有两位是我平时经常肯定的,有一位是与我关系较好的。他们正一起喝茶。我拿了东西要走时,他们都没有站起来送行。有两位坐着跟我打招呼。那位最年轻的,恰是那段时间处于低潮的,是我平时尤其是在他低潮之时,人前人后表扬得最多的。他连一声招呼也不打。我也没当他一回事。我平时多次肯定他,是用人之长,并没有存心要他感激。也许这样的场面,给了X长否定我的口实:你看,L要走之时,连他最好的几位同事(其实并非最好的),都没有起身为他送行,可见L为人之差。
B、他们为什么要这样?
A、原因可能是他们被误导我,误解了我。更有可能,他们是做给X长看的,因为人总是势利的。如果换成是我,有同事要走,即使他与我关系一般,即使他与X长和老板关系恶化,我也会为他送行的。我明知这样做,X长和老板可能会不大高兴,我依然会这样去做。我按自己的良知和原则做事,不会去看别人脸色估算自己得失。顺便一提的是,X长总批评我,表扬老板否定的人,会惹老板不高兴。我从不管这一套。我相信,老板如果够精明,不会以为总随着他的意说话,甚至落井下石,就是好!老板够精明,一定知道我肯定他们的工作,一是出乎公正心,一是激发他们的积极性。他们不为我送行,自有他们的理由,我只说事实,不评是非。
B、人家怀疑你没有教过书,原因是,你在第一期校报上发表自己的《一场公开课开场白》,我试过,读完它约需12分钟。45分钟的一节课,被开场白占去四分之一,恰当吗?
A、有些人总是无法接受打破常规的东西。我在所谓开场白中,玩了点小幽默,活跃气氛,而最重要的是,在里面糅合了许多语文知识。
B、是的,是的,我也有这个感觉。
A、你有这个感觉,是因为你欣赏我。不欣赏的人,总要在鸡蛋里面挑骨头。当然,说我的开场白不好,只要是当面来说,我也会欢迎的。我是很欢迎当面的善意的批评的。但凭这篇开场白,说我没教过书,性质就不一样了。人家在X长面前这样说时,X长似乎认同人家的说法。他跟我谈起来时,也是用批评的口气的。其实,有人在X长面前对我说三道四,也有人在我面前对X长说三道四,但我的做法与X长不同,我绝不会附和人家的说法。我以前,总是维护X长的。用不了几次,自然就没有人来我面前说他什么了。我这样做,也不是出自私谊,而是从大局出发。我打心眼底希望打造出一个名校长和一个名校。
A、你确实是用心良苦。
B、我的许多做法与X长不同,也与他人不同。所以他总批评我不会处事。他只以他的标准来看问题。有一次,有几位学生饭后肚子不舒服,这当然要引起学校领导警觉。我主张“外松内紧”,不要让其他学生因恐慌而产生错觉;如果问题不大,就不必张扬,因为一传到社会去,肯定会被夸张。有人便误以为我不把这件事当成一回事。再比如,我让每个班推荐几位学生来让我辅导作文,希望培养出几个作文高手,拿他们的作文投给报刊发表,也是一种宣传。可那些学生作文基础太差。我当然知道那些老师是认真推荐的,是那儿的学生底子薄(因为学校是刚从武校转型来的,以后肯定会越来越好的)。我对学生开玩笑说,你们这样的作文水平,让我怀疑老师们把最差的学生推荐给我了。老师也在场,也许确实有个别直脑筋的人听不出我是开玩笑,便投诉到X长那儿。X长应该听得出是开玩笑,如果听不出,他也可以说是开玩笑。就像我在劝和同事时,总喜欢把同事之间一些引起矛盾的话,说成是开玩笑。X长当时确实是维护我的,但他维护我与我维护他做法不同,他在会上,双手抱拳,向全体教师道歉,说我是他介绍来的,请大家看在他脸面上,原谅我!那时X长总是在双休日到学校开会,指导老师。我每逢双休日要回汕头办作文班,没在场。后来X长讲给我听,我啼笑皆非。
A、有些话你不说出来,真的让许多人以为错的都是你。
B、我与他,还有许多不同。X长非常喜欢开会。有时一天开两三次会。我不喜欢开会,喜欢用细节化的文件和完善的制度来管理。X长是个温和的人,却喜欢树立自己的绝对权威。我喜欢无为而治,喜欢鼓励人、表扬人、用人之长,充分发挥员工的主动性和积极性。X长喜欢说这个学校学生原来平均分17分,他任X长三个月后(仅是遥控),平均分提高了15分。我不喜欢他在全镇校长会议上说这个,我认为这样的话传出去,对招生工作不利。一般小学,学生平均分当在80分以上,17分也罢,32分也好,都够吓人的。
A、听说L老师是个多做少说的人,难得你今天有这么高的谈兴。
B、世事无绝对,凡事都有例外。碰上我不想说的时候,你跟我谈起X长,我估谋到你是我的前同事时,会简单地回一句:他是不错的一个人,是个有能力的X长。今天是个例外。
A、现在有些同事对你有误解,我们这场谈话,能让他们看看吗?
B、暂时不要吧。我倒不是怕X长看到了会不高兴,因为这些问题,我们都是当面锣对面鼓辩论过的。我是希望大家都尊重他,这样对学校工作有利。
A、听你谈这些,只是消除对你的误解。对X长,该尊重还是要尊重的,事实上,这场谈话,你只是在澄清自己,并没有说他坏话呀。你放心吧,我们又不是小孩。
B、你是明白事理的人。
A、你这个QQ曾印在学校宣传册上,用QQ向你咨询的人多吗?
B、偶尔有之。
A、我校目前的招生是来一个招一个。我说:“你们学校需要入学考试,我的孩子成绩不好,怕考不进去。”你说:“你可以找C老师,就说是L老师介绍去的,她可能会照顾一下。”这不是在欺骗学生家长吗?
B、这是一种招生手段,算不上欺骗。
A、你已经辞职一段时间了,而且,学校对你也不怎么样,你还这样认真对待咨询,如果老板、校长知道,不知作何感慨。
B、没什么的!
A、你不觉得学校对不起你吗?
B、不觉得。
A、你身体好了吗?他们都说你已经去一家企业工作了。
B、有计划去那家企业,但还没去,还需要疗养。
A、可他们都说你已经去工作了。
B、是我故意这样说的。因为这样说,可以让某些人消除疑忌之心,不要让他们以为我病好之后还会回校,不要以为我会影响他们的工作。如果现在学校有什么是非,我也不愿让他们以为有我的因素而做出错误的判断。我早已超脱那儿的人际。在老板安排我运作一个新项目之后,我总要表现出自己是学校的局外人。要做些完完全全有益于学校、无损于他人的事,我也只能暗暗进行。
A、L老师这样的人,一定是孤独的。
B、自古圣贤皆寂寞。圣贤之所以极少,就是因为有些本来可以成为圣贤的人,不能享受寂寞而回到吱吱喳喳的人群中去,最后,泯然于众矣!我做不成圣贤,因为天资欠缺,但我以圣贤为人生样榜。
A、我终于明白,L老师这么好的人,为什么会遭受蜚短流长。
B、都说众眼是天秤,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但众人都看走眼的事多着呢。我以前供职的单位,有过一次失窃,疑似内贼所为。大家都吱吱喳喳不停,只有我冷眼旁观。有个人缘很好的同事,提着包匆匆离开现场,半小时后,他买来了一个防盗门铃。他出去时,在电梯门口遇到一位刚来单位的同事,那位同事跟我说:“他要买门铃,用得着这么急吗?”后来大家闲聊时,我好心跟他说:“在案发时不久,你不能离开现场。”我话音刚落,他还没开口,众人就吱吱喳喳冲着我直嚷,说他没离开过现场。好像我要诬蔑他似的。后来,他自己承认在案发不久,警察还没到场时,离开过现场。当然,离开现场不一定是贼。我对他印象也一直不错,现在仍保持友好关系。这件事后来不了了之。一些学生的成绩为什么遥遥领先,就是因为他有些答案,跟其他同学不一样。我一直鼓吹民主,但我也知道,劣质的民主容易变成民粹。民主选出来的,只是多数人认可的,不一定是最好的。
A、离校时,你最想对老板、对校长、对同事,说什么呢?
B、不要搬弄是非,要有团队精神。领导者要知人善任,用长避短,不鼓励小报告。
A、你说了吗?
B、对不少人说过了。在离校前就说过多次了。
A、在你的请假报告中,也有许多忠告的,只是有些内容,被人别有用心地曲解了。
B、呵呵……
A、这个学校,这么少人的,人际很复杂的。
B、只要有那么几个心术不够纯正的人,搞来搞去,就可以把一潭水搞浑。潭小水浅,更容易被搞浑。有些人只是入乡随俗,随波逐流,并非本性如此。
A、对了,还有一个重要问题。作为一个文学爱好者,我对你这位发表过大量文章、出版过不少著作的作家,是崇拜的。但曾有一个谣言,是有关文品的,文品即人品,它比上面所说的那些传言,更能摧毁你才华横溢、品德高尚的轩昂形象。你知道吗?
B、哈哈,什么轩昂形象,什么才华横溢,你过誉了!谢谢你!所谓黑白颠倒的误解,就是把拾金不昧、仗义疏财、乐善好施误为小偷小摸、强盗、贪污受贿,把高尚误为卑鄙,把真诚误为虚伪,把实话实说误为吹牛。
A、谣言,是空穴来风,是恶毒中伤。
B、也不全是空穴来风!有的不懂装懂,有的含糊其辞,只要缺少善意,总会吹毛求疵。比如把旁征博引说成东抄西摘。引用,如果不是名言名句、格言之类,我会不厌其烦地予以注明,把一般文章写得像论文一样,有时甚至因此而影响文气流畅。可有人仍会把你明明白白的引用说成抄摘。还有人看了我的书,说里面有些文章似乎在哪儿看过,言下之意也不够友善。我书里的文章在报刊发表过,在网上发表过,有些还被广为转载。在网上被转载时,有些网友并无其他用心,只是没有著作权意识,没保留作者署名。即使保留作者署名,不少人看文章并没有留意作者。况且,以前他们不认识我,而我又并不著名。因之,他们即使真的看过,而不知道是我写的,也是很正常的。化用古代诗词,是一种修辞手法,我喜欢但极少用,因为难以在作品中注明出处,比如我那首《古道西风瘦马》,在后面加注释,显得画蛇添足,把读者看成弱智,编辑也会删除的。可有人……
A、谣言太可恶了!
B、在学校里,在企业中,有时弄一些公文,完全是为了应付政府部门,是形式主义、走过场、官样文章。弄这些东西我心里是厌烦的,当然也不愿为之费心,所以会在网上找同类公文来应付。有些人,弄不清文字作品与文字垃圾的区别,以为我认认真真写文字作品,与我糊弄这些文字垃圾,是一样的。顺便说一下,我们这个社会的好多公文,都是糊弄出来的,也是用来糊弄人的。在网上能找到几十个不同机构,其中不乏政府机构,同一主题的公文,除了时间和单位名称,如出一辙。更好笑的是,“实践N个代表”的公文、“实践某某发展观”的公文、“保持某某先进性”的公文、“学习N荣N耻”的公文,也可以像孪生兄弟一样。只有傻瓜,才会把这些东西当成作品来写。
A、你似乎对你背后的一切都了如指掌。在我之前,是不是已有人跟你说过这些?
B、哈哈……我可能有特异功能吧!据说,念佛念到一定境界,有他心通。其实人看多了,看仔细了,就知道他在背后会说什么或者不会说什么。
A、唉,水至清则无鱼……
B、至清之水,不是用来养鱼的,而是用来洗涤心灵、净化社会的。
A、如果我把你在学校的遭遇写成小说,你有什么建议?
B、要加上声明:小说纯属虚构,请勿对号入座。
A、题目叫“用心良苦”好吗?
B、我不喜欢这个题目。
A、那用什么题目呢?
B、你自己琢磨吧。
A、你现在猜得出我是谁了吗?
B、我现在不喜欢猜谜。
A、假如我是校长呢?
B、甚好!
A、假如我是老板呢?
B、甚好!
A、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
B、过奖了!
A、谢谢L老师!
B、谢谢你!
A、晚安!
B、晚安!

(2010年10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