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凤翔的《一部中共创建期简史的缩影》
董宝瑞
今天,贴出王凤翔先生读《李大钊年谱长编》之感悟《一部中共创建期简史的缩影》。这篇文章已经在《秦皇岛日报》和秦皇岛市文联主办的今年第3期《海韵》发表。
今年68岁的王凤翔先生,是昌黎县安山镇卞新庄人。他于1965年应征入伍,在部队开始学习文学创作,以“浩渺”为笔名,采写出由解放军文艺出版社出版的报告文学《老兵与树》,创作出被八一电影制片厂拍摄的《森严壁垒》和《征服者的足迹》等电影文学剧本。1984年转业到秦皇岛市工作后,历任《秦皇岛日报》副总编兼机关党委书记、秦皇岛市文化局副局长和河北省秦皇岛教育学院党委书记等职。数十年间,他创作和发表有大量小说、报告文学、戏剧、电视、电影和文艺评论等作品,出版有《血染雄关》、《赵飞燕》、《从歌女到太后——赵姬》和《艺术星座——花淑兰》、《天磨铁汉》等长篇小说和纪实文学著作,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
一部中共创建期简史的缩影
——读《李大钊年谱长编》之感悟
王凤翔
正值今年夏初端午节之际,我收到了
拜读这部《长编》后,令我久久沉思,不忍掩卷,深感
在读这部《长编》中,我欣慰地发现秦皇岛市作
阅过《长编》之后,我深深地感到此书所记载和论述的李大钊年谱,确实堪称是一部集科学性、资料性、翔实性、学术性与传记性相统一的历史文献书籍。从中,我们将看到李大钊这位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先驱、杰出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和活动家、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的真实历程。本书充分客观地反映了李大钊同志革命的一生、战斗的一生、光辉的一生,为中国共产党树立了一面光辉灿烂的旗帜。
《长编》的结构完整统一,使得全书内容能够有机地联系在一起。这是本书的第一大显著特点。从“谱前”一、二、三、四节可以看到,李大钊家乡的地理位置与历史沿革,李大钊的生年、身世与家族,李大钊诞生的年代与社会环境,以及带有高屋建瓴般的李大钊传略,读过“谱前”这部分内容,便知已为下面的第二部分“正谱”打下全面而扎实的基础,方派生出谱主(即指李大钊)在各个年、月的活动与事件,读来也就不突然、不游离、不枯燥了。可以说,“谱前”的深厚在全书中起到了重要的奠基作用。“正谱”述后,编者则结构出第三部分内容,即“谱后”:各界反响及悼念纪念活动;尔后又安排了第四部分内容,即“附录”:李大钊著译目录,遗著出版,传记和年谱。由此可见,这部《长编》节节有序,环环相扣,使得一部年谱长编浑然一体,读后必然镌刻记忆,加深印象。
《长编》重点内容的阐述和评介,彰显了李大钊在中国共产主义运动中的地位与作用。我们不难看到这是本书的第二大显著特点。世人皆知,李大钊同志是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从而对李大钊同志的一生无不怀着无比敬仰和无限崇拜的心情。但是作为大多数读者,是不可能准确而全面地回答李大钊同志在各个历史阶段中所走过的鲜明的革命足迹。本书编者,以河北省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所长朱文通研究员为首的团队,携手并肩,共同努力,对李大钊的著作和有关史料进行了多方考证和潜心研究,才使这部《长编》得以问世。他们在本书“正谱”主体部分内容中,既注意竭尽全力反映李大钊同志革命生涯的详细年谱,又注意突出重点地反映其投身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革命实践活动。从“正谱”中我们了解到,与谱主有直接关系或者对谱主有直接影响的国内外重要政治事件,与谱主有关的国际背景、国内背景和重要历史人物的介绍等,进而清楚地看到李大钊同志将自己的一生融入到整个中国共产主义运动之中。比如:记到1918年(民国7年戊午)三十岁,1月中旬李大钊“任职北京大学图书馆主任”。
《长编》核心宗旨的确立和把握,紧紧围绕颂扬李大钊为中国共产党的理想和事业所付出的一切。毋庸置疑,这是本书的第三大显著特点。笔者认为,《长编》的核心宗旨,是忠告读者牢记李大钊这位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为党的事业、为中华民族的解放运动所做出的无私奉献和巨大牺牲。比如:记到1919年(民国8年己未)三十一岁,5月4日“北京大学等十三校学生三千余人举行示威活动,被阻未得入使馆区,遂捣毁交通总长曹汝霖赵家楼住宅,殴伤驻日公使章宗祥,房屋起火,军警逮捕三十二人,学生郭钦光被殴打致死……李大钊和学生一起参加北京大学游行队伍。五四运动爆发”。又如:记到1921年(民国10年辛酉)三十三岁,春季“帮助天津共产主义知识分子建立社会主义青年团”。6月“与共产国际民族殖民地委员会秘书马林及赤色职工国际代表李克诺斯基谈话,商谈召集全国性建党会议问题” 。1921年7月,李大钊因为领导北京教育界的索薪斗争和主持北京国立八校教职员联席会议难以脱身,只好派代表出席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他和陈独秀均未出席中共一大,而陈独秀当选为党的总书记,李大钊在党内一度没有任职的情况下,照常积极忘我地工作。后来,中共中央给予高度评价,仍视他为党的领导者和组织者,公认他是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建党初期,世间传扬的“南陈北李”一说,大概就是泛指于此。再如:记到1927年(民国16年丁卯)三十九岁,李大钊于“
这部《长编》虽然只是详尽记述了李大钊个人的年谱和事迹,但由于挖掘并展现出与其相关的国内外社会背景和重大政治事件,所以观览后总会给人留下这是一部中国共产党简史的缩影的印象。但愿此书如历史般地永存人间、长久弥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