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荒,心慌


    昨天看新闻1+1,报道自今年7月以来,昆明血液中心血液供应频频亮起红灯,昆明地区200多家医疗机构随之面临缺血窘况,不得不将部分择期手术或需要大量血液的手术延期。昆明正在遭遇近年来最严重的"血荒"。新闻中还报道北京血液中心的库存量也是严重不足的,为什么会有如此现象。

 
  主要原因是献血的人群除了学生和军人,就没有别人了,还有就是许多市民对于献血常识不了解,认为献血有害健康,从而不愿或不敢献血,也是造成"血荒"的重要原因之一。
 
  另外更多的人认为献血用的针头不干净,容易感染疾病,从而不敢献血。
 
  信任的某种危机来自于历史当中的一些记忆,和曾经在我们这个过程中发生过的一些问题,因为在上个世纪的时候的确出现了很多,尤其在有偿献血过程当中,有血头等等,出现了艾滋病高发这样一个事件,我相信很多人会对此记忆犹新。因此,这个记忆就会潜伏到了自己的行为当中,因此当自己需要去献血的时候,他就会想我会不会也有危险。其实从这个世纪一开始的时候,国家针对这个就进行了严格的管理,就是希望能通过有偿献血慢慢完全过渡到无偿鲜血。但是我们现在正在一个艰难的过渡期,离开了过去那个岸,你说完全到达了那个岸了,还没有到。所以这个时候就需要更加严格地法律监管,需要重刑,另外需要很好的社会监督,信任感失去也许很快,建立是很慢的。所以大家要共同努力去建立这种信任,不能等血荒的时候我们再玩命地告诉要献血,平常的时候给人安全感,可能血荒来的就会少。那么献血站应该建立起足够的信任,让大家踊跃去献血。
 
  医学专家也做出了解答,现在如果到正规献血的血站去献,应该是非常安全的。因为现在正规血站所使用的采血的用具都是一次性消毒的,并且非常安全。
 
  新闻中还提到在一些发达国家和地区,把献血这样一个举动和一些激励机制捆绑在一起。其实我觉得没有必要,定期适量献血有好处,大量科学研究证明,献血者在为社会奉献爱心的同时,也改善了自己的身体状况,为自身的健康进行了"投资"。科学家运用血液流变学与血液动力学对血质与献血的关系作了研究,发现定期适量献血,特别是单献红细胞和血小板等有形成份,可使血液粘稠度明显降低,加快血液流速后,脑血流量提高,从而达到缓解或预防高粘血症,使人感到身体轻松、头脑清醒、精力充沛。
 
  男子献血还可减少癌症的发生率。有研究表明,定期献血的人比不献血的人更不易衰老,一旦遇到意外事故也有较强的耐受力和自我调节功能。大量研究表明,健康的情绪可通过神经、体液、内分泌系统沟通大脑及其他组织与器官,使其处于良好的状态,有益于人体免疫力的增强,抵抗力的提高。而献血是救人一命的高尚品行,献血者在助人为乐、与人为善的同时,情绪也处于最佳状态,对健康有益
 
  献血对减少心脑血管病的发生也具有积极的作用。
 
  说了这么多,其实只有一个意思,就是大家正确认识献血行为,那么就不会出现血慌了,也就不会心慌了。